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接受临床精细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1-09-25

医药前沿 2021年21期
关键词:组间精细化血糖

白 玲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医院护理部 陕西 西安 710128)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临床患病率不断上升,患者的年龄结构也在逐步年轻化[1-3]。本文研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临床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 例糖尿病患者,以护理模式的差异为依据,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对照组中男性25 例,女性17 例;1 型糖尿病10 例,2 型糖尿病32 例;糖尿病史1 ~14 年,平均(5.6±0.8)年;年龄41 ~78 岁,平均年龄(59.3±4.7)岁。观察组中男性22 例,女性20 例;1 型糖尿病14 例,2 型糖尿病28 例;糖尿病史1 ~17 年,平均(5.3±0.5)年;年龄44 ~81 岁,平均年龄(59.8±4.5)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精细化护理干预:(1)饮食及锻炼:保证饮食习惯和锻炼方式正确且合理,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很好的控制;通过床边讲解、定期组织讲座等多种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总热量计算、不同营养素的分配、合理安排餐次等多方面知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或从事适宜的劳动,并说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对锻炼项目进行选择,保证做到循序渐进。(2)糖尿病知识教育: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实施教育,将基础知识、药物用法、药物不良反应、低血糖症状和处理方法、胰岛素保存方法向患者进行全面的讲解,护理人员还可以现场示范血糖测定的正确方法,从而帮助患者掌握;对糖尿病的一些常见的急、慢性并发症进行预防,以糖尿病足、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心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常见并发症为主。(3)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属于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在患病后患者需要终身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意志消沉、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可能性较大,甚至还会伴随有恐惧、抑郁、厌世等情况发生,不配合治疗;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采取关切、诚恳的语言对患者实施安慰,在短时间内取得其信任;将治疗的积极案例向患者进行介绍,鼓励其正确认识疾病,疏导负性情绪,使思想压力得以解除,增强信心。(4)延续性护理:上述护理均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进行,出院后建议仍然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每星期由责任护士负责通过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每月坚持进行1 次家庭访视;定期通过集中授课、发放宣传手册、微信群推送等多种方式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督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医嘱用药,对血糖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按时到门诊进行随诊[4-6]。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2)护理前后血糖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3)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4)血糖水平复常和住院总时间。满意度:在出院当天,以我院自拟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采用不记名打分方式。问卷满分为100 分,<60 分不满意,≥80 分满意,其余基本满意[7]。生活质量:采用100 分为满分的SF-36 量表评价,分数高则生活质量高[8]。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8.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n(%)]和(± s)表示,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n(%)]

2.2 护理前后血糖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空腹和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更低,SF-36 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更高,组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血糖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s)

表2 护理前后两组血糖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s)

注:t1、P1 两组干预后比较。

空腹血糖/(mmol•L-1)组别 例数 时间 SF-36/分 餐后2 h 血糖/(mmol•L-1)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 42 干预前 66.13±3.58 15.89±2.04 9.94±1.43 9.62±0.73干预后 92.06±5.42 10.30±1.72 5.27±0.75 5.13±0.27 t 14.861 15.419 14.381 5.734 P<0.05 <0.05 <0.05 <0.05对照组 42 干预前 67.61±4.37 15.37±2.06 9.37±1.24 9.37±0.86干预后 84.29±4.65 12.09±1.37 7.31±0.86 7.19±0.45 t 12.629 13.264 12.004 3.516 P<0.05 <0.05 <0.05 <0.05 t1 12.304 11.786 12.127 3.227 P1 <0.05 <0.05 <0.05 <0.05

2.3 糖尿病并发症

两组分别有2 例和9 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4.8%和21.4%,观察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血糖水平复常和住院总时间

观察组较对照组短,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糖复常和住院总时间比较( ± s, d)

表3 两组血糖复常和住院总时间比较( ± s, d)

组别 例数 治疗总时间 血糖恢复时间观察组 42 11.05±2.86 9.34±1.52对照组 42 16.92±2.35 12.80±2.67 t 6.714 4.276 P<0.05 <0.05

3.讨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种,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会对心血管、神经、肾脏、视网膜等多系统功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9]。但糖尿病也是一种可防可控疾病,需要患者能够坚持长时间应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同时加强自我管理。

本结果显示,接受临床精细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2.9%,高于接受常规糖尿病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76.2%,且观察组治疗期间仅有2 例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9 例,组间数据比较(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前后血糖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血糖水平复常和住院总时间等观察指标数据表现均较对照组更加理想。充分说明,在治疗期间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和优势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将精细化护理作为糖尿病护理的常规方式应用,使更多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使其预后更加理想,保证生活和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临床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大幅度改善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缩短血糖水平复常和住院总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组间精细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