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换药室的护理要点及预防感染方式探讨

2021-09-23周呈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换药病患门诊

周呈丽

(武汉市第七医院 门诊部,湖北 武汉 430071)

0 引言

门诊换药室作为医院重要科室,对护理要点和预防感染方式进行明确具有重要意义,可对患者进行保护,缓解疼痛。同时,综合护理干预中,患者用药依从度明显提升,对患者康复产生积极作用。临床中,出现护理人员对换药操作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开展精细化护理,导致患者疗程内康复缓慢,影响治疗积极性。为预防感染,促进预后康复,本文选取我院110例门诊患者,研究了综合护理方法中,临床护理要点应用价值,并且对预防感染的方式进行说明,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武汉市第七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门诊换药室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每组病例55例,观察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28~75岁,平均(40.42±1.44)岁,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4~74岁,平均(42.35±1.8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排除标准:先天发育不足和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年龄超过75周岁患者,患有传染疾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要求,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家属签字同意认可,知晓相关治疗方法和实验过程。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选取与发放,并在患者用药与换药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做好自身清洁与消毒工作,工作期间穿戴无菌衣帽,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伤口。倘若患者伤口出现黏连,需要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碘酒消毒,并且对多余腐肉进行清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措施干预,主要护理方向和步骤明确如下:一是环境护理,将换药室分为污染区、清洁区,不同区域需要有警示标语,并且对医护设备和药品进行分开放置,定期对药品保存地区进行消毒与通风处理,并且对换药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与监控,为病患提供稳定的就诊环境。二是,加强病患心理辅导,部分病患因疼痛因素和长期换药治理,心理发生变化,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和烦躁心理,出现依从性降低,配合意识较差等问题。综合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对病患进行积极干预,促使患者认识到换药配合的重要意义。此外,也组织患者积极问询相关用药注意事项,防止出现换药风险。三是,对换药操作过程进行优化,应加强针对性护理,换药操作应轻柔,避免对健康组织造成感染。换药顺序上,应按照清洁创面、轻微感染创口、严重感染创口和特异感染创口的顺序组织换药,对于特殊疾病患者而言,应做好有效隔离,防止出现交叉感染。例如,破伤风与气性坏疽感染病的换药护理[1]。

1.3 观察指标。计数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其中包括缝合阶段感染、清创感染和换药感染等。计量指标选取两组患者VAS评分与SAS评分,VAS评分标准如下:0分~10分,其中0分为无疼痛反应;≤3分,患者轻微疼痛,能够忍受。4分~6分,患者明显疼痛,影响睡眠质量;7分~10分,患者强烈疼痛,难以忍受。SAS焦虑自评分标准如下:总分<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文中出现的统计资料使用SPSS 软件进行录入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χ2验证组间差异,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t检验数据差异,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缝合感染、清创感染、换药感染出现例数小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SAS、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VAS评分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VAS评分对比(±s)

?

3 讨论

门诊换药室主要是对存在手术切口、外伤创面和感染创面的患者进行积极的用药指导和护理,其中包括清创、换药和引流等多项服务。由于门诊中人流量较大,患者伤口类型复杂,对患者进行护理要点明确,加强预防感染方式应用,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巩固预后效果。临床中,门诊换药室环境复杂,出现诱发感染的因素较多,需要加强患者护理干预,降低感染发生几率,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支持[2]。

综合护理干预是临床中应用的主要护理方法,能够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系统护理,最大程度降低患者预后伤口感染[3]。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措施,重点对换药室环境、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干预,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案,对现有护理结构进行改善,并且对护理中要点进行明确,例如,对存在交叉感染的病患进行隔离,加强细节护理、饮食护理和运动指导,促使患者早日康复[4]。

对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组共计感染人数2例,与对照组感染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对护理要点进行明确,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疼痛感觉和焦虑心理明显改善,应重视对相关护理方式的推广与应用。实践操作中,应注重对护理工作方案进行调整,使得门诊换药室的护理方式更加科学有效,发挥对病患的积极干预与指导。

临床实践表明,空气污染和护理方式不当是导致病患发生伤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对医院门诊换药室进行消毒,确保病患在无菌环境下完成换药操作,防止发生感染问题。部分病原体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造成门诊患者感染的重要因素,需要构建合理的防护体系,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确保病患预后效果良好。

分析目前造成患者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患者本身原因和医护人员原因。患者本身方面对伤口进行干预,使得伤口包扎位置受到病毒与细菌侵入,造成伤口感染。此外,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对部分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彻底,换药方式不当均会造成患者伤口感染,影响临床治愈效果。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提示门诊换药室预防感染护理要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加强门诊换药室环境管理,具体实施中,应限制无关人员流动,对换药室进行门禁管理,减少患者陪护人员,对换药室进行温度与湿度测量,满足门诊健康护理条件要求。二是,对门诊换药室进行内部结构建设,设计清洁区、污染区,每个换药室需设计洗手清洁池,对换药室进行全面管理,确保通风良好、阳关照射条件充足。三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与管理,确保药品存放位置正确,并且对处置区进行及时消毒。根据国家标准,微生物、空气细菌菌落数≤cfu/m3、物体表面菌落数≤cfu/m3,物品消毒与管理应建立工作日志[5]。

综上所述,门诊换药室预防感染护理中,应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对护理工作要点进行明确,增加医护人员责任意识,对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定期灭菌消杀,确保无传染病菌,降低患者换药过程感染发生几率。同时,采取综合护理方案也减轻了病患疼痛和焦虑心理,对患者预后改善,提高生存质量产生深远影响。对门诊换药室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关注预防感染方式可降低患者感染几率,应对综合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推广,为患者身体健康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换药病患门诊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门诊支付之变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糖尿病足伤口护理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冠脉搭桥术后的临床护理价值分析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