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性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09-25

医药前沿 2021年21期
关键词:保护性血流量内瘘

郭 俊

(阳城县人民医院体检科 山西 晋城 048100)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其可通过将机体血液传输至体外进行净化处理,进而有效保护残余肾功能,同时可明显延缓疾病发展进程[1]。而动静脉内瘘作为血透患者的主要血液通路,是确保治疗内容顺利开展的关键部分,但依据过往临床经验可知,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可伴随使用时长而有所上升,进而对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及护理质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2-3]。因此,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选用一种效果显著的护理干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相关研究资料指出,通过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保护性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安全性[4]。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研究观点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期间实施保护性护理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70 例。依据就诊时间顺序为其进行平均分组,各35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为36 ~61 岁,平均年龄为(50.9±4.6)岁。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为35 ~59 岁,平均年龄为(51.4±4.7)岁。组间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治疗的相关指征;(2)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3)具有基本认知水平。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严重的脏器功能疾病;(2)合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表现;(3)无法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干预。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如下: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助医生为其妥善植入动静脉内瘘,植入操作开展期间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并于彩超协助下明确内瘘通畅状态及血流量水平。血液透析期间应明确告知患者内瘘的相应保护方法,并于每次血透结束后及时应用无菌纱布对穿刺点进行止血按压处理,待血透结束24 h 后,则可于内瘘位置处适量涂抹喜辽妥软膏。

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保护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阶段健康教育:在动静脉内瘘植入1 周内,护理人员需及时为患者发放护理干预相关健康宣传手册,之后依据患者的认知程度及理解能力,采用适宜的讲解方式向其详细介绍动静脉内瘘植入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日常生活期间,则需提醒患者避免使患侧肢体受压,同时尽量穿着宽松的衣物,此外可依据实际情况,应用温度为40 ~50℃的热毛巾对患侧手臂进行热敷处理,单次热敷时长约为20 min,2 ~3 次/d。待上一阶段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后,即可向患者讲解内瘘部位的日常保护方法,同时使其明确各类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若患者在内瘘植入14 d 后尚未出现创口感染、渗血等并发症表现,则可指导其适量开展“健瘘操”练习,同时需定期对内瘘通畅情况进行相应评估。(2)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应于血透结束24 h 后,为患者于穿刺点以外的前臂血管处外敷适量芦荟汁及喜辽妥,并采用按摩方式促进药物吸收。(3)协同护理: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1 位患者家属为其开展动静脉内瘘护理相关培训,同时引导其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情况进行监督指导,以保证显著的护理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内瘘使用、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满意度水平。

内瘘使用情况的观察项目主要包括血流量水平、内瘘完好率和内瘘使用时长。

应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展开相应评价,量表满分为100 分,评分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的内瘘使用情况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流量指标数值大于对照组,其内瘘完好率高于对照组,其内瘘使用时长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的内瘘使用情况对比

2.2 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对比

护理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7.41±6.34)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45±7.90)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0,P<0.01)。

3.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临床方面较为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技术成活率相对较高,但依据过往临床经验可得知,上述通路在使用期间可为机体血管带来较大的穿刺性损伤,且其并发症发生概率可伴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进而可对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及治疗安全性均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5-6]。因此,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治疗开展期间,为患者选用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保护性护理等新型护理方法现已在临床范围内得到了有效应用,其可依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及护理需求,于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实施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可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同时,明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从而显著改善治疗安全性[7]。相关研究资料亦指出,将上述护理方法应用于血液透析内瘘护理之中可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应用价值较为突出[8]。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研究观点的临床价值,本文为观察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于护理期间开展了保护性护理干预。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流量指标数值大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其内瘘完好率高于对照组,其内瘘使用时长长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实施保护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内瘘使用质量及血流量水平,可有效提高内瘘利用率。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保护性护理可有助于减少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表现的发生概率,提升治疗安全性。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开展保护性护理干预可大幅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水平,改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保护性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突出,可有效改善内瘘使用情况,减少并发症表现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保护性血流量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动静脉内瘘应用单纯纱布折叠指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
奶山羊乳腺血流量检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