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东魏北齐墓葬壁画述略

2021-09-23安瑞军

收藏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甬道北齐墓室

安瑞军

引言

公元534 年,北魏权臣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并挟天子迁都邺城。高欢设大丞相府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建立“霸府”,独揽军政大权,军国政令皆出于此。公元550 年,高欢次子高洋废孝静帝,篡魏立齐(史称北齐)。北齐仍都于邺,晋阳号为“别都”。晋阳为高氏创业基地,北齐皇帝常往来于晋阳、邺城之间,晋阳一时权贵云集,风光无限。由于高欢、高洋及其后的北齐帝王们对晋阳的刻意经营,晋阳实际成为东魏与北齐的政治中心,形成了特殊的邺城—晋阳两京结构。

从已公布的报告来看,全国范围内发现的重要的东魏北齐壁画墓,主要集中分布于以邺城为中心的都城地区与以晋阳为中心的别都地区,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青齐地区。本文对山西境内已发现的东魏北齐壁画墓做一回顾,并对其文化内涵、艺术成就与价值、地域特色与形成原因进行简要探讨。

一、山西东魏北齐墓葬壁画发现概况

山西境内已发现的东魏北齐壁画墓,已公布的图像较为完好的有太原王郭村娄睿墓、太原王家峰徐显秀墓、太原大井峪韩祖念壁画墓、太原热电厂壁画墓、寿阳厍狄迴洛墓、忻州九原岗壁画墓、朔州水泉梁壁画墓等7 座,另外还有个别壁画墓葬的壁画保存情况特别差,画面所剩无几,无法开展研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①。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西南,南距晋阳古城遗址7.5 公里。1979 年至1981 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物工作管理委员会对娄睿墓进行了发掘。该墓坐北朝南,由封土、墓道、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墓室为平面呈弧方形的砖砌单室,顶部叠涩成四角攒尖,墓底铺砖。有砖砌棺床,葬具已毁。②娄睿墓的墓道、天井、甬道和墓室壁面上均有彩绘壁画。因年代久远,部分画面遭受自然与人为破坏,存在剥落、错叠和漫漶情况,但大部分仍保存完好,现存约200 余平方米。墓道东西两壁画面保存较好,分三层绘制,上、中层为鞍马出行图,画有气势磅礴的鞍马人物、胡人驼队、群马奔驰等画面;下层绘侍卫仪仗与鼓吹图。门墙上绘有硕大的宝相花。墓门两侧及甬道内绘有武士及门吏像,甬道东侧绘有畏兽、獬豸等神兽。墓室壁画分为四层,顶层绘星象与银河图;二、三层绘青龙、仙人、雷公及十二辰;最下层为墓室主画面,遗憾的是因长期水浸,保存不善,但仍可见北壁绘墓主人夫妇宴饮图、东西壁分别绘车马出行场景。根据出土墓志,墓主人为娄睿及其夫人,葬于公元570 年。志文記载墓主人为皇室外戚,武明皇太后兄子,假黄钺右丞相东安王娄睿,志文内容可补史书之缺。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2002 年发现于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村果园。该墓坐北朝南,由斜坡墓道、土顶过洞、天井、砖券甬道和墓室组成。墓葬绘画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一气呵成,总面积约340 平方米,表现了以墓主人为中心的宴饮、出行等壮阔场面。

