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1-09-22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作曲章节旋律

近年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的各个学科中去了,由于其对教育教学方式的辅助作用非常大,且能够较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很多教育研究者都对信息技术对各类学科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确实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为。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陶冶其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国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为学生开设了音乐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和乐曲知识。那么从传统音乐教学来看,大多都是教师利用国家统一课本来展开教学的,有些教师会利用既有乐器来进行教学,但是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很多音乐课程都是教学生唱歌跳舞等,也有音乐课程被其他课程借用占有的现象发生。总的来说,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不容乐观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大力普及,使得这一现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冯寅所著的《计算机音乐技术》(科学出版社)一书分为四个章节,作者通过计算机音乐领域中的算法作曲技术与人声哼唱旋律自动识别技术两个方向的研究,阐述了自身研究过程中的心得和一些成果,为我国音乐教育未来的改革带来新的方向,也让突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具体来讲,本书的研究是非常详细的,四个章节的研究都对实际教学工作有着具体性的指导意义。第一章节作者重点阐述了算法作曲技术的研究进度,对算法作曲研究中的问题以及当今各种算法作曲方法进行了评估,突出了算法作曲技术在音乐知识表达、创造性和人机交互、音乐创作风格以及系统生成的作品质量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在作曲评估方面,作者也从具有代表性的马尔可夫转换表的算法作曲方法、算法作曲的数学模型——随机过程、算法作曲中基于原则的知识库系统等九个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分析来找出更为有效的算法作曲方法。第二章节中作者重点研究的是歌曲旋律自动创作系统及其质量评估,在本章节中,作者首先进行提问,从而明确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创作歌曲旋律的计算模型,深入分析了歌曲中的乐汇结构、新乐汇的构造以及多乐汇的结构,对比三者之间的优缺点。自动作曲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也深刻体现了计算机对音乐创作的影响。本章节的第四部分作者从实验与质量评估的角度出发,对实验数据、创作目标与约束条件的设定、评估方法——客观估算模型与主观评估模型、与现有自动作曲系统的比较与讨论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来突出计算机音乐技术的优势。第三章节中作者研究了自动钢琴伴奏系统,从旋律配和声技术的研究进展及问题的提出、音型元結构的非形式描述与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基本概念的形式描述、实验结果的解释与讨论、音型元结构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比较以及结论与将来的工作等六个小节来展开研究,突出介绍了由单旋律及其钢琴伴奏构成的多声音乐自动生成技术,其中主要包括了为旋律自动配和声以及钢琴伴奏音型设计与获取技术。第四章节中研究的是基于调性分析的哼唱旋律自动识别系统,作者通过对国内外哼唱旋律识别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的分析来突出现下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揭示系统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哼唱旋律自动识别技术的原理、涉及人声哼唱信号的信号帧基频提取方式以及哼唱音符的自动切割及调性分析技术,深刻的从内在原理以及技术层面解释了计算机音乐技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计算机音乐技术具有其独特的运作原理以及各种相关专业技术的支持,要掌握好计算机应用技术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也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从其内在原理入手,结合自身的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当下音乐教学现状。

猜你喜欢

作曲章节旋律
Task 1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AI作曲的诺亚方舟将去往何处?
给你的信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伍光辉作曲三首
我的梦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