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析张岱《湖心亭看雪》之“痴”

2021-09-23王胜柃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陶庵梦湖心亭看雪痴心

王胜柃

摘 要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文学家张岱山水小品的代表作,结尾借舟子之口点出的“痴”字,正是一篇之魂。在作者看来,“痴”是如痴如醉、浑然忘我的境界。作者除了以空灵之笔点染出了一幅如梦似幻的山水画卷,还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出了一个“痴人”形象。作者的“痴”主要体现在情痴、行痴和景痴。他痴迷于超凡脱俗的雅致,痴迷于“独行”,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而作者“痴”的背后掩藏着一颗“痴心”,即故国之恋、亡国之痛和人生感慨。

关键词 张岱;《湖心亭看雪》;痴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入山之后所作。文章以白描手法将写景与叙事相结合,寥寥160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西湖雪景图,语言精致洗练,意境空灵悠远,情感含蓄蕴藉。除了精心描摹的山水画卷,作者也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形神毕肖的“痴人”形象。作者痴迷于超凡脱俗的雅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痴迷于“独行”。而作者“痴”的背后,掩藏着一颗“痴心”,这颗“痴心”饱含着对故国往事的怀恋,对兴衰更替、沧海桑田的感伤悲痛,以及对半生繁华、半生落寞的人生感慨。作者以浅浅的笔触将深沉的感情融入山水小品,给读者呈现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这个曾经的富家子弟和现实的明朝遗民的失落情绪和雅致。

一、 张岱“痴”的表现

1.情痴

张岱选择在十二月大雪三日后去湖中看雪,不畏惧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体现了他的超凡脱俗和雅情雅趣,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情痴”。作者是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更定”之后划船前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绝”字表明,大雪后是湖山封冻,一片静寂,没有人迹,甚至连一只鸟都没有,可见天寒地冻。而作者愿意在这么严寒的天气出行,足见他的雅致。另外,张岱对风景的选择大异于常人,体现了他独特的情致。首先,西湖根本不必“大雪三日”才得看,小雪点染的“断桥残雪”才是杭州冬天的典型美景。其次,西湖不必冬天才得看,西湖的春夏更是美不胜收,古往今来赞颂西湖春夏的诗句很多。比如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再者,西湖不必湖心亭可看雪,还有断桥、孤山、苏堤等。湖心亭是一座小岛,关于湖心亭,张岱在《西湖梦寻》中描绘道:“夜月登此,阒寂凄凉,如入鲛宫海藏,月光晶沁,水气滃之,人稀地僻,不可久留。”[1]180可以看出湖心亭非常偏僻冷清。最后,张岱选择在冬天“更定”十分,也就是晚上八点左右出行,灰蒙蒙一篇,能看清什么呢?可见张岱独独痴迷于凄清、恬淡、孤独的审美境界。大多数人选择在桃红柳绿的时节游览西湖,而他偏偏选择大雪三日之后寒冷刺骨的夜晚前往湖中看雪,他痴迷于那份孤寂冷淡,他有着孤高耿介的情怀。张岱的出行很讲究,做了精心的准备,“拥毳衣炉火”。“毳衣”即毛皮衣,作者拥着毛皮衣,生着小火炉,带上舟子一道前去看雪。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时节,张岱精心准备去人迹罕至、孤寂凄清的地方看雪,不畏严寒,不凑热闹,可见作者的雅情雅趣。

2.行痴

在天寒地冻的冬日夜晚,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个“独”有两层意蕴。一是表明他没有呼朋引伴,只带了一个必要的助手,孑身一人去看雪。而后文的湖中人呼朋喝友、烧炉煮酒:“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张岱不光不带好友,还特地避开人群,痴迷于独自观光。张岱特地选择大雪三日后的傍晚时分,因为此时“人鸟声俱绝”,好似柳宗元笔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景象。没有他人的干扰,他可以独品一湖雪。几乎没人会在这个时候去湖中看雪,所以湖中人见到作者才会“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选择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冬天的夜晚,独自划船前往湖心亭看雪,就是为了避开他人,可还是碰到了人,颇有被人影响雅致的不乐。所以他描述湖中人的邀约时是“拉余同饮”,可见作者的不情愿,他是因为盛情难却才“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选择在“人鸟声俱绝”的冬日夜晚孑然一身去看雪,是因为他不欲见人,也不欲人见,他不想与众同乐,而是沉浸在景与我共同的世界之中,独品这一湖雪。这里可以看出他的孤高自傲,他痴迷于独行,可见他的“行痴”。