墓道东西两壁画面较为对称,入口处有两只神兽,周围绘有宝相莲花,其后为仪仗队,构图没有受到过洞和天井的空间分割而一以贯之,96 个青壮年士兵,服装样式统一而色彩不同,有的手执三旒旗、有的肩扛长号、有的佩剑、有的带弓、有的牵马,聚散成组,神态各异。门墙上绘有建筑图案。墓门门拱处彩绘畏兽与莲花。门额作半圆状,中央描金彩绘畏兽图像,两侧绘口衔瑞草的神鸟。两扇石门上部雕刻口衔瑞草的神鸟,下部原先分别雕刻青龙、白虎,但后期又彩绘神鸟形象覆盖于青龙、白虎图案之上。墓室内有石棺床及散乱木块,墓室壁画保存良好,顶部为星象图;北壁正中绘墓主人夫妇端坐于帷帐之中的榻上,面前摆放各种吃食,两旁侍女手捧盘杯,两侧有手持羽扇的侍者,男女乐伎正在演奏各种乐器;东壁绘牛车侍女图、西壁绘鞍马仪仗图;南壁墓门上方绘左右对称向下俯冲的畏兽形象,门洞两侧绘神态谦卑的门吏。③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为徐颖,字显秀,正史中对其有零星记载,北齐时任骠骑大将军,因战功卓著获封武安王,武平二年(571)正月卒于晋阳。

太原北齐韩祖念壁画墓,发掘于1982 年,出土各类文物300 余件。墓葬位于太原市大井峪村焦化厂内。墓葬坐北朝南,自南向北由墓道、前室、甬道和后室等部分组成。后室内壁表面以白石灰浆水刷抹,白灰层极为稀薄酥脆,透过白灰地仗层可清晰看到墓室墙壁的砖体轮廓,壁画保存状况不佳。后室为穹窿顶,绘星宿图,北壁绘墓主人夫妇坐帐图,西壁绘牛车出行图,东壁绘鞍马出行图。除壁画外,后室西侧筑棺床,上面放置墓主人夫妇木棺,棺床以东和以南集中放置不同质地的陪葬品。

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当年的发掘资料保存不完整,整理报告时所依据的平面图仅有发掘时绘制的一张并不完整的墓葬平面示意图,另外有一些零星的发掘记录材料。④

太原南郊北齐壁画墓,位于太原市南郊区金胜村,由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87 年进行清理,出土各类文物64 件。墓葬结构为砖砌单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在发掘前已被破坏。甬道壁覆有一层白灰层,但无彩绘。墓室四角作仿木结构角柱,柱顶有抹灰和彩绘。墓室壁画分三层绘制,顶层为星辰天象,基本已脱落殆尽;中层绘骑龙仙人、羽人神仙,周围饰以云气和宝相莲花;下层北壁正中绘三位女子端坐于帷帐之中,左右各有男女侍者。

根据出土器物和壁画的内容、绘画技法看,此墓的年代应为北齐后期,但由于未出墓志,墓主身分难作明确结论。⑤

寿阳厍狄迴洛墓,位于寿阳县西南贾家庄,由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于1973 年进行发掘。墓葬结构为砖砌单室墓,坐北朝南,由封土、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中发现房形木椁与木棺各一具,已散落,出土各类文物300 余件,其中包括一批重要的鎏金铜器。因没有对墓道进行发掘,故墓道中壁画情况不明。壁画残存6 幅,分别位于门楣、板门、甬道及墓室中。半圆形门楣正面绘朱雀彩云,背面绘忍冬枝叶;两扇板门分别绘青龙、白虎;甬道两壁绘侍者随从。⑥

墓葬中出土有三合六方墓志,分别为墓主人厍狄迴洛与夫人及妾的墓志。墓主人厍狄迴洛在《北齐书》里有传,对照志文,可相互补证。厍狄迴洛以军勋补都督、除后将军、封顺阳郡王。大宁二年(562)二月薨于邺城,逝世后赠太尉、定州刺史。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北两公里处,2013 年6 月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14 年10 月对壁画进行了揭取保护。该墓坐北朝南,为长斜坡墓道砖砌单室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墓室组成。由于多次被盗,墓室壁画几乎损毁殆尽,现存壁画主要集中在墓道东、西两壁及门墙上,总面积约240 平方米。

