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在单牙缺失种植修复中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2021-09-23陈梅张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印模比色牙体

陈梅,张燕

(新疆武警总队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单牙缺失为当下临床常见牙科疾病,具高患病率等特点,随近年来人们物质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等变化,单牙缺失患病人数愈加增多,对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重大影响。既往临床常以硅橡胶取模灌注石膏模型修复术予以治疗,可获一定效果,但限于印模材料、修复技术等因素,无法制作出理想的修复体,患者满意度不高,总体效果欠佳[1]。而随着口腔学不断研究,发现3D打印可进行上述缺陷的积极弥补,为单牙缺失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采取口内扫描数据进行3D模型的打印,不仅可以达到数字化印模效果,且具备了实体模型[2]。本次研究对我院接诊患者开展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20年2~7月为研究区段,以此区段本科室接诊的单牙缺失种植修复患者为探究对象,统计60例。按照就诊单双号进行组别的区分,可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31)。对照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26~62岁,平均(44.66±5.41)岁。研究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5~60岁,平均(44.74±5.52)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若有P>0.05,则具比较价值。纳入标准:通过临床诊断满足单牙缺失确诊标准;无种植禁忌证;患者知情研究,并签订同意书;可独立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遵医行为较差;种植禁忌证;合并其他口腔疾病;罹患精神疾病。

1.2 方法。研究组采取口内扫描协同3D打印技术,预先备好人工比色板及牙体比色,利用相关软件比色功能进行比色;参考全瓷冠牙体预备要求及准则实施牙体预备,如若有根管诊疗史需于口内制作显微桩后再开始牙体预备;借助排龈线开展排龈工作,经口内扫描仪扫描,取得数字化模型。结合所显示的结果进行倒凹及边缘性状的积极调整,完成后再次扫描,且于模型上进行边缘线的标记,利用切削机进行二氧化锆内冠的制定,进3D打印模型后,实施饰瓷,对义齿进行加工处理。对照组于研究中采取硅橡胶取模灌注石膏模型修复术,预先备好人工比色板及牙体比色,牙体预备及排龈操作参考研究组,采取硅橡胶印模,完成石膏模型的关注,加工义齿。制作完成后,将修复体试戴于患者口内,并行相应的调整,如果有松动迹象,亦或是无咬合接触需进行饰瓷的增加,需将其返回技工室实施修改,完成后再行试戴。调整至正中位置,当天然磨牙轻轻咬时,种植修复体和对颌牙无触及,磨牙用力咬时,所有牙齿呈均匀接触状态。下颌侧向活动时,种植修复体无触及,调整满意后,高度抛光,加强扭力35N·cm,采取光固化树脂进行螺丝扣的封闭,治疗过程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术后进行X线片检查,查看修复体和基底、植体及基底间是否存有间隙。

1.3 观察指标。①修复效果。患者牙齿外形、表面质地及边缘适应性满足USPHS(改良马克过功能卫生署)中A要求,即为修复成功[3]。②生活质量及修复体试戴时间。参考SF-36量表评分制对两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能力及总活力等指标实施比较,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越好。③满意度。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两组满意度的实施调查,满分100分,量表包括非常满意、较为满意及不满意三项内容,分值范围95~100分、80~94分、79分以下。④消极情绪。借助SAS、SDS情绪量对两组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善幅度展开评价,以50分为界限,分值越低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涉及资料均通过版本为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分析,其中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为(±s);满意度等计数资料则用χ2验证,表示为%,测定结果以P值表示,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修复效果。临床统计数据发现,研究组修复成功率达96.77%(30/31),对照组修复成功率达75.86%(22/29),相比之下,研究组修复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0,P=0.017)。

2.2 生活质量及修复体试戴时间。如表1所示,研究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能力及总活力提升幅度与对照组比更为显著P<0.05,在修复体试戴时间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生活质量及修复体试戴时间(±s)

表1 生活质量及修复体试戴时间(±s)

?

2.3 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满意度100%较对照组79.31%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n(%)]

2.4 SAS、SDS。与对照组比,研究组SAS、SDS下降幅度更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SAS、SDS(±s)

表3 SAS、SDS(±s)

?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经济迅速发展,口腔科综合水平及相关技术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口腔科医生现已能够制作出更为满意的修复体。数字化技术逐渐走进人们视野,且因其自身优势得到临床大面积运用[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修复成功率及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具明显提升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因子,如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SDS及修复体试戴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口内扫描协同3D打印技术具理想应用效果,除舒缓患者情绪外,亦能提升满意度,改善预后。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原理为将光电子、数学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有机结合,且将其运用于修复体制作中,一般涉及数据整合、电脑设计和机械加工三个部分。经口取得数字印模从2个切入点进行数据的获取,然而在印模制作和关注石膏模型时,并不能将印模材料亦或是石膏硬化所产生的问题加以避免,降低模型精准度,可见,相比于传统印模修复体,借助直接法进行模型修复体的获取,其精准性更高,但仅凭借直接法进行模型的获取,无法于修复体上进行饰瓷的堆积,只能依靠染色法进行颜色的调整,美观度欠佳[5]。而3D印模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了上述不足,通过电脑将三维数字模型加以构建,且将其划分成不提供的平面,而后再借助3D打印机进行堆积平面的打印,最终形成实体化模型,所以,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工作模型的制作,不仅能将数字化模型变为实体化模型,且能丰富既往数字化模型制作程序,提升美观度[6]。

综上所述,单牙缺失种植修复中采取口内扫描协同3D打印技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能够进行患者消极情绪的积极舒缓,缩短试戴时间,亦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应用可行性高。

猜你喜欢

印模比色牙体
《激光牙体修复学临床指南》出版发行
钌–生物质碳人工酶的制备及在比色检测杀虫剂毒死蜱残留中的应用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口腔传统种植印模精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
橡皮障使用情况在牙体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差异性
以苄索氯胺和异丙醇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对牙科印模精度的影响
改良二次印模法在全口义齿中的应用*
髓腔内漂白术对死髓变色牙漂白效果的临床疗效评估
口腔种植固定义齿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