3.景痴

张岱看到的西湖雪景是什么样的呢?作者用寥寥数笔进行了描绘:“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三个“与”字将孤立的景物融为一体,描绘出浑然迷蒙的湖光山色以及天地苍茫的浩然景象。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冰花水气,混沌迷离,水天茫茫、山水交融冰雪世界,就呈现于我们的面前。这真是一幅白得空阔、白得寂寥、白得纯粹的天地画面!写完了全景,作者再写小景和特景。堤、亭、舟、人,作者分别用“一痕”“一点”“一芥”和“两三粒”来形容,而不是“一条”“一座”“一艘”和“一个”。因为在作者眼中,婉若游龙的长堤只剩一道淡淡痕迹,直映眼帘的湖心亭只是静静伫立的一个小点,小舟就如一颗小草漂浮在水面上,而人就如同一粒小米,一切都如此渺小。不禁让人想起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在水天一色的广阔而纯白的布景上,点染着长堤、亭子、小舟和人淡淡的渺小的影子,多么像一幅意境悠远的泼墨山水画呀。不管是广阔苍茫的天地画面,还是渺小到微乎其微的湖上特景,都尽收眼底。广阔的天地画面中,长堤、亭子、小舟和作者自己,都是那么的渺小,可见作者是站在上帝视角,极目上下一览全景,他已经把自己融入进了这片湖光山水中,达到了无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不仅是作者自己融进了广阔的天地画面中,西湖夜色也融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所以他能把湖上景物描绘得如此细致传神,如此的天人合一,怎能不称他为“痴人”呢?

二、 “痴人”之“痴心”

前文对张岱“痴”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可以说,张岱的行为大异于常人。大多数人选择桃红柳绿的时节游玩,他却在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出行;别人白天游玩,他却偏偏在人鸟声俱绝的更定时分赏湖;别人烧炉煮酒、呼朋引伴而来,他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他如此的孤高自傲,难道他是一个生性孤僻之人吗?

可张岱的《自为墓志铭》中却有这样的话:“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2]341张岱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可见张岱并不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那他为什么这么“痴”呢?曹雪芹有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殊不知,张岱“痴”的背后也蕴含着辛酸,掩藏着一颗不为人知的“痴心”,这颗“痴心”饱含着故国之恋、亡国之痛和人生感慨。

首先是对故国往事的怀恋。张岱是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明亡后不仕”,不想给清廷效力,可见他对故国的眷恋与忠诚。张岱作此文已经是在清朝了,但他在课文开头却写“崇祯五年十二月”,“崇祯”是明朝的年号。他特地写下“崇祯”字样,饱含着对故国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在与湖中人的对话中,张岱写了这样一句:“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问姓氏,却回答是哪里人,好像有点答非所问,但“金陵”一词也蕴含着深意。与其说是湖中人答非所问,不如说是“金陵”一词深深刺痛了张岱,引起了他的无尽追思。“金陵”,即现在的南京,是明朝开国之都,还是明末陪都。前朝之都,勾起了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无限怀恋,所以张岱才会忽略了湖中人的姓氏及其他信息,唯独记下了他是“金陵人”。

其次是对亡国的悲痛。国破家亡总是让人无比悲痛,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夏完淳说“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更何况张岱出生于官宦世家,亡国亡家对他来说该是多么大的打击!另外,文中的“客此”一词,也蕴含着作者对亡国的悲痛之情。张岱是绍兴人,和湖中的金陵人一样都是寓居杭州,所以不免有“同在异乡为异客”的身世飘零之感。张岱“明亡后不仕”,不愿给清廷效力,“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正如漂泊难归之“客”。此刻的张岱,既作为绍兴人“客”居杭州,又是明朝人“客”居清代,所以说是“客此”。这种旅人的孤寂飘零和悲伤落寞无人能知,只能在亦真亦幻的“梦境”中找寻心灵的慰藉。“客此”一词,勾起了无限的故国之思,触发了无所归依的伤痛,流露出改朝换代的无所依傍和无限凄凉。

最后是对半生繁华、半生落寞的人生感慨。张岱生于钟鸣鼎食的官宦世家,其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都做过高官。而1644年,明王朝灭亡,一切轰然崩塌。张岱此时47岁,亡国亡家,曾经的繁华靡丽已是浮云,只剩下美好的回忆。正如他在《自为墓志铭》中说“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2]341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还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1]3可谓半生繁华,半生落寞,怎不让人无限感慨!

三、结语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在《陶庵梦忆·自序》中说:“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遥思往事,忆即书之。”[1]3国破家亡在作者心里是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他抚今追昔,以今日之魂,历昨日之事。曾经的繁华如过往云煙,历经国破家亡只剩沧桑,年过百半追忆前尘影事,张岱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湖心亭看雪》,寄托一片痴心在雪湖,表现了这个曾经的富家子弟和现实的明朝遗民的失落情绪和雅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国往事的怀恋,对兴衰更替、沧海桑田的感伤悲痛,以及对半生繁华、半生落寞的人生感慨。

参考文献

[1](明)张岱著.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M].长沙:岳麓书社.2016.

[2](明)张岱著;夏咸淳辑校.张岱诗文集 简体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作者通联:重庆西南大学(北碚校区)文学院]

猜你喜欢

陶庵梦湖心亭看雪痴心
论《陶庵梦忆》的结构艺术
无题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化审美价值观
《陶庵梦忆》“屋帻船”新解
从《湖心亭看雪》一文窥张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痴心石
闲适妙境说张岱
——以《陶庵梦忆》为例
痴心科普育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