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1-09-14齐卫平

江汉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摘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实践,贯穿着实现现代化的追求。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实践舞台。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找到了一条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领导党中央守正创新,在开创新局面的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以这一思想为武装,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推进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思想武器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ZD014)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1)09-0020-07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①这个重要论述把现代化道路与文明新形态相联系,含义十分深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创新实践中坚持顶层思维,进行战略布局,加强全面统筹,作出精心擘画,把中国共产党追求现代化目标的思想和实践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经常会把近代和现代两个概念相等同。其实,从历史角度看,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与现代化进程不能相混淆,前者具有历史分期的意义,后者则具有社会变化的意思。如果说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开端的话,那么,19世纪60年代后的中国才真正出现追求现代化的征兆。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② 从学习西方船坚炮利到求强自富的创办工厂,曾经唤起一些中国人走“实业救国”的路,实践证明这只是幻想。

习近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③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旧中国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是首要任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发展创造根本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涉及现代化问题。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没有这一点,是不能把敌人赶过鸭绿江的。”④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⑤ 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在这点上,我们已经或者即将区别于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⑥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已经生成现代化意识,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探索现代化不具备摆上议程和进行实践的条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破坏旧世界后领导建设新世界,探索现代化道路才真正开始。1953年12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的目标”⑦,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集中强调“现代化”的重要任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将现代化的目标概括为“四个现代化”,即“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⑧。1956年底,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稳固的制度基础。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⑨ 党的八大还描绘了工业化建设的蓝图,提出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用50年到100年建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9年末,毛泽东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⑩ 1964年12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结合国家建设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化的追求目标,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1},并明确要在20世纪内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2},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和创新实践迈出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步伐。邓小平领导党中央拨乱反正,把被“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思想和实践打断的现代化建设提上议程,重新恢复“四个现代化”的提法。1979年3月,邓小平在接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他解释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3} 同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太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4}。用“小康之家”解释“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的一大创造,它除了向外宾表示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國家的坚定决心外,更传递了中国搞现代化有自身特色的信息。

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进程中,江泽民、胡锦涛领导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江泽民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所作的报告,题目就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报告中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其中的第三步就是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5}。胡锦涛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充满信心。”{16}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社会长期稳定,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式现代化呈现欣欣向荣的建设局面。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以一系列重大创新举措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在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17}。他还指出:“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18} 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9}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新的部署,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路线图的形式作出了具体安排: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20}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振奋人心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开启于民族危难之际,在接续奋斗中艰辛探索前行,在不断取得成就中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

二、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纵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现代化的诉求由潜而显、由浅而深地表现出来,在实践经验积累中不断加深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中国国情以及政治发展逻辑,决定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从一开始就具有自身的特色。邓小平不仅提出中国搞的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这个限定詞,而且还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领导党中央守正创新,在开创新局面的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第一,强调搞现代化建设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21} 别的国家和他人的先进经验当然值得借鉴汲取,但如果不顾本国国情地照葫芦画瓢,不仅没有成功的希望,而且还会翻船砸锅。世界上已经有一些国家因为盲目照抄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作业而尝到了经济停滞、社会动荡、人民不满的苦果,教训十分深刻。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搞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不能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也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既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更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22} 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现代化也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品,只有立足本国的国情,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走通、走顺、走好现代化的路。

第二,提出道路选择正确与否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史的改写是通过正确道路的选择实现的。客观地说,鸦片战争后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和选择都有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但之所以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没有把选择正确道路与切合中国实际相契合。习近平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23}。“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25}。“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26}。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的深刻总结中突出了道路选择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在于道路的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集中体现为中国道路的特色。

第三,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优势。从世界历史演进的实际情况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因落后于时代潮流而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劣势地位,有研究者称之为“后发追赶型国家”。赶超现代化先发国家必须彰显竞争优势,要以经济文化落后的底子跻身先进国家行列决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尤其是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创造出这样的奇迹靠什么?首先是靠伟大政党和伟大人民的中国力量,同时也是靠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代化建设的竞争中,制度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习近平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2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28}。社会主义中国搞现代化建设要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29}。

第四,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命题。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西方工业革命为开端,在较长时间里人们习惯性地把现代化与工业化相等同,认知有明显的局限性。随着历史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革命浪潮一波波掀起,以及生产力发展、信息、网络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现代化认知的范围不断拓展。中国共产党20世纪60年代确定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就已经超越了工业化等于现代化的认知。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强调人的现代化,提出了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主张,对现代化形成了更加系统和丰满的认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上议程,是对现代化认知的重大理论创造。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要“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30} 这个思想超越了认知现代化的线性思维,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聚焦,把国家治理纳入现代化的认知,表明实现现代化不是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呈现,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程度。

