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9-25孙晓平

医药前沿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入室体温胆囊

孙晓平

(阜宁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江苏 盐城 224400)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常用手段,虽然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无疤痕、恢复快等优势,对患者病情与症状的改善均具有积极作用,但术中需要做侵入性操作,加上麻醉药物的应用与大量输血等因素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严重至一定程度甚至会导致凝血系统异常。因此,术中采取监测患者体温,并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对手术治疗工作的开展极为重要[1-2]。既往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仅是根据要求控制手术室温度,在减少术中低体温上效果欠佳。手术室精细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手术进程,尽可能采取措施优化手术治疗流程,以减轻手术操作与创伤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50 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0 例患者临床资料,以术中护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即应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5 例),应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5 例)。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确诊病情,且具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指征;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脏病与高血压等疾病者;术前体温<35℃或>37.5℃者;合并感染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 例,女性12 例;年龄24 ~65 岁,平均年龄(42.01±3.15)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级15 例,Ⅱ级1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龄24 ~65 岁,平均年龄(42.16±3.09)岁;ASA 分级:Ⅰ级13 例,Ⅱ级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中应用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手术前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 ~25℃,保证手术室内湿度达到40%~60%;术中,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并且观察与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发现患者体温下降时为其遮盖保温毯。

观察组术中应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具体方法:(1)控制温度: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 min,保持室内恒定温度为23 ~24℃,冬季可控制温度在26 ~28℃;使用热电阻对毛毯进行加温,将手术台温度提升至22 ~25℃。(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摆放合适体位,同时统一摆放手术器械于固定位置,以便术中取放与使用,减少患者术区暴露时间;术中消毒患者术区皮肤时,使用大棉球以缩短操作时间,避免皮肤长时间暴露而促进体温的耗散,并且对患者体温、输液与输血等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必要情况下为患者实施中转开腹处理;若患者失血量过大,及时进行静脉补液,并且输液前使用保温箱对液体、输液器进行加热,待温度接近患者机体温度或达到39 ~40℃后再进行输注,以维持术中血液循环及组织灌注。(3)护理配合:术中护理人员严密关注手术进程,根据需求及时、准确传递各器械与物品,同时密切配合操作医师处理术中意外,从而优化手术流程,缩短患者术区暴露时间。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入室后不同时间的体温以及护理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入室后不同时间包括入室时、入室后30 min、入室后60 min、入室后90 min 与入室后120 min,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时采集患者3 mL 肘静脉血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当P<0.05 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入室后不同时间体温比较

入室时、入室后30 min,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60 min、90 min 与120 min两组体温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比较稳定。见表1。

表1 两组入室后不同时间体温对比( ± s,℃)

表1 两组入室后不同时间体温对比( ± s,℃)

组别 例数 入室时 入室后30 min 入室后60 min观察组 25 36.31±0.25 36.13±0.24 36.19±0.15对照组 25 36.24±0.32 36.10±0.21 35.75±0.13 t 0.862 0.470 11.083 P 0.523 0.557 0.003组别 例数 入室后90 min 入室后120 min观察组 25 36.89±0.18 36.90±0.20对照组 25 35.25±0.11 35.69±0.23 t 38.871 19.849 P 0.001 0.002

2.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PT 与FI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 长于治疗前,FIB 水平高于治疗前,经过护理观察组PT 短于对照组,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对比( ±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对比( ± s)

组别 例数 时间 PT/s FIB/(g•L-1)观察组 25 治疗前 12.30±1.48 2.17±0.25治疗后 13.16±1.34 2.30±0.05 t 2.154 2.550 P 0.012 0.010对照组 25 治疗前 12.25±1.57 2.19±0.32治疗后 16.60±1.32 2.79±0.50 t 10.604 5.054 P 0.004 0.007 t 治疗前组间 0.116 0.246 P 治疗前组间 0.614 0.807 t 治疗后组间 9.144 4.876 P 治疗后组间 0.000 0.000

3.讨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具有创伤小与痛苦轻等特点的微创外科手术,其操作原理是在患者腹膜腔内插入特制导管,再注入CO2,在达到一定压力后作切口于腹部,通过腹腔镜观察胆囊并进行切除[3]。然而,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易受到麻醉药物、手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低体温现象,尤其是麻醉药物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中枢无法及时调节患者体温。因此,采取措施监测患者术中体温显得极为重要[4-5]。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是护理领域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治疗中能够辅助手术操作的开展,减轻手术治疗对患者机体各组织造成的影响。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入室时、入室后30 min,两组体温基本一致(P>0.05);入室后60 min、90 min 与120 min 两组体温对比,发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开展过程中实施手术室精细化护理,能够维持体温,并预防低体温。研究认为,护理人员实施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时是通过多方面做好保温工作,如提前调节并保持手术室内恒定温度,液体经过加温处理后再输注等,均有助于保证患者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避免其代谢功能受到影响,或是低体温引发不良反应[6]。此外,护理人员术中密切配合操作医生开展手术操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患者术区暴露时间,避免手术时间过长而增加热量损失而引起低体温。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PT 短于对照组,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的实施能够保证患者凝血功能的稳定,可能是手术室精细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并且在输注液体前进行加温,这些措施可保证患者体温的稳定,减轻热量损伤与应激反应,稳定患者凝血功能。同时,麻醉药物可能会对患者血管的扩张造成影响,进而干扰凝血功能,并减少血容量,护理人员术中加温液体与输液管后再输注液体,可维持术中患者的体温稳定,有效减少机体热量的损失,从而改善凝血状态。

综上所述,在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中通过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可稳定体温,缩短PT 时间,降低FIB 水平。

猜你喜欢

入室体温胆囊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窃贼是如何入室作案的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