墓道东、西两壁壁画自上而下有四层:第一层升天图,绘神怪异兽、龙鹤仙人、雷公风伯等形象,四周以流云、忍冬补白;第二层北段为狩猎图,描绘了众多猎人骑马在山林间放鹰驱狗,追逐围猎的场景;第三层、第四层为将领、仪卫队列出行图,绘有佩带武器的将领、仪卫;高大的门墙上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建筑,发掘者称之为“门楼图”,最近有学者研究认为这是典型的五开间门殿式建筑样式。甬道顶部绘一靛蓝畏兽形象。墓室壁画仅残存顶部的星象图及东壁上部的三足乌形象和西壁的蟾蜍形象。该墓墓志被盗,关于墓主人身份,学者多有推断,有刘贵、尔朱荣、尔朱兆、厍狄干等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关于墓葬年代,发掘者推测应为东魏至北齐早期。最近有学者通过对建筑构件细节的分析对比,认为该墓葬年代为北齐。

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位于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水泉梁村。该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为砖砌单室墓。2008 年6 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朔州市文物局与崇福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于当年8 月完成了墓葬发掘、壁画揭取以及保护工作。

壁画主要分布在甬道和墓室,总面积约80 平方米。甬道内绘门吏、仪卫和骑行仪仗队等。墓室壁画分为四层,最上层的穹顶绘天象。第二、三层分别绘四神与十二时图。最下面一层为主画面,北壁绘墓主人夫妇宴饮图,左右为伎乐、侍从;东西壁分别绘有以鞍马和牛车为中心的出行仪仗图;南壁门洞两侧绘乐手鼓吹图。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和壁画内容推测,该墓的年代为北齐后期,推测墓主人应为镇守朔州地方的军政长官。

二、山西东魏北齐墓葬壁画的文化内涵

山西地区的东魏北齐墓葬壁画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壁画中蕴含的有关家居宴饮、仪仗出行、鞍马游骑、狩猎风尚、神灵仙怪、天象生辰、建筑元素、音乐符号、服饰文化、宗教色彩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是解读北朝社会生活的重要图像资料。

以墓主人为中心的家居宴饮图,通常位于墓室北壁,背景通常为帷帐或屏风,表现室内场景,中间为墓主人坐于榻上,男女侍从分列左右,都面向墓主人作侍奉呼应状。娄睿墓墓室北壁下层、徐显秀墓墓室北壁、韩祖念墓墓室北壁、太原南郊北齐壁画墓墓室北壁、水泉梁墓墓室北壁下层均有此类图像。关于这类图像的源起、传承与转变,有学者进行过专门研究⑨。以牛车、鞍马为中心的仪仗队列,对称分布在墓室的东西两个壁面上,呼应着以墓主人为中心的家居宴饮图,再辅以延伸至墓道的仪仗出行、鞍马出游等图像,从墓室到墓道将整个墓葬空间联结在一起,通过一套完整的图像共同营造出一个系统的礼仪空间。

北朝墓葬壁画中的狩猎图像,与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习俗有关。漠北鲜卑族入主中原后仍然保持了骑射捕猎的生活风尚,并且对于射数及所射对象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北魏平城时代的墓葬壁画、葬具上多见此种题材,迁洛后基本消失。九原岗墓葬中出现大型狩猎图,可能与墓主人的身份有关,也为墓主人身份的研判提供了线索。东魏北齐墓葬中的狩猎图反映出北朝晚期胡化回潮、文化汇集的时代特征。

死后成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梦想。秦汉以来蔚成风气,并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图像模式。魏晋以后,主政中原的各色胡人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把各自文化中对天界的想象揉合于其中形成新的圖式。山西地区东魏北齐壁画中的神禽异兽、仙人灵怪起着镇墓辟邪、导引升仙的作用。绘制位置包括墓道两壁上层、墓道入口处或近墓门处、墓门外侧、门楣外侧、门券、墓室四壁靠上位置等等。如厍狄迴洛墓、娄睿墓的青龙、白虎绘于墓门,徐显秀墓墓道为神兽引导仪仗队列,九原岗墓墓道上层则绘制了体系庞杂的升天图,雷公、雨师、风伯、畏兽、骑龙仙人等等俱在其中。墓室顶部穹窿形空间内通常会写实地描绘日月星辰。水泉梁墓和娄睿墓中都绘有十二生辰形象。

