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病人心电图监测中对改善预后的作用分析

2021-09-23哈尼克孜阿卜杜热合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脑梗死用药急性

哈尼克孜·阿卜杜热合曼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救创伤中心重症监护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医院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患者脑部供血不足导致患者部分或全部脑神经障碍是其发病机制,发病率较高且严重时可导致残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所以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是极为必要的。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病人心电图监测中对改善预后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9年7~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45~67岁,平均(52.86±3.29)岁。观察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46~64岁,平均(52.86±3.29)岁。通过统计学分析以后发现,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45~67岁。②病情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③愿意积极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病人。④未伴有脑出血的病人。⑤发病时间为48 h以内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精神疾病的病人。④合并脑肿瘤、脑血管畸形以及脑外伤的病人。⑤依从性不高,不愿意配合的病人。⑥中途退出或死亡的病人。

1.2 方法。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指导、日常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病人实施临床护理干预:①指导病人遵从医嘱合理用药,向患者强调有必要持续用药,对病人用药的进行监督,督促病人按时按量用药,尽量避免发生多服、漏服的情况,并随时向责任医师反馈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以便于医生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指导病人进行合理饮食,禁止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少吃多餐,饮水饮食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窒息、咳嗽的情况。②待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告知病人有关恢复锻炼的知识及其重要性,以便于病人能够配合锻炼。指导无法下床活动的病人先进行床上被动运动,训练患者逐渐坐起,肌理恢复后再指导患者进行平地行走、床边站立、上下楼梯等训练[2]。③向病人传递有关急性脑梗死的知识以及他人成功治疗的案例,保持微笑,减少陌生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其沮丧、紧张及焦虑等不良情绪。引导病人家属给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病人一起战胜眼前的苦难。④病人出院后,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增加营养、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对患者强调语言沟通能力及基础功能的锻炼不能中断,告知病人出现问题及时和医护人员联系并且按时来院复查。

1.3 评价指标。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I指数[3]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4]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病人神经缺损程度越重。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表逐一对病人进行调查,分为不满意、满意和极度满意,护理满意度为极度满意和满意的人数总和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病人的数据分析使用SPSS 24.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指标采用均值±标准差(±s)描述,护理满意度选用χ2检验,生活能力BI指数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BI指数、NIHS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病人BI指数、NIHS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BI指数、NIHSS评分均比干预前更优。两组干预后病人BI指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干预后病人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I指数、NIHS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I指数、NIHSS评分比较(±s)

?

2.2 干预后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2.9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1.67,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由于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可能会导致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4-5],比如处理信息的速度变慢、注意力不集中、概念模糊或者减退等,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进行治疗护理,可能会造成痴呆的发生,所以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6-7]。符晓艳[8]等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主动运动康复训练法进行训练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王伟莹[9]等研究发现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对其肢体和语言的康复起到促进的作用。

本研究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到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心电图监测中后,所有病人的病情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的评分都比对照组更优秀,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91.67%,对照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72.92%,显而易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所得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足,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病人心电图监测中对改善预后起到了有利作用,能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有效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效果比较明显。

猜你喜欢

脑梗死用药急性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