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码互动系统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0傅爱仙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傅爱仙

摘要: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通过改进实验条件及采用“镊子平行推压”制片法,提高实验成功率。同时,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利用数码互动系统辅助教学,有效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有丝分裂;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中与“细胞增殖”有关的经典学生实验,与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及结果联系紧密,能据此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很好地展开探究性实验教学。

但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按教材中的制片方法,耗时长、成功率低;二是传统显微镜实验缺乏交流与成果共享,教师难以统领全局,往往顾此失彼,导致实验课效率不高,而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及反复试验,改进实验条件及采用“镊子平行推压”压片法,提高实验成功率,缩短实验用时,同时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辅助教学,有效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

1 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的放矢

1.1实验材料:取6个生理状况相似,在清水培养下发根茂盛、平均根长在3cm左右的洋葱,随机均分成两组。在10:30am时,一组改用适量0.1%的秋水仙素溶液培养,另一组仍用等量清水培养,确保根尖全部浸没。1h后,剪下5mm左右根尖,置于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30min,再用纯酒精清洗2-3遍后,用70%的酒精4℃低温保存备用。

1.2试剂器材:数码显微镜、解离液(浓Hcl:纯酒精=4:1)、龙胆紫染色液(10%冰醋酸:龙胆紫=3:1)、卡诺氏固定液(纯酒精:冰醋酸=1:1)、70%酒精、镊子、吸管、刀片、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白色点滴板等。

1.3操作示范视频:近镜头下拍摄的制片操作视频

2 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实验探究

请学生观察以下现象,并尝试作出解释。

现象一 将洋葱根尖剪掉后,根尖就停止生长。

现象二 将洋葱根尖置于秋水仙素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发现根尖有明显膨大。

学生在解释现象一时,能用结构与功能适应观对根尖不同区域细胞的特点展开分析和思考,更好地建构“个体生长”相关概念,同时也对如何辨识分生区细胞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后续探究做知识和技能的铺垫。而对现象二,学生能结合膨大区域所在部位,提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假设,产生探究的欲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设计单因子实验,小组合作写出实验方案。

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实验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模型;在组内交流方案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

3 手机数码互动,突破实验操作

实施实验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丝分裂过程的特点和变化,观察秋水仙素的作用结果,锻炼学生的操作、观察和思考能力。为保证实验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对于一些较为复杂及精准度要求较高的实验,教师有必要进行实验前示范,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而制片过程现场示范难以保证所有学生看清操作关键点,建议教师采用视频微课的形式,播放近镜头下拍摄的操作示范视频,请学生结合学案中的具体操作展开学习,现学现用。

在学生操作期间,教师巡视指导的同时,对普遍存在的操作问题,比如制片关键操作:“镊子平行推压”法压片,具体做法是用左手指尖压住盖玻片防止移动,右手用镊子钝端向四周平行推压,使根尖如“云雾状”散开。学生对此操作难以把握到位,教师可以联合手机端和PC端的“之江汇浙江教育云”中的“互动课堂”功能,拍摄学生典型的错误操作,及时实现与学生间“点对面”的图像传输和具体讲解,提高学生实验成功率。

4显微数码互动,完成思维碰撞

4.1关于不理想结果的交流

一体机上呈现学生观察到的不理想实验结果,通过“涉事”小组自我反思、组间交流,展开解释。用切身实践感悟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引导提出新的问题并设计实验,培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 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的结果分享

小组代表将组内实验结果在一体机上呈现,分享有丝分裂过程中:清水组的细胞分裂时期清晰可辨,也能看到细胞板;而秋水仙素组的除间期、前期外,没有明显的中期、后期、末期细胞,但出现了染色体散乱排布的非前期细胞图像。

此后教师以小资料的形式提供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及结果,引导学生从细胞结构与功能观方面,展开演绎推理,解释秋水仙素组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锻炼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4.3 关于“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占比的不同”的结果分享

小组同学可对自己观察到的清晰视野进行拍照保存,组内合作,至少统计6个视野的数据于结果记录表。

小组代表将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中,实现班级层面数据汇总,教师引导学生从数据上分析:你认为哪个时期最长?秋水仙素作用后分裂期的时间占比有变化吗?化感性的经验和现象为理性的分析。

全班在图片的比较和数据的分析中,展开了激烈地思维碰撞,解决了本节课探究的问题:“秋水仙素对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有什么影响?”。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化学污染现象,鼓励学生坚决抵制化学污染,向社会传递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保护环境,保护生命,落实社会责任的培养。

综上所述,本文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体验了真实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其严谨性,充分渗透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运用数码互动系统及时实现实验结果和过程的分享,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学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5.

[2] 林子杰,靳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新里程[J].中学生物教学,2006(6):18-19.

[3] 朱跃中.浅谈生物演示实验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生物学通报,1992(6):33.

浙江省义乌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