九原岗壁画墓在甬道前壁墓门上方修筑门墙并彩绘宏伟的建筑图像,徐显秀墓的门墙上也有建筑图像,可惜只残存零星。九原岗壁画建筑图像中所描绘的大出檐庑殿式屋顶、形制特殊的瓦钉、结构复杂的斗栱、重叠的额枋、带铺首的三门、栏杆花墙、彩色地砖等,均是研究东魏北齐建筑形式的珍贵资料。

壁画中陪侍墓主人左右的往往有乐伎。随着西域和北方地区各民族进入中原,他们的音乐和乐器也随之而来。娄睿墓墓室北壁东、西侧绘有女乐,乐手正在演奏琵琶、笙、竖箜篌等,随葬品中还有陶乐俑在吹筚篥、潮儿,击鼓等。徐显秀墓墓室北壁墓主人宴饮图的东、西两侧绘有乐队演奏图,乐手们持四弦、五弦曲项琵琶、笙、笛子、竖箜篌等乐器。水泉梁墓墓室北壁墓主人宴饮图的左右也有乐队,演奏的乐器有笙、箜篌等。据《隋书·音乐志下》记载,这些乐器均来自西域等地。

壁画中人物所穿的服饰多种多样:一种为纯粹的北方民族服装,如娄睿墓壁画中的鲜卑服,包括鲜卑帽、缺胯袍、合裆裤和靴子等;一种为北方民族服饰与汉族服饰混搭的式样,如袴褶的褶衣袖口加大、裤管加宽;另一种则是传统的汉族服饰,如以胡服为主的徐显秀墓宴饮图中,女主人的衣裳便是传统的汉族服饰。值得一提的是,九原岗墓道壁画仪卫出行图中的人物形象,更多表现出偏好兽皮服饰的习俗,不同于以往发现的北朝壁画人物服饰。壁画中多种服饰文化并存反映了东魏北齐时期各民族杂处融合的社会背景。壁画中出现许多胡人形象,包括中亚人的形象,这正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壁画中还反映出宗教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山西地区得到高度发展。比如娄睿本人便虔信佛教,其墓葬中墓门、甬道前段和甬道后段券洞等处绘有大量莲花、摩尼宝珠等与佛教相关的图案。徐显秀墓北壁宴饮图中端茶奉酒的侍女长裙上的联珠纹对兽和奇花异草装饰图案、西壁鞍马出行图中鞍袱织物上的联珠纹圈“菩萨像”、东壁牛车出行图中牛车顶棚上悬置的联珠纹造型的宝镜状物件,可能均与祆教有关。

三、山西东魏北齐墓葬壁画的艺术成就与价值

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觉醒和自觉的时代,士大夫阶层中涌现出一批专志于绘画的人,如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等都是丹青妙手。遗憾的是他们的原作几无存者,考古出土的墓葬壁画便成为认识北朝绘画水平的珍贵资料。山西出土的娄睿墓壁画、徐显秀墓壁画、九原岗墓壁画、水泉梁墓壁画等墓葬壁画,代表了北朝时期墓葬绘画的最高水平,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娄睿墓壁画高度写实,人物表情多庄严肃穆,极少率野放荡。面部较长而下丰,眉眼口鼻或胡须而外没有一笔多余;衣纹多用连续的线条一笔而下,宽袖皱折的勾画也极为简略。用笔劲爽,灵动潇洒,赋予画面清高而流利的气质,展现了“简易标美”的北齐新画风。

