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2021-09-23严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

严谦

(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54300)

0 引言

急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区域广[1]。既往研究表明[2]:急性病毒性肝炎通常指起病期在1周内的病毒感染性感染,患者以甲型与乙型为主要致病原因。本研究以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体检者为对象,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并完成二者关系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铜仁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72例为对象,根据感染病毒类型不同分为急性甲型肝炎组33例、急性乙型肝炎组77例、急性丙型肝炎组18例、急性戊型肝炎组32例及其他组1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9例,设为对照组。

1.2 方法。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上操作均遵循仪器操作要求完成[3];②相关性分析。收集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及血脂水平,并给予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比较。急性甲型肝炎组、急性乙型肝炎组、急性丙型肝炎组、急性戊型肝炎组及其他组FIB、PT及APTT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病毒性干预患者中急性戊型肝炎组、急性丙型肝炎组凝血功能变化最大,见表1。

表1 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比较(±s)

表1 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2 各组血脂水平比较。急性甲型肝炎组、急性乙型肝炎组、急性丙型肝炎组、急性戊型肝炎组及其他组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DL-C和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急性丙型肝炎,见表2。

表2 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对照组血脂水平比较(±s)

表2 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对照组血脂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3 急性病毒性肝炎血脂、凝血功能关系。相关性结果表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FIB、PT、APTT与TC、TG呈正相关性(P<0.05);与LDL-C和HDL-C呈负相关性(P<0.05);D-D水平与TC、TG呈负相关性(P<0.05);与LDL-C和HDL-C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与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r,P)

3 讨论

肝脏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直接参与脂质代谢、合成及运输,亦可合成并释放质蛋白酶[4]。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发生病变,引起肝功能水平受损,导致肝细胞持续破裂,阻碍TG等脂类的消化运输及分布,从而能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引起患者血脂浓度发生明显的变化。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水平异常,且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急性丙型肝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过程,患者发病后将会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异常、细胞因子作用等一系列反映,造成机体血小板、凝血功能异常[5]。为了进一步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本研究中对二者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FIB、PT、APTT与TC、TG呈正相关性(P<0.05);与LDL-C和HDL-C呈负相关性(P<0.05);D-D水平与TC、TG呈负相关性(P<0.05);与LDL-C和HDL-C呈正相关性(P<0.05),说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与血脂水平存在强相关性,均能准确的反映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血脂指标异常,且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
《世界肝炎日》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基于全科医生丙肝认知现状探索基层丙肝消除策略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丙型肝炎的危害和防治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