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诊断中运用CT和磁共振的异常率分析

2021-09-23钟小东郭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高州市疾患脑膜炎

钟小东,郭奕

(1.广东茂名高州市人民医院 磁共振,广东 茂名 525200;2.广东茂名高州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广东 茂名 525200)

0 引言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指立克次体、寄生虫、细菌真菌、病毒等各种生物病原体侵袭患者中枢神经,进而导致其出现神经炎、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肌膜炎等诸多对应神经系统损伤类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确诊难度较大[1],因为侵袭病原体种类比较多样、复杂,患者感染后临床症状较为多样、多变。当前主要选择脑脊液病原学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是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模式,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选用安全性更高的检查方式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我院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实施CT和磁共振[2-3],详细调查结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广东茂名高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疾患组,采取CT和磁共振;年龄1~80岁,平均(35.74±22.01)岁;男27例,女23例;3例隐球菌脑膜炎,8例脑囊虫,2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结核性脑膜炎,27例病毒性脑膜炎;皆通过脑脊液病原学以及体格检查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选择同期在广东茂名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的5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年龄29~77岁,平均(51.54±11.73)岁;男31例,女19例,采取CT和磁共振检查。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组皆采取CT和磁共振检查。

1.2.1 CT检查:研究对象呈仰卧位,采取Philips 16排、64排CT扫描仪,首先通过扫定位片确定扫描范围,其次采取横断位扫描,应用听眉线作为扫描所用基线,等待两侧对称之后,由基线开始朝上扫描到颅顶,设置0.5 cm的层厚进行持续扫描,特殊部位选择小于0.5 cm的薄层展开扫描。

1.2.2 磁共振检查:采取Philips1.5T、GE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调整各个参数,严格按照说明操作从颅顶向上扫描,如果扫描部位较为特殊,可实施增强扫描。颅脑灌注磁共振采取3D-ASL,时间1.5 s、2.5 s,不使用对比剂。

1.3 观察指标。①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将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果划分成正常和异常两种[4]。②观察记录疾患组在CT和磁共振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的各种疾病异常率。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用软件SPSS 22.0,计数资料(异常率、异常病变情况等)用(%)描述,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描述,进行t检验;数据差异分析用P值,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异常率。疾患组CT异常率(82.00%)显著高于健康组(6.00%),磁共振异常率显著(96.00%)高于健康组(16.00%);疾患组磁共振检查异常率(96.00%)显著高于CT检查(82.00%),健康组磁共振检查异常率(16.00%)显著高于CT检查(6.00%),不同组别、不同检查方式异常率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异常率对比[n(%)]

2.2 疾患组异常病变情况。疾患组磁共振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检查异常率皆高于CT检查(P<0.05),磁共振检查异常率和临床“金标准”检查异常率更接近,见表2。

表2 50例疾患组异常病变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蠕虫感染、脓肿、脑炎、脑膜炎等,是由于生物病原体感染造成[5]。如果感染部位是脊髓或脑,增加治愈难度的同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脑膜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发的一种疾病细菌、病毒以及药物副作用等都可能导致脑膜炎。通常状况下,精神不正常、高烧不退、颈部僵硬等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症状,可是一些患者也会发生恶心呕吐、癫痫或是皮疹等。患者免疫功能存在差异,病原体侵袭后其病情严重程度也会存在轻微或是重度的差异。临床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可用的抗菌类药物比较多样,但患者病情严重时药物作用不明显,患者会直接死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进展较快,轻度治疗相对简单,恢复时间短,所需经济费用少,预后较好,所以早期准确诊断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6]。

相较于脑脊液病原学检查这种“金标准”诊断而言,目前临床检查诊断运用比较广泛的CT和磁共振具有操作便捷、无创等优势。CT检验可以将患者脑组织结构异常情况以及颅脑横面解剖关系清楚地显现,可是检验分辨率不高。倘若病灶部位在10 mm之下,CT检查就难以清楚呈现。由于颅底位置存在诸多伪影,容易出现反复或是重叠等,增加了区分与诊断难度。另外,CT检查需要应用放射线,受检者以及检验者皆会受到一定的辐射影响。磁共振的分辨率比CT高,副作用少,可以将病变部位清楚显现,其属于多方位成像检查技术,可以全面呈现解剖结构与病变具体部位。本研究中磁共振不应用对比剂PWI,因为对比剂使用要求较高,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不足30 mL或是肾功能异常,应用对比剂在短时间内排不出可能会导致肾源性系统性硬化等问题,部分患者使用对比剂后全身会过敏,严重时可能存在休克或是死亡的风险,过敏反应是对比剂应用容易出现的一种不良反应[7]。

调查结果表明,疾患组CT与磁共振异常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磁共振检查异常率显著高于CT检查,疾患组磁共振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检查异常率皆高于CT检查,P<0.05。这说明临床检验中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检查诊断的异常率相对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磁共振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检查诊断的最佳选择。这是因为CT检查具有较高的解剖分辨率,能够准确识别患者细小病变、确定出血点位置,可是该检查手段辨认软组织效果不够理想;磁共振能够清楚辨别软组织,特别是早期病变软组织,该检查手段能够准确区分与辨识钙化组织与软组织两种病变,可是其不能及时准确判别脑组织出血点。因此,CT和磁共振是两种优势互补的检查技术,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疾病时可联合运用CT和磁共振,充分发挥CT的高解剖分辨率以及磁共振的准确辨别软组织作用,通过高准确率为临床病情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确定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在具体实施CT与磁共振检查时,需要严格把控检查时间,保证扫描操作的规范性,倘若根据检查结果不能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可基于患者实际情况行二次扫描检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性以及临床诊断科学性。

综上所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应用CT与磁共振检查都有较大临床诊断参考价值,磁共振检查异常率高于CT检查,可是CT检查具备磁共振不具备的优势,所以在实际临床诊断中可联合使用CT与磁共振,保证临床诊断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降低漏诊或是误诊发生几率,能够实现患者的及时确诊、对症治疗和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高州市疾患脑膜炎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高州市红火蚁疫情监测和防控示范
Vaccination
高州市绿色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高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探讨
秋风来时我已交付了温暖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小狗挨针
恶心呕吐-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