APP下载

某院新生儿肠外营养处方回顾性分析

2021-09-25韦淑飞汪兴玲陈雅杏蓝海燕李小瑜

医药前沿 2021年21期
关键词:脂肪乳早产儿葡萄糖

韦淑飞,汪兴玲,陈雅杏,蓝海燕,李小瑜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广东 肇庆 526060)

近3 年来,随着本院新生儿诊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危重新生儿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抢救存活率不断提高,需要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治疗的患儿比例不断上升。PN 是新生儿不能或不能完全耐受经肠道喂养时,完全或部分由静脉供给热量、液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方式[1]。一般情况下,足月儿≥5 d 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或极低出生体重儿≥3 d 不能达到营养需求,有营养不良的风险,应给予PN。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胃肠道及肝脏等重要脏器尚不成熟,不合理的PN 将导致许多并发症,PN 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 PNAC)是最为常见的一种[2]。PNAC 的肝损伤程度与PN 开始时间、使用时间、氨基酸起始剂量及脂肪乳最大剂量有关[3]。因而改善PN 配方对于预防早产儿PNAC 发生具有重要意义[4]。同时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出生后生理变化极快,PN 处方需要儿科医生根据患儿疾病情况和代谢状态及时调整,对新生儿科医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比较高。为了规范PN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减少其并发症。现对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我院新生儿科的PN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实施PN 治疗的新生儿处方2 011 张,对象主要为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 个病种;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肠外静脉营养指南标准、无肠外营养禁忌证的新生儿,对其糖脂比、热氮比、氨基酸供给量、葡萄糖浓度、K+浓度、一、二价阳离子浓度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处方是否合理。处方审核参考2010 年《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13《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17 年《肠外营养临床药学知识(第二版)》。

2.结果

2.1 处方基本情况

本次回顾性处方统计中,共有263 例患儿,共2 011张处方。患儿年龄0 ~28 d,早产儿(胎龄<28 周)4 例(1.52%), 早 产 儿( 胎 龄28 ~37 周)70 例(26.61%),足月儿(胎龄>37 周)189 例(71.86%)。体 重<1 000 g 1 例(0.38%),体 重1 000 ~1 500 g 6 例(2.28%),体重1 500 ~2 500 g 54 例(20.54%),体重>2 500 g 202 例(76.80%)。其中男性患儿150 例,女性患儿113 例。使用天数≥3 d 的患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为12 ~22 g/(kg•d)。

2.2 处方各成分分析

2 011 张处方的总液量108 ~440.5 mL,总热卡范围60 ~204.91 kcal,葡萄糖浓度最低3.8%,最高24.0%,其中1 819 张处方添加10%氯化钾注射液,462 张处方添加脂溶性维生素E,没有一张处方添加钙和磷。各处方能量配比及电解质浓度范围,见表1。

表1 2 011 张肠外营养处方能量配比、电解质情况

表1(续)

3.讨论

目前我院还没有建立静脉配置中心,NICU 的PN 的给药方法由主管医生开具处方现配置为全合一的混合营养液,采用18 ~24 h 持续滴注。为提高PN 处方的合理性,我院新生儿科定期开展PN 处方的学习培训,实践中结合患儿生理情况和肝肾功能每日调整PN 的处方单,实施个体化治疗和策略优化。刘波[5]报道PN 策略优化的实施可促进早产儿大脑生长发育,增加早产儿体重,改善血电解质紊乱。

