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的独特吸引力与教学指引

2021-09-23陈兰村

关键词:文言文传统文化

【主持人语】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共识。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对于学生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精髓、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情趣、弘扬中华精神、培育家国情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握文言文教学的度,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如何通过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强化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积累,从而达到“以文化人”?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的3篇文章,对文言文的独特语言特征、结构组成特征等做了提炼,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细化的教学策略。

——马建明

摘要:优秀的文言文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文言文的文体特性出发,了解并挖掘文言文的独特价值,进而开展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探索。具体教学层面,教师需注重对学生诵读记背、方法积累、阅读拓展的引导。平时,教师也应多读、精读文言文,有足够的文言文积累,有足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不断夯实古汉语功底。

关键词:文言文;传统文化;文体特性;诵读积累;古汉语功底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优秀的文言文具有独特的吸引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入了十几篇文言文,文言文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内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文言文的文体特性、语言特征、结构组成等出发,了解并挖掘文言文的独特价值,进而开展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探索。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文言文有什么独特吸引力?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该如何开展?教好文言文,教师需要有怎样的古汉语功底和知识储备?

一、文言文具有独特吸引力

什么是文言?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包括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古代文学、古代哲学、古代历史、古代科技等与文言文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或古代散文)称为“文言文”。小学里读到的都是短小文言文,所以称为“小古文”。

相对于文言文,我们平时常见的文章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是经过加工的书面语,被称为白话文或语体文。白话文和文言文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功能,但文言文自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首先,文言文的特点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也就是说,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口语已分离,口语中一般不用文言。这就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由文言文写成的文章,语言比现代口语要凝练,这是它的一大特色。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不计标点,只30个字。如被翻译成现代汉语,约需60余字,即白话比文言字数大约多一倍。就以《司马光》一文第一句“群儿戏于庭”来说,译成现代文就是“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显然,文言字数只是现代文的一半,可见文言文语言的简练。

其次,相对于语体文,文言文的语言虽然与现代汉语脱离,但内容极具历史感,幾乎都是写古代的人与事,这对我们了解历史、了解古人的智慧、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极为方便的。从文言文中,我们会知道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孔子、伯牙、锺子期、韩非子、孟子、王戎、车胤、司马光、苏轼、朱熹、曾国藩等。而且,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能让我们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洞察古人的智慧,同时增长自己的智慧。如,三年级的学生读了《司马光》一文,就更明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再听老师的补充介绍,又会知道司马光是北宋的大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可以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平列的历史大书。又如,四年级的学生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就会懂得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以后也会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教师的介绍拓展,学生还会了解到,王戎是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名士、官员,是“竹林七贤”之一。细心的学生,还会通过课文注释知道记载王戎故事的《世说新语》这本有名的笔记著作,感兴趣的再去读读,收获就更大了。再如,五年级的学生读了《古人谈读书》一文,自然会从孔子的言论中明白“不耻下问”的道理,知道如何谦虚地向别人求教、学习;会从朱熹的“三到”言论中明白读书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是多么重要。又如,六年级的学生读了《伯牙鼓琴》一文,在真切体会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的基础上,能够读懂“知音”二字蕴含的深意,能够理解“高山流水”一词之中寄寓的知音难觅、乐曲高妙的“玄机”。以后,当他们再读《警世通言》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便不再是难事了。所以,为了传承用文言写成的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科技,文言文对一些研究者、爱好者就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试想,学中医的是不是要多读像《本草纲目》《千金方》这样的中华医学方面的古文,才能更好地传承古代医学精华?学地理的是不是要多读像《水经注》《徐霞客游记》这类的中华地理文化方面的古文,才能对中国地理做到胸有成竹?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研究中国五千年的气象变化规律,他就有查考古代历史书中气象资料的习惯。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年8月独家策划再次,文言文的某些词语与固定格式已经沿用到了现在,现代汉语一直在使用的成语就是例证。所以,就算了为了读懂成语,也要让学生学好文言文。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言文都是成语故事的再现。如,五年级下册的《自相矛盾》一文,课文题目就是成语。读懂了原文,这个成语的意思也就一目了然。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一文,讲述的是与成语“守株待兔”相关的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一文中涉及的成语有“夜以继日”“铁杵成针”,分别指“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一文涉及的成语有 “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小学生多读文言文,从文言文中汲取文学营养,吸取文言文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智慧,会让语言表达更精彩。

