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2021-09-23蒋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入路胆囊出血量

蒋涛

(贵州省人民医院 肝胆二部,贵州 贵阳 550002)

0 引言

胆管系统病变的其中一种为胆囊结石,患者体内结石对胆囊壁持续性刺激会导致胆囊功能失常,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近几年常用的治疗方式,其中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是临床常采取的手术入路途径,该术式创伤小,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2]。但当患者胆囊三角发生粘连时,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LC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目前LC术中逐渐采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的手术入路途径,发现其操作简单,可以降低患者手术风险[4]。本研究应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并进行分组探讨,现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贵州省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参考组与观察组,各40例。参考组采用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LC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LC治疗。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影像学结果显示胆囊壁增厚≥3 mm及胆囊内强回声;②患者无腹部手术史。排除标准:①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梗阻性黄疸者。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参考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34~68岁,平均(43.23±4.16)岁;病程1~11年,平均(4.62±1.22)年;单发性结石有27例,多发性结石有13例。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5~69岁,平均(43.82±4.25)岁;病程1~12年,平均(5.22±1.09)年;单发性结石有25例,多发性结石有1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解释发生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考组给予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LC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将手术操作器械采取四孔法置入患者腹腔,观察病变处;若胆囊三角粘连则需采取三孔法进行分离,直至可清楚观察患者胆囊三角部位、肝门;经胆囊三角入路分离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切除胆囊,注意用钛夹夹闭胆囊管,缝合切口,手术完成。观察组给予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LC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在患者脐下端作1 cm左右的切口,保持患者腹压于12~15 mmHg,采用四孔法将腹腔镜等器械探入腹腔,观察胆囊是否存在粘连、肿胀,明确胆总管窗、第一肝门位置等,对风险因素有准确评估;使胆囊壶腹部向左上方翻转至暴露胆囊后三角区,将电凝钩经胆囊底体后缘(即交界位置)沿胆囊壶腹部与胆囊管、胆总管上端0.5 cm分离浆膜;钝性分离胆囊后三角区域的疏松组织,暴露胆囊管、壶腹部;使胆囊壶腹部向右下方牵拉至暴露胆囊动脉三角,在患者壶腹部将胆囊动脉三角横向切分并穿通前后三角,明确胆囊管与肝、胆总管,将胆囊管进行离断后开放胆囊管、肝脏脏面及肝总管的三角形区域,以钛夹夹闭胆囊血管后对胆囊进行切除,逐层关闭手术切口,术毕。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院时间)相关指标。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血清炎症因子:取患者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液3 mL,以无菌试管为血液样本容器,离心后取血清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检查。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相关数值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与参考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更小,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出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s)

?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高,其中观察组TNF-α、IL-6水平较参考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s)

?

3 讨论

研究数据显示,与参考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更小,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出院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 LC患者手术出血量小,手术时间及身体康复时间短。胆囊三角区有大量胆囊动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因病情变化导致该区域解剖结构模糊[5]。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LC无法避开胆囊动脉,过程中极易发生血管损伤,增加术中出血量。大量的动脉存在导致该手术分离难度较大,因此手术时间较长[6]。胆囊后三角区域动脉分布少,不易损伤血管。即使胆囊三角区发现粘连、血肿状况,可以立即沿胆囊壶后壁进行处理,明确组织关系后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胆囊后三角主要有疏松的结缔组织,可增加手术操作空间,术中视野清晰;且该区域位置固定,手术分离难度较小,因此缩短手术时间。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LC可以清楚地观察胆囊管及壶腹部,降低胆囊管的处理难度,因此可以避免对肝外胆道造成损伤影响患者康复。研究数据还显示,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高,其中观察组TNF-α、IL-6水平较参考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LC对炎症因子水平影响较小。分析其原因为LC术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会明显升高,出现炎症应激反应。而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LC的手术创伤小,术中减少对大量组织结构的分离,且胆囊动脉受损情况较少,进而减少了该术式对患者内分泌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不良影响,所以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波动较三角入路LC小[7]。

综上所述,应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康复时间,该术式对患者炎症因子影响较小,临床疗效好。

猜你喜欢

入路胆囊出血量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哪些胆囊“要不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中间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5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