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广州某社区全科门诊患者就诊情况的影响

2021-09-15伍韵贤陈科明庭武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睡眠障碍新冠肺炎

伍韵贤 陈科 明庭武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科门诊患者就诊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新冠肺炎下2020年1月28日至4月26日与2019年1月28日至4月26日全科门诊就诊患者数据,分析并比较两个时期之间差异。结果:患者就诊情况与2019年同期相比,新冠肺炎疫情下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患者就诊人数下降50.92%,就诊人次下降52.60 %。与2019年同期相比,因高血压就诊患者比例从19.93%上升至40.00%,因糖尿病就诊患者比例从6.8%上升至13.87%,睡眠障碍比例从5.4%上升至12.22%,焦虑/抑郁状态比例从0.26%上升至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社区全科门诊的就诊原因,特别是因心理障碍及失眠而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

【关键词】新冠肺炎;全科门诊;睡眠障碍;焦虑状态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3-0183-02

2019年底至今,新冠肺炎席转全球,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对人类社会及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10]。广州作为一个对外开放城市,社区居民人们对新冠肺炎疫情产生了恐慌、焦虑、无助等情绪反应,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心理压力[11]。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分战场,除了成立三人小组对社区疫情排查,同时开展日常全科门诊诊疗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及慢性病患者的基本需求。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在疫情下以家庭医生角色对社区居民心理、慢性病管理、情绪开导,更好的与社区居民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应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收集新冠肺炎疫情下與去年同期全科门诊所有患者就诊数据。

1.2观察指标 采集数据主要包括就诊总人数,就诊总人次,性别,年龄,就诊原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等)。

2 结果

2.1全科门诊就诊基本情况 与2019年1月28日至4月26日相比,新冠肺炎疫情下2020年1月28日至4月26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人次由87964人次下降至44795人次,下降50.92%;就诊人数由19591人降至10305人,下降52.60%;每例患者的平均就诊次数也略有下降,从4.49次降至4.35次。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肺炎疫情下就诊患者中,与2019年同期对比,平均就诊年龄从(56.98±18.07)岁增加至(61.35±14.18)岁。年龄>65岁患者就诊比例从36.22%增加至43.58%,男性患者的比例从39.79% 增加至42.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平均年龄分别是(57.45±30.58)岁和(61.81±31.84)岁。女性患者比例60.21%减少至5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年龄分别是(56.69±30.83)岁和(61.00±30.00)岁。详见表1。

2.2全科门诊就诊原因 与2019年1月28日至4月26日相比,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肺炎情况下全科门诊的就诊原因有所变化。高血压患者就诊比例从19.93%上升至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比例54.35%和48.48%,糖尿病患者就诊比例从6.8%上升至1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5岁的糖尿病患者比例52.94%和45.4%,睡眠障碍比例从5.4%上升至12.22%,男性比例由61.36%下降至36.92%,女性比例由38.64%上升至63.08%;焦虑/抑郁状态比例从0.26%上升至2.67%,男性比例由64.88%下降至41.45%,女性比例由34.12%上升至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表3。

3 讨论

本文通过收集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科门诊患者的就诊情况,与2019年同时期比较,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科门诊及社区居民的影响。查阅文献,仅发现有相应专科门诊的报道,赵明霞[12]等在文献中显示,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就诊。与2019年同期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某综合医院院区2个院区神经内科门诊人数分别下降了53.51%和59.04%,超过一半患者不能或不愿到医院就诊。因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状态就诊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但尚无社区就相关信息报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人数下降了50.92% ,其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及男性患者比例增加,年龄>65岁患者就诊比例从36.22%增加至43.58%,男性患者的比例从39.79% 增加至42.05%,女性患者比例60.21%减少至5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社区居民慢性病及老年患者居多,规律服药、定期复诊对慢性病患者十分重要。本研究显示,本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就诊比例较2019年同期升高,>65岁以上慢性病就诊患者减少,高血压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比例从54.35%降至48.48%,糖尿病年龄>65岁的糖尿病患者比例从52.94%降至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新冠肺炎疫情同时也显著影响了社区居民情绪,自居家隔离开始,社区居民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就诊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表现为失眠、焦虑、多疑、心悸、胸闷、早醒、日夜颠倒等。年轻患者因不需工作,日夜颠倒,持续熬夜,出现一系列情绪状况。中老年人因信息过多接收,不能出门运动,不能继续日常的晨运、喝茶等生活,出现恐惧、惊恐、体重下降、疑病思维等,部分患者因为阵发性咳嗽,以为自己患病,终日惶惶不安,不思饮食。本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下,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女性比例明显上升,与2019年同期对比,睡眠障碍比例从5.4%上升至12.22%,女性比例由38.64%上升至63.08%;焦虑/抑郁状态比例从0.26%上升至2.67%,女性比例由34.12%上升至5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疫情对于女性的情绪改变更为明显,对女性心态影响较男性显著。部分女性患者甚至出现一周、一月不能入眠,消瘦,怀疑自己出现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相关疾病,并因此原因就诊要求检查。因此,新冠肺炎疫情下及后续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科门诊家庭医生,应更加重视就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睡眠状况,主动了解管理的社区居民,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及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微信、云鹊医平台信息、家医系统等多渠道,开展媒体、医院、社区多方位心理疏导,增加网上患者教育项目,减少社区居民的心理恐慌。

4 结论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患者的就诊活动,就诊人数和次数下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就诊率增高,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就诊率增高。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影响了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睡眠状况,女性患者尤其明显,导致因上述原因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管理不佳,导致相应器官并发症增多。本研究提醒全科医师、特别是家庭医生,在管理患者慢性病同时,需更加关注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在日常门诊工作中,要重视询问来诊患者心理及睡眠相关的症状,及早发现问题,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和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组. 新冠肺炎疫情紧急研究议程: 传播和非药物缓疫策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2): 135-138.

[2] 李焱芳, 王薛瑶, 张晶, 等. 普通民众在新冠肺炎期间的心理调查[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 9(2): 308-310.

[3] 赵明霞, 葛海霞, 张拥波, 等. 新冠肺炎疫情对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就诊情况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 19(7): 691-693.

作者简介:伍韵贤(1982.10-),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学历,全科门诊,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睡眠障碍新冠肺炎
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非运动性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影响探讨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中药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应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后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某社区门诊苯二氮类助眠药处方情况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