PN 的主要供能的宏量营养素是合用脂肪乳与葡萄糖,脂肪乳除了供能,还提供必需脂肪酸。宋朝敏等[6]报道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24 h 内可耐受高剂量二代脂肪乳静脉滴注,合理胃肠外营养能促进机体生长,缩短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T3 综合征、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糖脂比比例合适,不仅可以为机体有效供能,还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此调查发现我院新生儿PN 处方中无添加脂肪乳的处方有600 张,比例为29.83%,单纯补充葡萄糖,会造成热卡供应不足或医源性高血糖,患儿因高糖负荷,肝脏脂肪异生增加,脂肪的高呼吸商增加患儿机体耗氧量,增加呼吸、心脏做功,加重患儿呼吸窘迫和衰竭。本次分析的糖脂比小于1 的630 张,比例为31.32%,糖脂比低,机体主要由脂肪供能,患儿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加,导致反应性高血糖,过多的脂肪还可引起免疫抑制、肝功能受损、血脂升高或脂肪超载综合征,同时血栓形成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高。糖脂比大于2 的处方有25 张,比例为1.24%,糖脂比过高,容易引起机体糖代谢紊乱、必需氨基酸缺乏、低磷血症、代谢产生较多的CO2和H2O 增加患儿水负荷;加重肝脏脂肪沉积以及高血糖带来的高渗透压造成的血栓性静脉炎、脏器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因此,我院新生儿科医生应该重视对糖脂比的控制,因为糖脂比偏高或者偏低会不利于营养素的合理利用、病情的控制,反而增加PN 的相关并发症。

在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中,氨基酸是唯一“氮”元素,也是机体合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7-8]。为使氨基酸只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并被充分利用,依赖于前面讨论过的葡萄糖和脂肪乳提供的充足的非蛋白热量(nonprotein calories, NPC)。必需氨基酸组氨酸对于生长发育的新生儿尤为重要,而早产儿必需氨基酸包括酪氨酸、半胱氨酸。PN 中早期强化氨基酸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的临床结局[9]和免疫功能[10]。本次回顾分析氨基酸的供给量不足的处方有28 张,达1.39%。需要改进。因早期给予足量氨基酸,可以纠正负氮平衡,补充早产儿追赶生长蛋白合成所需,同时适宜的氨基酸浓度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糖耐量,同时避免持续数日静脉营养中不使用氨基酸而引发的代谢危机。本次处方中,热氮比<100 有28 张,占1.39%,热氮比低,氨基酸浓度过高,超过患儿肝肾代谢能力,可能引起高氨基酸血症、高氨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热氮比>200 的为56 张,占2.78%,热氮比过高,氨基酸浓度缺乏,可以限制葡萄糖的转运和能力代谢,同时氮储存不足,长期可致血白蛋白降低、血前白蛋白降低,常出现肝功能异常等代谢并发症,减缓生长速度。

在TPN 的使用中葡萄糖浓度也是重要的指征,本次处方中葡糖糖浓度偏低0 张(0%),偏高10 张(0.05%);合理2 001 张(99.5%)。偏高的处方主要与疾病本身限制入液量有关,儿科医生在葡糖糖浓度的把握方面基本达标。葡萄糖浓度越高,营养液的PH 值越低,如果超过氨基酸的缓冲能力,导致脂肪乳颗粒凝聚、分层、破乳。同时高血糖可引起渗透性利尿、血浆渗透压升高、部分患儿甚至可导致脑室内出血,长期可致肝脏脂肪变。处方中绝大部分葡萄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只有10 张处方血糖浓度超过23%,临床医生应该注意,注意防治血糖过高引起的并发症。通常在输注中PN 液时要适应葡萄糖的最大氧化速率[一般为4 ~5 mg/(kg•min)]。监测血糖水平,如有高血糖,可使用胰岛素0.05 IU/(kg•d)来促进肌肉和肝细胞对葡萄糖的转化。

本次分析的处方K+浓度,一价阳离子浓度,二价阳离子浓度,均能合理。所有PN 液中没有添加钙和磷,是单独滴注。为此,一价二价阳离子对全合一液体中脂肪乳的稳定性的影响不大,能够达标。

综上所述,本次回顾性分析显示,我院新生儿PN 处方配比方面仍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处方配比不合理会影响PN 的稳定性而产生不良反应,存在安全隐患。跟踪肠外营养液患儿,未发现有明显临床并发症及不良影响,但是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学应加强审方工作,持续改进。遇到不合理处方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保障临床新生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脂肪乳早产儿葡萄糖
脂肪乳在药物中毒解救中的应用研究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结构脂肪乳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新生儿静脉输注脂肪乳外渗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