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性心脏病采取心脏彩超及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对比

2021-09-19汪洋王宁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电图诊断价值

汪洋 王宁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采取心脏彩超及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将心脏彩超检查作为A组,心电图检查作为B组,对比两组的诊断阳性率、各阳性征象检出率;将同期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7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A组诊断阳性率为96.15%,明显高于B组的73.08%(P<0.05);A组在左室增大、左室肥厚、主动脉弹性减弱、主动脉扩大等阳性征象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两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LVPW、IVS、LVD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LVEF、E/A、LA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采取心脏彩超的诊断效果更好,诊断阳性率及阳性征象检出率高,能清晰显示各心脏参数,检出心房、心室壁的厚度以及舒缩情况,提高临床的诊断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彩超;心电图;诊断价值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引发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并干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长期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可损伤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的血管及血流灌注,尤其对心脏的影响巨大,可导致心脏承受较大负荷,左心室代偿性肥厚、扩大,以满足心排血量需求,从而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若病情持续进展,发展至失代偿阶段,则病情快速恶化,演变为心力衰竭,预后差。影像学检查是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的诊断方法,心电图是基础检查工具之一,通过电生理异常在心电图上出现异常表现来诊断,但对本病的敏感性、特异性一般,诊断效果有限。心脏彩超具有无创、高效、分辨率高等特点,不仅能观察心脏结构,而且能测定心脏射血等指標,评估功能有无异常,具有价高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进一步对比高血压性心脏病采取心脏彩超及心电图的诊断价值,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分为A组和B组,男38例,女40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3.2±10.9)岁,高血压病程3-15年,平均(7.1±2.3)年,高血压分期,Ⅰ期17例、Ⅱ期32例、Ⅲ期29例;所有患者均有活动后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经心电图、心超、血生化、测量血压等联合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将同期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40-88岁,平均年龄(63.7±11.2)岁,既往均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排除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既往有心脏手术史、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精神或认知障碍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心电图检查。采用美国GE MAC5500型12导联心电图检查仪,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取平卧位,检测1min,由心电图医师测量Ptfv1绝对值、P波峰间距、P波宽度及P波与PR段比值、SV1、RV5、RI+SⅢ。②心脏彩超检查。使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5MHz,患者取左侧卧位,将探头分别置于胸骨左缘、心尖部及剑突下,进行左心室的长轴及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五腔切面、剑下四腔心、双心房切面等;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主动脉内径、左心房内径(LAD),并测定舒张期心脏血流频谱,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的舒张期A峰及E峰值,计算E/A。

1.3诊断标准

①心电图。Ptfv1绝对值>0.04mm/s,P波有双峰切迹,峰间距>0.04s,P波宽度:P波与PR段>1.6。左室肥大诊断标准:RV5≥2.5mv,(RI+SⅢ)≥2.5mv,(SV1+RV5)女性≥3.5mv、男性≥4.0mv。②彩色心超。主动脉内径、左心房内径均>3.5cm,左心室内径,男性>5.3cm、女性>5.0cm,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均>1.0cm,LVEF<55%,E/A>1。

1.4观察指标

统计诊断阳性率,诊断阳性率=阳性病例数/总数×100%;统计左室增大、左室肥厚、主动脉弹性减弱、主动脉扩大、心律失常等阳性征象检出率;记录心超各检查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及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为P<0.05。

2.结果

2.1两组诊断阳性率比较,见表1。A组诊断阳性率为96.15%,明显高于B组的73.08%(P<0.05)。

2.2两组各阳性征象检出率比较,见表2。A组在左室增大、左室肥厚、主动脉弹性减弱、主动脉扩大等阳性征象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两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

2.3两组各心超指标比较,见表3。观察组LVPW、IVS、LVD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LVEF、E/A、LA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但其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待出现明显症状时心功能已严重受损,病情恶化。目前,临床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多依靠影像学检查工具进行诊断,通过对症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

心电图是各种心脏疾病的基础检查手段,基于心肌细胞发出的心电冲动引发心肌收缩,这种心电活动能够被心电图仪记录下来,达到疾病诊断的目的。心电图对心脏节律、心肌缺血等指标较为敏感,能间接反映有无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等结构变化,但心电图有一定滞后性,其通过过左室高电压及ST-T改变来诊断,而ST-T改变时心肌收缩功能的损伤已较重,心脏结构及功能已发生不可逆损害,因此,心电图对心脏结构变化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不佳,无法在病变早期进行诊断,整体诊断效果一般。

心脏彩超是心脏检查的有效技术,其能动态显示心腔内部结构、心脏搏动、血流动力学、心肌运动等,在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病早期即可直观测定心腔大小、心室壁厚度、血管内径等指标,评估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是否正常,检测LVEF,计算E/A,从而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变。同时,还可检查是否存在瓣膜病变、心脏间隔有无缺损、血流路径、冠状动脉开口流速、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否正常等,能够判断有无其他心脏病变存在,从而提升整体的诊断价值。心脏彩超检查方便、无创、结果迅速,有效克服了心电图无法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缺陷,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情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等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心脏病采取心脏彩超的诊断价值更高,诊断阳性率及各征象检出率高,能有效显示心脏结构及功能上的变化,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阎振红,朱芳,丁明岩,等.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48-51

[2]任军勇,刘炯鸥.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的对比性探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40(1):17-20

[3]江钜秦.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0):245-246

[4]梁巍.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J].中國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0):59-60

[5]魏绪龙,周曼恬,邝慧愉.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诊断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12):2718-2719

[6]周敏,杨明芳.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4):249-250

[7]周笔峰,符妹垂,邹婧,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9):1805-1807

[8]黄小花.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对比[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12):6-7

[9]吴娜,钟希刻,周飞,等.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9):43-44

[10]张华.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6):2078-2079

猜你喜欢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电图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
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应用
X线检查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分析
N末端B型脑钠肽原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
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探讨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