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

2021-09-10卢芬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卢芬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教学

引言: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方位展开,不仅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对其价值观、人生观等也作了具体要求,学生必须全面发展。德育因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而变得更加有趣,由于德育的渗透,语文课堂教学成为灵魂,能够培养“五育”并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树立榜样,言传身教

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着这一群行为习惯尚未定型的孩子。语文教师想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影响学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例如,老师总是保持整洁的仪容仪表来到我们的课堂,并且课堂上的板书书写规范,课堂语言表达清晰、文明。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比较多,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老师的熏陶感染下,不管是仪容仪表,还是作业书写,都是马虎不了的。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努力提高本人的专业素养,这样的老师在传授知识时,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悄无声息地形成了。

2利用寓言故事启发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渗透德育的同时,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启发学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尚未发展成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将德育知识直白地讲述给学生听,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还可能让学生厌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新德育的渗透途径。例如,在讲解《亡羊补牢》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吗?”很多学生都会回答:“听过。”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这时部分学生会陷入困惑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准确地把握这一时机,为学生介绍什么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利用一个既生动又有趣的小故事,为人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随后,教师可以引出《亡羊补牢》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亡羊补牢’是说羊死了后才对羊圈进行修补吗?”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展开阅读。在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后,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时,应准确地把握德育具有实践性的这一特点,将小学语文知识与德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学语文知识,进一步强化德育的效果,而创设教学情境便能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初衷,并非只是为了让学生知晓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德育知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更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展开学习,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小学语文知识和德育知识。例如,在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一课的内容表演出来。通过表演的形式,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父亲”的爱。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能否以父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真挚情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4以赏识性评价为主,坚持鼓励教学

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要求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能力,这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语文学习的难度比较高,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缺乏自信心与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语文课堂中,有的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会经常走神。有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强,无法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甚至会放弃语文学习。有的学生存在胆怯的心理,有问题不敢请教教师,学习成绩比较差。基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反思教学行为,并认识到语文课程对于学生而言确实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及时修改教学方法,制定更优的目标,实现教学质量的优化。而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避免指责、批评,而要引導学生正视自身的问题,积极地进行改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赏识性评价为主,坚持鼓励教学。小学生特别渴望受到尊重与认可,当教师对他们予以鼓励时,他们会得到自信心的增强。

5开展多维度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涉及诸多教学模块部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进行差别性的渗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品质。例如,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总结文章的主要含义,这种以朗读作为情感体验的主要方法,能够激发出个体对于文章内容的共鸣。

又如,教师在进行识字和组词教育的时候,也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中国的汉字蕴含着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人”字一撇一捺很简单,但是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却非常难。教师可以此作为立足点,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应该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发挥出自身的价值。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语文知识背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以及内涵,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语文教学中也有很多古诗文,教师在进行相关古诗的介绍时,也要让学生先了解到这些诗词的作者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写这首诗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层面上理解作品,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表面上语言的体会,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让学生的心智品格得到一定的提升。

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开拓思维、创新思路、学习新方法,将德育融人日常课堂教学中。在小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始终如一地渗透德育,能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宗祥.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下旬),2019(03):4.

[2]王会杰.谈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构建中教师的教学行为[J].考试周刊,2018(48):39.

[3]虞洁.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尽情绽放[J].课外语文,2018(12):193.

[4]姚旦.关注课堂教学 演绎德育课堂——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4(07):190-191.

山东省齐河县焦庙镇实验小学 251100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