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适妙境说张岱
——以《陶庵梦忆》为例

2013-03-27王江丽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陶庵梦小品文张岱

王江丽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文学研究

闲适妙境说张岱
——以《陶庵梦忆》为例

王江丽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张岱是明清之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小品文独具特色,当代陈平原先生曾经说:“明文第一,非张岱莫属。”张岱辑录的《陶庵梦忆》,映现了他奢华艳冶的梦影,在繁星闪烁的文学长廊里熠熠生辉。阅读这些散文,让读者大开眼界,充满兴趣,其中表现出的闲适境界,让人感觉惬意、神往。

张岱;《陶庵梦忆》;雅兴;闲适

张岱是晚明著名的散文大家,字宗子,别号陶庵,是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士。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生,卒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一说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无论哪种说法,都可以看出张岱是一位高寿的文学家,而且他是晚明时期最后一位散文大家,也是小品文的集大成者。他一生著作很多,但流传至今的比较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陶庵梦忆》。

一、繁华落尽的张岱

张岱的生平可以从他《自为墓志铭》中看出大概:“……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爱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三十年前,真如隔世。”①(明)张岱《自为墓志铭》。从这寥寥数语中,看出张岱一生的经历有个很大的转折,那就是明朝的灭亡。在明朝灭亡以前,张岱的生活可以说是极尽奢华,而且丰富多彩,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而当明朝灭亡后,不愿为清朝政权服务的张岱隐居山林,过着贫困的生活。强烈的生活反差使他常常怀念三十年前的美好,于是在回忆和梦境中创作了一篇篇简练精致的小品文,内容都是他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琐事,却情趣盎然,处处体现出晚明文人的闲适情怀。

在阅读中,我们看到了曾经那个生活条件优越、性情潇洒、爱好广泛、风流天才,总是让人会心一笑的张岱,不读《陶庵梦忆》真不能体会晚明文人的那种闲适。但张岱这种闲适不是太平盛世一如既往的休闲娱乐,而是在历经繁华后的困境中回忆抒写的闲适,这份情意才是难能可贵,叫人倍感珍惜。正如张乃良总结的:“他从早年的繁华中走来,又静静落脚于城市颓纪的一隅,以一副历尽繁华靡丽的心态,一双看惯春花秋月的目光,一支细腻多情的神笔,细说曾经的种种绚烂,但他的叙述、描写、寄托都相当世俗、深邃、痴情。这一切又以平淡心出之,往往叫人或流连,或啼嘘,或泪下。”[1]这就是张岱的一生,从繁华走向落寞,繁华中有他的声色犬马,落寞中有他的寂寥伤感,但无论哪种境况,张岱都表达着他的真情,《陶庵梦忆》正是这种种真情的诉说。

二、《陶庵梦忆》的真情

张岱的《陶庵梦忆》总共有八卷,每卷篇数不等,其中第一、二、四卷都是15篇,卷三、卷五是16篇,卷六、卷七是17篇,卷八13篇,共有123篇,大都篇幅简短,长文很少,纯属随笔小品。记叙编次自由随意,按题材归类可粗分为:山川形盛类,民俗风情类,亭台园林类,曲艺歌舞类,茶酒饮食类。张岱在《陶庵梦忆自序》中指出他的这些散文是“遥思往事,忆即书之,不次岁月,不分门类”①(明)张岱《陶庵梦忆自序》。。这些小品文大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也更具文学性”[2],最重要的是它充满真情。

张岱《陶庵梦忆》中的小品文真实,不虚伪不矫情。由于他真的经历过那样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他的小品文中充满了一种真实灵动的情韵,无论是对生活的摹写,还是对风俗的记载,都表现了他那艺术化的生活态度。张岱不同于一般的纨绔子弟,对于生活,他不只是享受,还懂得品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懂得创造。他不是浮在生活的表面,而是潜到生活的深处,所以对生活的感受必然深刻。无论是衣食住行、游山玩水,还是品竹弹丝鉴赏把玩,他都那么地投入,全身心地感受。张岱喜好美食,不仅遍尝美味佳肴,而且深知食品烹饪法、点心制作法、水果保鲜收藏法。他还精通茶艺,善辨泉水,茶叶产地及品种,了解制茶的各道工序,致使著名茶艺专家闵汶水也自叹弗如:“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闵老子茶》)看到这些描写张岱日常生活的小品文,我们会觉得很真实,很亲切。如此著名的文人大家,也喜欢这些琐屑的东西,还那么讲究,让读者充满兴趣而且毫无距离感。《陶庵梦忆》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本性得到极大满足的赏悦”[3],这种阅读会让人身心放松,有一种得到满足的愉悦感。

三、看人赏雪的雅兴

《陶庵梦忆》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不错的枕边休闲读物,因为大多数的小品文都是记录张岱早年奢华的生活,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近观晚明江南名士风流,看看他们热衷的娱乐活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岱与西湖美景为伴,他笔下的文字堪鲜活生动。让人如此无距离感的张宗子也会做些风雅之事,他那种文人士大夫特有的情调让人心向往之。这种情调在张岱最著名的两篇小品文《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中体现最明显。