二、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必要让小学生直接读古代作品的原文,从小学开始就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语感。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入选文言文14篇(不含古诗词)。文言文数量不算多,但它们相对于现代文而言是新内容,其中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古人的品德、古人的文化等。这些新内容的加入,首先,会让教师、学生眼前一亮,提升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新鲜感,提升他们教与学的兴致。其次,学习文言文有助于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再次,这些文言文与学生初中学习的文言文密切对接,能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开展古诗文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正当其时,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力求贯彻教材编者的意图,以立德树人和素养发展为指向,培养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积累语感;指引他们通过文言文学习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能够借助注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文言文内容,对文言文教学做多角度、多形式的探索。下面提供几点建议,供参考。

首先,注重诵读记背,适时激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适当多读,甚至背诵。背诵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记住内容,再慢慢感悟。诵读和背诵的方法可以多样,如全班诵读,全班记背;小组诵读,小组记背;指定某个学生诵读,之后解释文意再背诵。还可以组织同桌比赛诵读记背、小组比赛诵读记背、随意指定几人比赛诵读记背……比一比,看谁诵读得好、记背得快。类似的诵读记背形式,让学生有兴趣,无压力。记背环节,学生的记忆力可能会有差别,对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适当对他们诵读记背时遭遇的困惑或难点加以点拨,帮助他们提高诵读记背的效率。学生诵读记背时,教师尤其要提醒他们注意两点:一是要能从读通文言文逐步过渡到读懂文言文的意思,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要恰当断句,在该停留的地方要做适当停顿,速度较慢,抑扬顿挫,做到诵读入情入境,高效快捷地记背。

其次,关注方法积累,循序渐进。中年段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正确流利地朗读,借助注释讲故事。高年段的学生,要能在感受文言文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在中年段积累的方法诵读、理解文言文。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步积累、逐步习得、逐步进步。

除了惯常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诵读、停顿、结合注释理解等方法,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文言词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象。如,文言中的“走”,在现代汉语中是“走路”的意思,在文言中则是“跑”的意思。又如,文言的“妻子”,在文言中是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单指妻子。此外,文言中的实词、虚词也是弄懂文言的“拦路虎”,要让学生弄清楚。如,常见虚词“之”“乎”“者”“也”都有不同的用法,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借助语感体会其是代词,或是无实义的助词,或是语气词。以出自《论语》的句子“知之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例,此句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其中,前四个“知”是动词,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两个“之”,是“它”的意思,代词,指孔子教给学生的学问。“是”,是“这”的意思。最后一个“知”是通假字,通“智”,是“智慧”的意思。“是知也”,是个判断句。

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备《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古汉语虚词词典》(王海棻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随时查阅,扫除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教师也可以根据文言文的难易度,提前为学生准备查词典的视频资料,投影到教室的大屏幕上,示范查字典、词典的方法,随时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再次,根据教学进度,适当拓展阅读。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事先选择好适合学生阅读的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宽眼界,稳步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据我了解,金华市区的小学多有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小古文的情况。如,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从低年段开始就给每个学生配置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文言启蒙课》读本,随机安排学生学习。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文言文人物的理解,会在课堂中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文言文,引导学生拓展对比阅读;有时会安排课余时间,挑选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文言文,分析讲解,带着学生阅读。如,教学《囊萤夜读》,可能会引入读本中的文言文《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凿壁偷光》中的主人公匡衡也是勤学苦读的代表,让学生比较拓展读,他们就会对这一类人物形成整体认知。再如,学过《司马光》后,可能会带着学生扩展比较读《三国志》中的《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因为两篇文言文都写出了古代儿童的智慧。这样的拓展读,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智童”这类人物形象的了解,还有助于提醒他们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智童”。又如,《伯牙鼓琴》通过描写伯牙弹琴、子期赏琴的故事,揭示了伯牙和子期深厚友情的前因后果,学生理解二者的友情不难,但理解子期死后伯牙毁琴并不再弹琴的做法就有难度。由此,课后,教师会从读本中选择《史记·管晏列传》一文,让学生在读“管鲍之交”故事的过程中,了解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信任和支持,进而理解古人深厚、真挚的友情。浙江省金华环城小学也有类似做法。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学习一册《文言启蒙课》。教学时间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早读时间,会让学生阅读或背诵。课上,教师会结合教材中的文言文学习,讲解《文言启蒙课》中的对应篇目。

