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脂肪乳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2021-09-23董富祥马爱玲刘胜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脂肪乳长链高浓度

董富祥,马爱玲,刘胜群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0 引言

作为临床最为常用的一种静脉全麻药物,丙泊酚具有在体内代谢快、蓄积少、苏醒快等优点,但是经马爱玲、张海峰等学者[1]长期研究发现,丙泊酚在临床使用时存在注射疼痛等缺点,为了有效克服这一缺点,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丙泊酚注射时加入利多卡因。为进一步考察临床中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液的稳定性,本文对中、高浓度的利多卡因与丙泊酚配伍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更多的依据。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戴安P680高效液相色谱仪,雷磁PHS-25酸度计,AUW120D电子天平(日本岛津),WH-866旋涡混合器,雷勃尔LG16型高速离心机。

1.2 试药。选择由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丙泊酚(批号:20110826,含量:100.06%)作为对照品;选择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的利多卡因(批号:100342-200402)作为对照品。同时采用由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批号:J20110058,规格:20 mL-1:0.2 g)、北京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批号:1309B15,规格:5 mL-1:0.1 g)以及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批号:121115,规格:250 mL)。此外,甲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配伍溶液含量考察

2.1.1 色谱条件:色谱柱:A g i l e n t T C-C 1 8柱(250×4.6 mm,5μ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取1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0.26 mL与0.5 mol/L磷酸二氢钠6.5 mL,加水稀释至400 mL,摇匀)-乙腈(40:6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C;进样量:20μL。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26 μL(密度0.962 g· mL-1,25℃)丙泊酚对照品,置100 mL量瓶,通过甲醇稀释,然后定容,将其制备成浓度为250 μg· mL-1的丙泊酚对照品贮备液。精密称取5mg利多卡因对照品,置10 mL量瓶,通过甲醇稀释,然后定容,将其制备成浓度为500 μg· mL-1的利多卡因对照品贮备液。

2.1.3 配伍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1 mL、2 mL以及5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盐酸利多卡因含量分别为20、40、100 mg),并将其加入20 mL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当中,制备成低、中、高浓度的配伍溶液。

2.1.4 样品处理方法:按“2.1.3”项下方法对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配伍,然后精密吸取0.2 mL混合溶液,加入0.8 mL甲醇溶液,涡旋混合1 min,14000 r·min-1离心10 min,精密吸取上清液0.1 mL,加甲醇稀释至1 mL,进样分析。

2.1.5 专属性:取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作为阴性对照溶液,按“2.1.4”项下方法处理后进样,记录色谱图;取丙泊酚与利多卡因配伍后的对照品混合溶液直接进样作为对照品色谱图;取某一浓度的配伍溶液,按“2.1.4”项下方法处理后进样,记录色谱图(见图1)。结果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阴性对照溶液未出现干扰,利多卡因与丙泊酚峰形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6.8 min和10.2 min。

图1 阴性对照溶液(A)、对照品溶液(B)、配伍溶液(C)的HPLC色谱图

2.1.6 线性关系考察:依次量取250 μg· mL-1的丙泊酚对照品贮备液适量,用甲醇稀释成25 μg· mL-1、50 μg· mL-1、100 μg· mL-1、150 μg· mL-1、200 μg· mL-1、250 μg· mL-1的标准系列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峰面积y对浓度x作线性回归,线性方程为y=0.0431x-0.0969,r=0.9992,线性范围为25~250 μg· mL-1。依次量取适量500 μg· mL-1的利多卡因对照品贮备液,用甲醇稀释成5 μg· mL-1、1 0 μg· m L-1、2 0 μg· m L-1、4 0 μg· m L-1、50 μg· mL-1、100 μg· mL-1的标准系列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峰面积y对浓度x作线性回归,线性方程为y=0.0376x+0.0114,r=0.9991,线性范围为5~100 μg· mL-1。

2.1.7 精密度试验: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中浓度的配伍溶液,按“2.1.4”项下方法处理后,连续进样6次测定,结果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92%、1.35%,表明精密度良好。

2.1.8 重复性试验:按“2.1.3”项下配伍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低、中、高浓度的配伍溶液,每个浓度制备3份供试品,按“2.3”项下样品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进样后记录色谱图。分别计算3个浓度配伍溶液的重复性,结果低、中、高浓度的配伍溶液中丙泊酚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78%、1.09%、0.41%,利多卡因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39%、1.01%、0.72%,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1.9 回收率试验:精密量取9份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每份10 mL,并按照低、中、高等不同浓度加入适量丙泊酚与利多卡因对照品,每个浓度各3份,按“2.1.4”项下方法处理后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 回收率测定试验

3 讨论

Yoko Masaki等发现丙泊酚注射液中加入20 mg利多卡因,24 h内两药的含量均无显著改变,与本实验结果一致。本实验发现加入40 mg利多卡因,2 h丙泊酚已经下降19%,与Yoko Masaki等报道的3h后丙泊酚含量开始下降有所不同。Yoko Masaki等只考察到加入40 mg利多卡因的配伍溶液的稳定性,未提及加入更大量的利多卡因,本实验考察了高浓度配伍溶液(含100 mg利多卡因)的稳定性,发现24 h内两药的含量均无显著改变。

本实验首次发现丙泊酚与低、高浓度的利多卡因配伍24 h内含量稳定,与中浓度的利多卡因配伍(含40 mg利多卡因)1 h后含量显著下降。笔者查阅文献发现,LILLEY[7]等人考察了20 mL丙泊酚中分别加入0、5、10、20、30、40、50mg利多卡因后配伍溶液的ζ电位变化,发现未加入利多卡因的丙泊酚注射液ζ电位-38mV,随着加入利多卡因的量增加ζ电位缓慢增加直至+2 mV,当加入35mg利多卡因时,配伍溶液ζ电位为0,此时溶液稳定性最差。本实验中,丙泊酚加入40 mg利多卡因时,ζ电位接近于0,乳剂稳定性受到破坏,导致配伍后丙泊酚含量显著下降。而加入利多卡因量增加时,ζ电位继续增加溶液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加入高浓度利多卡因,丙泊酚含量无显著变化。

实验中新鲜配置的低、中、高浓度的配伍溶液均为乳白色均一乳剂,肉眼观察无絮状物,无乳剂分层或脂肪凝聚现象。于配伍后0、1、2、4、6、24 h肉眼观察上述配伍溶液的外观,结果低、中、高浓度的配伍溶液6 h内外观均无显著变化,24 h观察到中浓度(含40 mg利多卡因)配伍溶液上层出现无色、透明、细密的油滴,而低、高浓度的配伍溶液外观无显著变化。这一现象考虑到是溶液ζ电位不同导致的结果,中浓度配伍溶液的ζ电位接近于0,导致乳剂出现分层现象。

由于加入利多卡因的量不同、配伍溶液放置的时间不同,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的稳定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临床在使用这两种药物的混合液时,建议现配现用,以保证药物的安全、疗效。

猜你喜欢

脂肪乳长链高浓度
我国科学家实现常压下二氧化碳加氢制备长链烯烃
脂肪乳在药物中毒解救中的应用研究
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与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脂肪乳生产过程中粒径的影响因素研究
细粒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基于散列的长链处理算法
静滴脂肪乳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分析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高浓度农药废水的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