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2021-09-10毕远宁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提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毕远宁

摘要:课堂提问是每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航向,更是学生打开思维的一把钥匙!所以,教师就有必要把课堂提问的设计得更贴合课堂,更适合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激情,这样既能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又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一种知识丰收的喜悦,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

引言:

课堂提问是教学情境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课堂提问作为其中的一员,其有效性就显得必不可少了。如果教师能针对一节课的重难点去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将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所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课堂提问讲究质量而不是数量

在课堂上要做到师生互动交流,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对课程掌握的情况,教师便明了了。但凡事需要有度,提问也要讲究一个度,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非常多,学生回答也非常多,看起来好像互动得非常好,其实效果不见得理想。尤其是小学教学中,学生年龄都非常小,他们喜欢热闹,课堂上教师问他们也乐意回答,有的是教师问一句,他们回答好多句,教师那儿刚提起了兴趣,他们早已沸腾了。这样频繁提问的课堂看起来非常热闹,好像有效,其实真正的效果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尽管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一节课如果问得过多,回答得过多,那么整体下来,学生静心思考的时间就少了。所以课堂提问要讲究质量的高低,而不是数量的多少。

通过走访、听课等手段,会发现部分数学教师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共计提问超过二十次,通过数据结构和时间节点的分析来看,大概两分钟就要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这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很不科学。部分教师因为口头用语的不当使用,让数学课堂充斥着类似于“行不行”“能不能”“对不对”等口水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不具备任何的实际意义,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课堂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缓解紧张气氛消除学生焦虑,但是这些口水问题高频次出现势必会影响小学数学的课堂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前提下进行有效提问,确保每个问题的提出有实际意义而不是形式主义的“假大空”。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加强思维与提问的连贯性,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的同时,教师能够把控课堂节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注重问题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是有所准备有所铺垫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要能够将相似问题归类减缩变成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减少问题的数量,提高问题的质量,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受到教师前后问题的启发,很容易掌握数学知识技能,部分创新思维意识较强的学生甚至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二、提问的问题指向性要明确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要充分进行课前准备,优化课程设计,简化课堂流程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程设计,重视提问的问题指向性,只有课程设计无遗漏教师才能从容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故,出色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的提问环节实际上是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手段,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问题与学生的关联,只有将学生实际与问題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因此说,提问的问题指向性明确,这个要求是数学课堂设计提问最重要的原则。教师要想自己设计的问题指向性明确,那么就要在备课的时候把课程内容学习的透彻,充分,然后设计起问题来指向才能够更加明确。要以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为中心,设计问题,不要三绕五绕还到不了知识的关键点,浪费学生的时间。例如,教师在讲解“平面图形”这一数学概念时,部分学生眉头紧锁,看似很难理解,他们不能抓住平面图形的特征信息。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进行提问:上周末有哪些同学出门游玩了啊,你们在游玩过程中看到了哪些平面,几个图形呢?学生们在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积极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去公园做了飞艇,飞艇从地面上看是椭圆形的:有的学生说去爬山,在山脚下看起来像个三角形。在学生们发言之后,教师总结平面图形的特征,原本眉头紧锁的学生也兴高采烈地加入之前平面图形的讨论中。

三、小组合作学习,思考提问内涵

传统教学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调的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容易被动学习,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然而,小组合作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多维交流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集思广益,深入思考问题的内涵,得到新的启发和感悟,也为教师后续提出更高难度的问题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为4个小组,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大约有多少人口吗?”大多数学生表示并不知情。随后,教师可以展示教学课件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表格,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中国的人口统计图,再组织小组讨论,派出代表说出表中的信息。最后,教师给予评价和纠正。如此一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学习,让学生不断挖掘和思考问题的内涵,可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获取新的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需要技巧和策略,更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提问是一门科学,更需要严谨的技术,它是教师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必要手段。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提问设计,改进提问方法,才能使提问更有益于学生学好数学,为提高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舒小芳.问题导入,深化理解——论小学数学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J].数码设计,2017,6(11):243.

[2]张丽,符远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7(05):69.

[3]李艾蔓.启思促学习,点拨为高效——略论小学数学的提问教学艺[J].教育现代化,2016,3(38):113-114+120.

[4]林锦霞,黄建伟.面向学生发问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提问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0):5-7+46.

范县杨集乡中心校 457500

猜你喜欢

提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