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拓展阅读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阅读一些带今译的文言故事书。如,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儿童品德故事读本》,每篇都由故事、原文、注释、助你阅读四个板块组成。原文都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小古文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采用故事会的形式,请学生讲述阅读文言文后掌握的故事。到了学期末,可以评选“文言文背诵达人”“文言文故事大王”“文言文博士”,给学生发张小奖状。或者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文言文,绘制成手抄报,贴到班级指定的墙上,与同学交流。

三、文言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好文言文,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多读、精读、持续读文言文,要有足够的文言文积累,要有足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要不断夯实古汉语功底。

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数量虽然不多,但题材性质、内容结构、语言表述等各有不同。要想让学生读懂入选教材的文言文,离不开教师自己挤时间多读文言文,读深读透文言文,以能更好地引领启发学生。浙江師范大学附属小学倡导教师多读国学文章,要求所有语文教师会背文言文《学记》,并接受考试测评。读完《学记》,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阅读心得制作微课视频,与师生共享。

教师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建议教师读读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和注释的文言散文选集《古文观止》。此书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选篇较精的古文选本。所选200多篇文言文,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在明代以前,此书所选的文言文有一定代表性。当然,书中的有些评语放在今天不一定恰当,可由教师自行评判。也可以读读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古文观止新编》。这是在《古文观止》基础上重新选编的一个古文选本,所选文言文篇目共计105篇,涵盖先秦至明清的散文佳作,各篇分“题解”“正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有助于教师清晰把握文言文发展的轨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也是不错的选择,无论是从选文的质量还是注释的精到、权威等,都有较强的引领价值。当然还可读其他经典的古代散文选本,不一一列举。

教师还要有古文经典打底,以点带面,让自己的古汉语基础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但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数量浩繁庞大,即使是读一辈子也读不完的。怎么办?我的建议是选 “点”精读,再根据“点”辐射出更多需要泛读的书。这里所说的“点”,指的是拿一本文言名著打底,细读细琢,悟得文言文在语言表达、结构呈现等方面的精髓。如,在先秦散文中,可以选读《论语》;杨伯峻所做的《论语译注》,又可作为精读书。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通读一遍。在通读的基础上,再按自己的兴趣设立几个小专题挑选读。

为什么推荐读《论语》?我以为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起点高,二是影响深,三是功效大。读《论语》不仅有助于教师学习古汉语,还有利于教师掌握许多至今“活着”的成语。《论语》原文只有12700字,连译注也只有20万字多一点。通读一遍只要两个休息日,费时少功效大,何乐而不为?!

当然,要深入理解精读书目,还得反复研读。《史记》也值得一读,推荐精读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韩兆琦的《史记选注汇评》。

教师也应该准备几本常用工具书放在手边,随时查阅。

总之,近几年在国家注重优秀文化遗产传承的大背景下,小学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受到教材编者、教师和社会的重视。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正逐步提高,文言文的特殊吸引力正在被大家所注意。文言文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本文的说法和建议只希望能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陈兰村,张继定.古代散文概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 童志斌.文化取向的文言文课程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3] 陈兰村,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文言文传统文化
雏燕
文言文阅读专练
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