最具代表性的是鞍马出行图,长卷式构图,主从有序,疏密相宜。错落有致的鞍马人物和载物驼队,前后呼应,人物马匹惟妙惟肖,极富动感。其场面之宏伟,内容之丰富,色彩之艳丽,构思之精巧,技法之娴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高峰。

宿白先生评论娄睿墓壁画曰:“鞍马人物,布局紧凑,既分组清楚,又相互呼应;造型准确,既姿态各异,又情趣一致。劲豪雄健,生气盎然,其所谓妙得精神,笔迹磊落恣意于墙壁的巨制。”

娄睿墓壁画是衡量北齐绘画发展水准,研究北齐音乐、服饰、内廷、丧葬等礼仪制度的重要例证。它的发现,揭示了从东晋到隋唐之际艺术渊源之谜,使这一时期空虚的绘画史得到了充实。娄睿墓壁画的出土是中国南北朝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空白。

徐显秀墓壁画是目前发现的北朝时期保存情况最完好的墓葬壁画。在面积约340 余平方米的画面中绘制各类人物200 多个,包括夫妇宴飨行乐、车马仪仗和牛车出行等宏大场面,艳丽壮观,极为精彩。壁画布局和谐,将内容纷繁,人物关系复杂的画面,整合得浑然一体,堪称北朝墓葬壁画艺术的鸿篇巨制。

徐显秀墓壁画有明显的造型特点。其以简练的快速用笔准确捕捉人物的动态造型,颇有速写的意味。墓室门洞上方左右对称的两个畏兽,造型夸张,形象生动,表现出非常成熟的晕染技法。徐显秀墓壁画与娄睿墓壁画都运用了铁线勾勒和色彩晕染的手法,徐显秀墓壁画则更是表现出明显的“简易标美”的疏体风格,是北齐疏体画风的代表作。徐显秀墓壁画布局讲究整体效果,突出宁静含蓄的艺术氛围,长卷式一气呵成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唐代墓葬壁画的布局。

九原岗墓壁画场面宏大,内容丰富,升天图、狩猎图、将领图、建筑图以及多种样式的人物服饰等,都是研究北朝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军事制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墓道两壁的狩猎图达70 平方米,是国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北朝墓葬狩猎图。墓道两壁的升天图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备和具有完整体系的北朝升天图像,其中的神怪仙灵想象奇特,多姿多彩,描绘出一派“杂物奇怪,山神海灵”的瑰丽奇景,展现了北朝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门墙上的建筑图,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具象的北朝建筑图像,以直观的视觉形象,展示了北朝木构建筑的形制结构和材料构件,学术意义重大。

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壁画保存较好,生动地再现了北齐社会历史风貌,极具歷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是山西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的北齐壁画墓之一。东壁鞍马出行图南侧有两组中远景骑兵仪仗队,这两组队伍,不仅仅属于东壁画面。如果从甬道口西侧向东直视,甬道东壁和墓室东壁在视线内是一个整体,这两组骑兵仪仗队则成为甬道东壁骑兵仪仗队的延伸组成部分,如此布局,匠心独运。

水泉梁壁画墓的发现,极大地扩展了东魏北齐晋阳地区墓葬文化制度的地域边界和内涵,也为研究北朝晚期雁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四、山西东魏北齐墓葬壁画的地域特色与形成因素

从考古发现情况看,山西地区东魏北齐时期的壁画墓通常为砖砌单室墓,普遍为坐北朝南,一般由封土、长斜坡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少数有天井,极个别的为双室墓。墓室平面呈方形,四壁多外弧、穹窿顶。

在壁画布局上既有分栏式又有长卷式,分栏布局方式更为普遍,尤其是墓室中普遍使用分栏布局的方式。壁画普遍分布于包括墓道、天井、甬道、门墙、墓门、墓室等壁面,最大化地利用了墓葬壁面空间。这是东魏北齐墓葬壁画的一大特征,不同于北魏时期。北魏时期,贵族墓壁画主要分布在墓室四壁和甬道,少部分绘制在墓顶。东魏北齐时期,墓葬壁画范围扩展至墓道,太原北齐娄睿墓和徐显秀墓墓道中都有规模宏大的出行图或仪仗图,忻州九原岗墓道壁画更是不仅有将领和仪卫图像的左右戍卫,而且还有缤纷异彩的升天图与气势宏阔的狩猎图,用以彰显墓主人不凡的身份地位。

