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应用电针灸疗法对中青年疲劳型亚健康的改善

2021-09-23董喜艳潘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亚健康针灸疗效

董喜艳,潘阳

(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中青年在创造社会财富价值的同时亦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因此,很多中青年身体均处于亚健康状态,临床表现为失眠、食欲不振、情志低落、疲劳等,其中疲劳最为常见,若无及时干预治疗将引发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祖国中医学对调节机体生理状态具有独到之处,为现阶段中青年疲劳型亚健康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以电针灸治疗为主要方式且有良好效果[2],可有效改善患者亚健康状态,消除其负面心理,提升其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挑选年段: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病例一般资料:中青年疲劳型亚健康患者共62例,摸球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奇数号,共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25~51岁,平均(35.18±4.22)岁。观察组:偶数号,共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25~50岁,平均(35.16±4.19)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筛选标准:①均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及其家属。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的患者。②患有其他恶性疾病或家族遗传疾病的患者。

1.2 操作方法。对对照组实施常规调养方案:指导患者调理饮食,以清淡、高蛋白食物为主,多食水果蔬菜,同时建议患者不要熬夜,保证8 h/天睡眠时间。对观察组实施中医电针灸治疗方案:取穴分两组,单号为一组,取神阙、百会、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太冲等穴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各穴,得气后连接电针,调整为低频率低强度,留针30 min,神阙穴艾灸10 min,双号为一组,取心俞、肝俞、脾俞和肾俞,取俯卧位,针刺各穴,得气后连接电针,调整为低频率低强度,留针30 min,根据患者情况取3~5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3~5 min,以皮肤潮红、艾灸部位有温热感为最佳。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治疗前后疲劳症状评分,采用疲劳量表,共14项内容,每项内容若存在则记1分,不存在则记0分,若患者得分为0分,则表明无疲劳症状,若患者得分在1~4分,则判定为轻度疲劳,若患者得分在5~8分,则为中度疲劳,若患者得分在9~13分,则为重度疲劳,若患者得分为14分,则为极度疲劳。②统计治疗前后负面心理评分,采用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③统计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简明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几个指标,各项指标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④统计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疗效标准:①临床症状消失,患者生活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②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偶有疲劳情况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判定为有效;③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文中计数(χ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 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疲劳症状评分。治疗前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疲劳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疲劳症状评分(±s)

表1 治疗前后疲劳症状评分(±s)

?

2.2 治疗前后负面心理评分。治疗前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负面心理评分(±s)

表2 治疗前后负面心理评分(±s)

?

2.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

表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

?

2.4 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临床疗效[n(%)]

3 讨论

亚健康状态的疲劳症状虽未到患病状态,但也应需提早干预治疗,才能保障中青年患者的身体健康。祖国医学中虽没有“亚健康”,但“治未病”理论早已存在,临床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下导致的疲劳症状多由于患者体内内分泌失调、腑脏虚损所致,故调理气机是改善患者疲劳状态的根本思路,基于此,中医电针灸治疗在临床中得以应用[3-4]。

常规调养方案虽有效果,但临床应用中仍表现出不足,比如:疗效低,作用时间短,自我调理行为不可控等,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5-6]。基于此,中医电针灸治疗方案逐渐成为主流的治疗手段,与常规调养方案比较,中医电针灸治疗方案更加有效,该方案利用刺激穴位的方式发挥疏肝健脾、调和阴阳、抵御病邪的目的,其中百会可升清宁神,神阙可固本培元,关元可温阳固脱,天枢可理气行滞,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可理气健脾,内关可养心安神,心俞、肝俞、脾俞和肾俞可调和阴阳气血,加以艾灸可提高临床疗效。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疲劳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电针灸临床症状改善作用更加显著,观察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说明电针灸可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对消除疲劳症状非常有利,试验最终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从而佐证中医电针灸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核心开展治疗工作,中医电针灸治疗方案可发挥巨大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亚健康状态,消除其负面心理,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亚健康针灸疗效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党员“亚健康”,咋办?——咸阳探索“党性体检”
针灸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