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9-25

医药前沿 2021年21期
关键词:供应物品消毒

徐 晔

(海安市中医院供应室 江苏 海安 226600)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特殊部门,主要为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及其他无菌物品,是预防或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亦是医院消毒灭菌系统中具备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部门[1]。科室发放的每一件物品质量均会影响相关诊疗工作,若消毒灭菌处理不规范可引起大面积感染,若围术期应用的医疗器械不当亦可增加感染,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鉴于此临床需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旨在提高其管理质量,确保各个工作环节高质量完成,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同时,提高医院医疗质量[2]。但常规管理无法针对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存在问题展开针对性处理,而持续质量改进可根据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存在问题持续改进,为进一步明确其临床价值,本文选择14 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研究(2020 年1 月—12 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1)纳入研究护理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并掌握医疗器械清洁方法者;(2)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2 排除标准:(1)工作责任心不足者;(2)依从性较差者;(3)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者。

1.1.3 基础资料 选择14 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020 年7 月—12 月)7 名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均值(43.83±1.61)岁,1 名副主任护师、2 名主管护师、1 名消毒员,3 名工人;对照组(2020 年1 月—6 月)7 名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均值(44.98±1.61)岁,2 名副主任护师、1 名主管护师、1 名消毒员,3 名工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20 年1 月—6 月 期 间 共 回 收 器 械2 000 件,2020 年7 月—12 月期间共回收器械2 000 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根据消毒供应室护理制度、标准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并合理划分污染区、工作区、清洁区、无菌区、存放区等,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情况。

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1)成立质控小组:由副主任护师(组长)、主管护师等组成护理小组,由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规划、任务分配等工作,主管护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标准,通过小组内讨论制定质量管理措施[3]。(2)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对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在管理实施中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作秩序、防护措施,并对全自动清洗机、灭菌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维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3)工作人员培训:每月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等方面培训,组长加强监督制定,并定期通过理论、实操考核等明确工作人员掌握情况,针对掌握不足者及时进行强化培训。(4)强化工作流程:①严格执行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等流程,通过目测或放大镜检查无残留血渍、锈斑等物质,针对不合格物质需重新清洗,直至无污迹残留;②消毒后可直接使用物品,控制消毒时间≥5 min、湿热温度≥90 ℃,在消毒后继续对物品进行杀菌处理,控制消毒时间≥1 min、湿热温度≥90 ℃。③针对一次性医用无纺布、纸塑袋、硬质容器、棉布需使用一次清洗1 次,包装完成后需张贴标识,标注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者信息等基础信息。④存储室内地面干净、整洁、无菌,控制温度在<24 ℃、湿度<70%,所有物品均需放置在置物架上。⑤器械信息化管理: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在器械各个处理环节中,回收的各个器械需对应条形码并将其录入信息化系统中,在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均需扫描条形码,以明确其来源。⑥发现并解决问题:小组内成员每日就自己负责区域问题进行汇总,并分析讨论管理后存在问题,寻求有效地管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根据科室自制“清洁效果评估表”从物品回收、清洁、消毒、灭菌、维护等方面评价,分值0 ~20 分,得分越高清洁效果越理想[4]。

(2)根据自制“管理质量调查表”从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手术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等方面评价,分值0 ~100 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

(3)从消毒液、手卫生、手术器械、灭菌物品、除锈等方面评价清洗消毒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清洁效果

观察组5 项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清洁效果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清洁效果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 人数 物品回收 清洁 消毒观察组 7 17.68±1.96 17.34±1.35 17.25±1.36对照组 7 14.25±1.44 14.99±1.36 14.25±1.42 t 3.7312 3.2445 4.0368 P 0.0029 0.0070 0.0016组别 人数 灭菌 维护观察组 7 17.63±1.25 18.22±0.67对照组 7 14.34±1.02 14.14±0.62 t 5.3953 11.8252 P 0.0002 <0.0001

2.2 比较两组管理质量

观察组4 项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管理质量( ± s,分)

表2 比较两组管理质量( ± s,分)

组别 人数 设备管理 环境管理 手术器械清洗 包装质量观察组 7 91.76±4.64 90.94±3.94 91.14±4.94 90.55±4.92对照组 7 84.35±4.66 81.36±3.77 80.36±3.94 81.34±3.99 t 2.9812 4.6480 4.5137 3.8467 P 0.0115 0.0006 0.0007 0.0023

2.3 比较两组清洗消毒效果

观察组消毒液(100.00%)、手卫生(99.50%)、手术器械(99.00%)、灭菌物品(99.55%)、除锈(99.70%)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清洗消毒效果[n(%)]

表3(续)

3.讨论

消毒供应室主要对医院各种医疗器具、仪器设备进行消毒灭菌及储备管理工作,研究发现该科室管理质量高低可直接影响医院医疗质量,若消毒供应室工作中因某一环节疏漏不仅可影响治疗进度,亦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鉴于此医院需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旨在从源头出发避免院内出现交感感染等情况,从而提高医院管理及治疗效果[5-6]。

结果显示:观察组管理效果、护理质量、清洗消毒效果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可见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并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医务人员、患者,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注重质量控制环节、护理人员工作过程,并由此进行质量教育培训,提高消毒供应室内部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技能,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考核提高其管理认知度及自身综合管理能力;其次管理中加强消毒隔离工作,通过总结既往工作检验,对现有护理制度进行完善,还需安排专人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的可靠性、有效性;此外持续质量改进中可确保清洁、消毒、灭菌质量,通过层层把关不仅可避免标志混淆等情况,亦可将责任到人,在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的同时,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

综上,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效果及护理质量中极具优势,亦可提高器械、物品清洗消毒效果,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供应物品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称物品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