总览娄睿墓、徐显秀墓、九原岗墓和水泉梁墓,可以发现壁画题材和内容根据墓葬各部位功能寓意的不同而布陈,通常墓室以外的墓道(包括天井、过洞)绘制与墓主身份相称的出行仪仗队列、鞍马游骑队伍等;墓室以内则在四壁的下层绘以墓主人为中心的生活场景,通常北壁绘墓主端坐帐中举行宴饮,侍者伎乐侍奉左右,东西两壁分别绘制以牛车、鞍马为中心的出行图;这一层以上则绘制四神、十二生辰、神兽等与升天或升仙相关的内容,墓顶则绘制日月星辰等天象相关内容。不同的内容表达通过分栏布局的方式得到了实现。墓葬空间和壁画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本体结构和附加装饰的关系,而是抽象的高度统一关系,壁画是对空间的衍生延展和提升加强。如同建筑和墓葬用来安放随葬品一样,壁画用来安置这些实物的视觉形象,大大拓展了表达空间。

山西能够出土如此众多重要的东魏北齐墓葬壁画,与山西在当时的地位密切相关。山西是北魏和东魏、北齐的核心统治区域,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文化汇聚的大舞台。这些壁画墓,普遍为高等级贵族墓。由于晋阳的重要地理位置,从北魏后期枭雄尔朱荣到高欢父子,都以晋阳作为根据地。公元528 年尔朱荣以晋阳之甲兵指洛阳,发动“河阴之变”,自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太原王等,驻军晋阳。高欢取代尔朱氏后,则以大丞相自居,坐镇晋阳,晋阳由此号称“霸府”。《北齐书·孙腾传》“高祖(高欢)以晋阳戎马之地,额图攸属,治兵训旅,遥制朝权。”高洋篡立北齐后,续两都之制,仍以晋阳为重,“并州之太原、青州之齐郡,霸业所在,王命是基”(《北史·齐本纪中》)。当时的晋阳,政要云集,文化发达,商贸昌盛,已然是国际化大都市。北齐一代,解律金、娄叡、徐显秀、厍狄迴洛等权贵、豪杰,置身晋阳城中,围绕在皇帝身旁,运筹帷幄,宴饮高歌,生于斯,葬于斯。

根据常一民先生的研究,当时的晋阳地区流行着多套墓葬绘制粉本,比如太原南郊北齐壁画墓,墓室四角绘仿木结构角柱,涂成赭色,作为画面界框,这种作法为唐代壁画墓所继承,水泉梁北壁壁画墓也有相似做法。徐显秀壁画墓墓道壁画的绘制方法,直接在尚留有工具痕迹的壁面上作画,不见于其他东魏北齐壁画墓,常见于北周统治的宁夏固原地区。韩祖念壁画墓壁画中的形象,北周风格浓郁。

小结

山西东魏北齐墓葬壁画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是研究北朝绘画艺术、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军事制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这些墓葬壁画中描绘的图像,为我们勾勒出了东魏北齐时期的历史轮廓,在那个文化大汇聚、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山西地区作为民族熔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史前时代以来,山西地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魏北齐这些文物资源所蕴含的丰厚底蕴,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发掘与研究。

猜你喜欢

甬道北齐墓室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从刘邦对“甬道”的学习解读其学习特点
抗拒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陆孝昇墓志》考释
《龙藏寺碑》艺术风格浅析
北齐文林馆考证及其对北齐文学的贡献
贪官转世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墓室出土随葬玉器5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