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生化检验中肝素抗凝血浆的临床价值

2021-09-23康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抗凝血凝血酶肝素

康静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医学检验科,山西 太原 030032)

0 引言

急诊生化检查是急诊医生进行诊疗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生化检查结果得出的速度越快,越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更宝贵的有效治疗时间[1]。而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血清进行生化检验,需要对样本实施血清分离处理,检测耗时相对较长,使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时间也随之延后,特别是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而言,检验结果的得出速度,将会对抢救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2]。本文研究急诊生化检验过程中应用肝素锂抗凝血浆技术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生化检验的患者80例,中男44例,女36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9 d,平均(3.6±0.8)d;年龄19~75岁,平均(41.7±3.0)岁;其性别、年龄数据构成符合一般入院患者构成情况,可以代表普遍人群。

1.2 方法。在所有研究对象同意参与研究后,提前告知研究对象在抽取血液标本的时候要保持空腹状态,分别使用肝素锂抗凝管和分离胶促凝管各抽取静脉血液标本5 mL。使用肝素锂抗凝剂管做为(研究组),分离胶促凝剂管样本做为(对照组)。研究组样本采集之后要进行适当的翻转操作,使血液和肝素抗凝剂之间能够混合充分,随即在3000 rpm/5 min离心条件下进行分离处理,取血浆备用。对照组采集的血液样本静置30 min,直至血液凝固,随后在3000 rpm/10 min离心条件下进行分离处理,实现血清的有效分离。随后分别进行3次检验,取3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葡萄糖、尿素、血清淀粉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

1.4 数据处理方法。以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χ2和t检验,以[n(%)]和(±s)表示。

2 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钾离子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的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尿素、血清淀粉酶、葡萄糖、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几项指标水平均略低于或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指标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急诊生化检验结果比较

3 讨论

在实施急诊生化检查的过程中,患者病情普遍较为危重,以传统检查方法实施生化检验,所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对病情的救治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3]。采用分离胶促凝管的生化检测方法通常是等待血液自行凝固,一般情况下需要耗时30 min左右,再采用离心机对标本进行处理,由于该方法在检验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等待时间较长,而且血液凝固过程伴随着复杂的细胞内外生化反应,血液标本受到破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4]。

肝素属于黏多糖硫酸酯类物质的一种,主要包括葡萄糖、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D-葡萄糖醛酸等有效成分,且会呈现酸性状态,其的抗凝原理是:肝素增强了抗凝血酶Ⅲ活性数百倍,肝素影响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

(1)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增强了抗凝血酶Ⅲ活性数百倍):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形成肝素AT-Ⅲ复合物;AT-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凝血因子,如因子Ⅻa、Ⅺa和Ⅹa等灭活;肝素是与AT-Ⅲ的δ氨基赖氨酸残基结合成复合物,加速其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从而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并能对抗已形成的凝血酶原激酶的作用。

(2)干扰凝血酶的作用:小剂量肝素与AT-Ⅲ结合后即使AT-Ⅲ的反应部位(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成稳定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从而灭活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3)干扰凝血酶对因子ⅩⅢ的激活,影响非溶性纤维蛋白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对因子Ⅷ和Ⅴ的正常激活。

(4)防止血小板的聚集和破坏:肝素能阻止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从而防止血小板崩解而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及5-羟色胺。肝素的抗凝作用与其分子中具有强阴电荷的硫酸根有关。当硫酸基团被水解或被带有强阳电荷的鱼精蛋白中和后,迅即失去抗凝活力。

肝素在人体的肝脏当中广泛存在,肺、血管壁、肠黏膜等相关组织当中也有分布,属于动物体内所含有的一种天然抗血凝物质[5]。肝素在肥大细胞当中含量通常较高,目前主要是由牛肺及小肠黏膜当中进行提取,其在体内外均能够产生较为理想的抗凝血作用效果,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治疗、心脏导管的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相关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随着近些年来相关领域对肝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的范围仍然在继续扩大[6]。目前已经有一些专家将肝素应用于急诊生化检查过程中,且研究结果显示,肝素可以使溶血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降低,其可以对凝血酶的合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抑制,对凝血因子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的阻止效果,在进行离心检测的时候,基本不会对血液成分产生影响,并能够使标本获取操作所需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从而提高急诊生化检测的正确率和效率水平[7]。

肝素锂抗凝管中的肝素能够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加速凝血酶的失活,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抗凝物质和纤溶物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抗凝剂,肝素抗凝能避开血液凝固过程,可尽快分离标本,故其测定值更能反映体内真实情况[8-9]。肝素可以使溶血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降低,其可以对凝血酶的合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抑制,对凝血因子作用的发挥阻止效果,在进行离心检测的时候,基本不会对血液成分产生影响,并能够使标本获取操作所需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从而提高急诊生化检测的正确率和效率水平[10]。

本研究中肝素锂抗凝剂管的血钾浓度偏低,是由于血液凝固时血小板破坏后释放出钾离子,而且红细胞内较高浓度钾离子通过细胞膜扩散到血清中,导致血清钾升高。以及肝素对阳离子有一定的螯合作用,使抗凝静脉血阳离子检测结果偏低有关;血浆中乳酸脱氢酶比血清低的原因可能与肝素锂管抗凝能保持细胞完整性,对细胞体积影响小,不易造成溶血,延缓红细胞胞内心肌酶谱析出有关。

综上所述,急诊生化检验过程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技术,除钾离子和乳酸脱氢酶两项指标检测结果与血清比较有较大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可以将肝素抗凝血浆技术广泛应用于急诊生化检验,使急诊生化检验能够减少实验室内时间30 min以上,使病情诊断速度和准确性同步提升,为其争取更多的有效治疗时间。

猜你喜欢

抗凝血凝血酶肝素
心舒宝片活血化瘀功效的有效物质辨识研究
澳大利亚抗凝血类杀鼠剂的非靶标影响与管控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马尾藻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基于稀土离子介导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开关的凝血酶生物传感器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
抗凝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