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在COPD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9-25

医药前沿 2021年21期
关键词:针对性病情常规

冯 雪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医院骨伤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理改变,主要指的是呼吸细支气管持久性扩张,末梢肺组织因为残气量增多而导致肺组织弹性减弱的病症。COPD 的病情较为复杂且病程较长,在临床之中病情变化较快且复发率较高,极为容易引发患者呼吸衰竭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1]。COPD 患者需要接受合理高效的治疗干预措施以确保病情的稳定,临床通常采取药物治疗,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导致患者往往依从性较差,因此需要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主要探究针对性护理在COPD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26 例COPD 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63 例。研究组男39 例,女24 例,年龄50 ~78 岁,平均年龄(60.19±4.56)岁,病程1 ~7 年,平均(2.26±1.12)年;常规组男38 例,女25 例,年龄51 ~76 岁,平均年龄(60.28±4.61)岁,病程1 ~8 年,平均(2.42±1.07)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诊断确定为COPD 疾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沟通障碍、精神疾病;排除不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患者能够处于安全治疗的掌控之下;(2)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如若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治疗;(3)对患者进行常规饮食干预,确保患者食用营养含量较高且较为清淡的食物,患者进行富含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确保机体必备的营养物质摄入充足,且保障大便通畅。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于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主要对肺部哮鸣音情况进行观察,查看其有无咳嗽、胸痛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以及心理状况,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确保患者能够充分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进行后续治疗。(2)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以确保肺复苏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咳痰,鼓励患者主动咳痰。当患者痰液出现黏稠化的情况时,应给予患者雾化吸入,并给予吸痰处理,帮助患者轻轻拍打背部,确保痰液排出。如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则需要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从而确保膈肌降低,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并提升肺容积。指导患者进行肺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等训练,确保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并有效缩短各项症状的时间。(3)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疾病以及治疗方式的全面介绍,并依据患者的问题为患者进行耐心的解惑,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指导患者依据医院内健康手册进行学习,保障养成良好的治疗意识。对于治疗流程较长的患者,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的患者应进行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以确保不良情绪得以消除,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

肺功能指标:FVC%: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比;MVV%:最大通气量/预计值比。

症状消失时间:全面记录患者的喘息、咳嗽、咳痰的消失时间。

护理满意度:采取院内自制的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与患者的沟通程度、健康教育的效果以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等,满分为100 分,其中非常满意≥85 分,85分>满意≥60 分,不满意<6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3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经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FVC%、FEV1%、MVV%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 s)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 s)

组别 例数 FVC% FEV1% MVV%研究组 63 65.37±6.02 70.68±5.23 47.06±6.28常规组 63 54.67±5.22 63.52±5.21 35.79±6.26 t 10.659 7.698 10.088 P 0.000 0.000 0.000

2.2 症状消失时间

研究组患者的喘息、咳嗽、咳痰等各项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 s,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 s,d)

组别 例数 喘息 咳嗽 咳痰研究组 63 3.22±0.82 5.73±2.03 4.45±0.71常规组 63 7.26±2.51 12.81±2.96 8.91±1.12 t 12.144 15.657 26.695 P 0.000 0.000 0.000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护理总满意度为96.8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COPD 在临床之中较为多见,是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该疾病具有易复发、病情迁延难愈等特点,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大,且由于该病情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治疗难度也较高。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逐渐严重,使得COPD 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多见于中老年群体[2]。对于COPD 患者,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确保病情能够稳定,从而降低诸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中主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确保患者的作息并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显著意义。因而COPD 患者需要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以及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以确保治疗、护理效果。

针对性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在进行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多方位的护理。针对性护理往往贯穿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从患者入院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均提供适当的护理干预,确保患者正确认识该疾病,防止病情恶化的情况发生[3-4]。同时在护理过程中,着重对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护理,以保障患者病情不会发生恶化的情况。依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全面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护患关系良好,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配合度,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饮食护理,使患者摄入能量和营养,指导其多补充维生素,进食优质蛋白,增强其抵抗力和免疫力,有效预防营养不良。通过指导患者呼吸训练,有效加强和改善其呼吸功能,使患者掌握正确呼吸方式,促进呼吸功能恢复[5]。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FVC%、FEV1%、MVV%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喘息、咳嗽、咳痰等各项症状消失时间相较于常规组患者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提升肺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COPD 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降低患者的各项症状,并减少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对患者的恢复效果起到较为显著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针对性病情常规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常规之外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