张岱写文章颇能把握中国文字灵动的神髓,驱文遣字,犹如特技演员玩弄手上的道具,在旁人看来是处处惊险,在他本人却那么自然流利,毫无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化境,真是令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西湖七月半》文章一开始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②(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七·西湖七月半》。明确指出本篇不是写西湖美景,也不是写西湖的月色,写的是在西湖边看月的人,多么与众不同的视角。而这西湖看月之人张岱列了五种:第一种,只顾在楼船箫鼓里,享受灯火和优伶,“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第二种:“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③(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七·西湖七月半》。第三种更进一步:“名妓闲僧,浅斟低唱,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④(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七·西湖七月半》。不能说他们不看月,也看,但有表演的成份,希望别人注意到他们在看月。第四种,“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唱无腔曲”⑤(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七·西湖七月半》。,什么都看,又什么都没有真看。第五种境界是最高的,值得认真品味:“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⑥(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七·西湖七月半》。张岱最欣赏的就是这第五种看月之人,短短的一篇文章,作者用了二十多个”看”字营造了一幅特别热闹的西湖胜景,而作者本人却置身于这种热闹氛围之外,只是看这些形形色色看月实不看月的人,对他们的惺惺作态淡淡地嘲讽,让人读来饶有趣味,似乎看到那幅热闹的场景外,一叶小舟中独自品茶的张岱,这种平和淡然的看人态度很难得。

《湖心亭看雪》也是《陶庵梦忆》中比较著名的篇章,张岱最爱西湖,认为西湖之美须在秋冬、月夕、雨时寻找。难得大雪三天,西湖一扫平日之喧哗之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如此清净,如此洁白。文中最妙的是这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⑦(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三·湖心亭看雪》。,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真是传神之笔,写活了人与物,物与物,渺小和博大,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人在宇宙中其实就是那么微不足道,就像一粒尘埃,能够享受的就是那么微小之极的一点点。从张岱的小品文中,我们常常可以领略到旷达与痴情共同酿成的纯美意境。如果说这两篇散文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雅趣,那么在张岱描写人物的小品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雅俗共赏的平凡人的闲适。

四、平凡人的闲适

《柳敬亭说书》一文是《陶阉梦忆》比较出彩的描写人物的篇章,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把一个长相虽丑陋但表演技巧高超的说书艺人描写得活灵活现。朱剑芒先生在《陶庵梦忆考》中特别提到这一篇,“虽寥寥数句,柳敬亭说书时模拟武松威武形态,都一起显现,不是柳敬亭,不能尽情刻画武松沽酒时的神情;不是作者,决不能尽情刻画柳敬亭说书时的神态。换句话说,我们读到这一段,好像真在听柳敬亭说书,好像真见到武松吃酒。柳敬亭的一张嘴,和陶庵的一支笔,也可说是‘并足千古了’!”笔者认为这一评价实不为过,张岱确是有这样的写人能力,这源于他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文字功底,更是因为他有一颗闲适有余的心,他爱听说书,他喜欢这种老百姓的平民娱乐活动,并沉迷其中。

张岱对待生活必求精致,绝不凑合。他自谓“茶淫橘虐”,极言他爱品茶爱吃橘,《陶庵梦忆》当然少不了他的津津乐道。在《兰雪茶》一文中,他详细描述了如何改良家乡的“日铸茶”,怎么制作,选什么样的水,采用哪种方式冲泡,用哪种茶器等,并给这种茶起了个诱人的名字”兰雪”。先不管它的焙法,也不斟酌它的色、香、味,单是这个名号就够让人品味半天。在《樊江陈氏橘》中,张岱精细地描写了陈氏所种之橘:“橘皮宽而绽,色黄而深,瓤坚而脆,筋解而脱,味甜而鲜。”五个短句二十五个字就说明了陈氏橘的皮、色、瓤、筋、味的特点,察物之精,体物之确,用语之少,令人赞叹。他买橘子的态度是“岁必亲至其园买橘,宁迟、宁贵、宁少”。

从这些方面看,张岱就是让人毫无距离感的普通人,但是他比大多数人更讲究生活情趣。他的生活追求精益求精,而这些都是因为他感兴趣才去做的,完全出自内心对生活的热爱。《陶庵梦忆》中看到的他大都是这样一种不做“正经事”的闲适,这些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回忆更加真切地映现在他的脑海里,流于笔端便成了一篇篇精致的小品文。

[1]张乃良.深情眷恋中的残生体验——张岱《陶庵梦忆·序》赏读[J].诗文欣赏,2007(3).

[2]夏咸淳.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J].天府新论,2000(2).

[3]张丽杰.论张岱《陶庵梦忆》的情感意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责任编辑:金颖男]

Zhang Dai in a Quiet and Com fortable W onderland -Taking"Dream Recollection in Tao Hut"as An Exam ple

WNG Jiang-li

(School of Literature,Anhui 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

Zhang Dai is one of themost famous essayist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His essays are unique,and contemporary writer,Mr.Chen Ping-yuan once said:“Zhang Dai deserves the name of the First Ming Dynasty writer”.“Dream Recollection in Tao Hut”was recorded by Zhang Dai.It reflects his dream of luxurious and sexual shadow and shines consistently in the starry literary corridor.These essays are eye-openers,full of interest,and the quiet realm demonstrated in itmake people feel comfortable and fascinated.

Zhang Dai;“Dream Recollection in Tao Hut”;refined interest;quietness and comfort

book=76,ebook=81

王江丽(1986-),女,甘肃酒泉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I206

A

2095-0063(2013)05-0076-03

2013-05-20

猜你喜欢

陶庵梦小品文张岱
试论《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中专业玩家和“好事者”的关系
论《陶庵梦忆》的结构艺术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
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
大家的小品文
《陶庵梦忆》“屋帻船”新解
一个人的梦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
我看《湖心亭看雪》中的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