第五,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方向。作为世界各国普遍的追求,现代化无疑是具有共性意义的概念,没有这样的共性也就没有评判标准。然而,如同人类文明多姿多彩一样,现代化的面相也是各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国情不同决定着各国现代化的实际问题、进展情况、路径选择的差异。中国式现代化有自己的面相,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进现代化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党中央对这些经验有过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推进,习近平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他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要在我国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政策举措、工作部署中得到体现,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努力。”{31} 这个阐述涉及的面很广,它既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又全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中国国情的面相。

第六,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世界是一个整体,各国人民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利益密切相连,命运休戚与共。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侵略下被动地裹进世界潮流的,长期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造成的严重落后使中国难以在世界上发挥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希望中国为世界作出更多的贡献,但因为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这样的主观愿望的实现受到限制。改革开放为中国创造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强大生机,也为中国主动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机遇。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增强,中国在國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卓著成就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32}。“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分享。”{33} 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贡献人类社会相联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世界胸怀,习近平的重要论述向世界传递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斗了100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推进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也在党,这个道理经过历史验证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的共识。从现代化发展的世界轨迹看,如果说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由市场来驱动的话,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则以政党推动为主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习近平对坚持党的领导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是我们自己的,不是从哪里克隆来的,也不是亦步亦趋效仿别人的”。“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35}。“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36}。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必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问题上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打造先锋组织。实现现代化是国家行为,体现人民意志,因此它不是哪些政党、哪些群体、哪些阶层的事情。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从建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高度统一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组织登上历史舞台,作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必须带好头,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37} 人民跟党走,因为党先进;人民拥护党的领导,因为党是旗帜。中国共产党具有从严管党治党的历史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领导全党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精神,以巨大勇气和魄力在自己身上动手术,“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38} 习近平指出:“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39}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必须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第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1978年底党中央作出改革开放伟大抉择,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40}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执政的共产党主动进行改革开放是没有先例和缺乏现成经验的伟大创举,解放思想的创新实践和敢为人先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40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进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现代化建设的面貌也因此焕然一新。改革开放已经被党和人民视为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核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

第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树立价值旨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个思想与历届党中央领导人的思想一脉相承,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党的根本宗旨意识,突出了新时代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旨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包含以下几个重要观点:一是强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二是强调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三是强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必须体现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四是强调党治国理政的成效要由人民来评价。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41}。“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过上好日子。”{42}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遵循,使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追求相对接。

第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提高应对考验、战胜风险的能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增强安全系数。“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国家安全理念,统揽国家安全全局,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43},这对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事业,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有传统安全风险也有非传统安全风险,有可以预料的安全风险也有不确定的安全风险,而且各种风险构成的威胁和挑战形成联动效应,不能有效应对就会迟滞甚至中断党的事业和现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面对着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风险,我们党正是在战胜各种风险中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国内外形势变化更加剧烈,国家总体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习近平反复告诫全党必须保持忧患意识,“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44}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必须不断提高应对挑战和战胜风险的能力,以国家总体安全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世界意义。中华民族曾以中华文明形态的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鸦片战争后中华文明受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逐渐式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转换。成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在于打破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话语霸权,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样可以建成现代化,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而增添新的形态样式。在世界近200年的发展中,获得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都是搞资本主义的国家。苏联在现代化建设中曾经取得不俗的成绩,但1991年苏共的垮台使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半途而废。中国共产党对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大力促进中华文明的现代转换,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必须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上的世界意义,以中国贡献造福全世界。

习近平指出:“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45} 我们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对实现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充满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可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一往无前,以创造奇迹的非凡奋斗拥抱光明灿烂的未来。

四、结语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百年中国沧桑巨变,中华民族今非昔比。“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46}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探索已经呈现清晰的发展轮廓,并以显著成效呈现其现实可行性,因而受到世界的关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精神主动,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世界大变局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中国共产党有志于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面临的共同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和挑战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淀的经验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全新样式的选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的底气所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坚持党的领导,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意义。

注释:

①②{19}{38}{41}{46}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3—14、2—3、7、19—20、11—12、21—22页。

③{27}{28}{33}{36}{42}{4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94、119、126、436、94、134、73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1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0页。

⑦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14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08页。

⑧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84页。

⑨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24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2页。

⑩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11}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83页。

{12}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13}{14} 《邓小平年谱》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496、582页。

{15}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

{16}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17}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18}{25}{26}{29}{32}{4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9年版,第326、9、21、93、571、48页。

{20}{40}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1、721页。

{21}{30}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99、547—548页。

{22}{24}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7、20—21页。

{23}{3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3、113页。

{31} 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021年第9期。

{34} 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7、59页。

{35}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5页。

{37}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页。

{4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77、178页。

作者简介: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41。

(责任编辑  刘龙伏)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中国式民主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我的女巫朋友
另类行为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