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融入茶马古道文旅产业的叠加效应

2021-09-10李晶晶丁建红单丽娅杨雁

旅游纵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

李晶晶 丁建红 单丽娅 杨雁

摘 要:本文将聚焦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传承保护和产业化发展两难的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视野下普洱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实现科学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让少数民族体育“回到”同為文化遗产的茶马古道文旅产业中,探索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少数民族体育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文旅融合;叠加效应

中图分类号:G80-05;F1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云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中青年项目“普洱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茶马古道景区发殿模式研究”(2018SK09)。

新时期国家提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全域文化旅游新理念,其已成为科学研究热点,研究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将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文化振兴、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从文旅融合的视角,从品牌效应、投资模式、融合机制、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操作层面与学术研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要把视野放大,审视当前不当开发的行为,找到文化传承、遗产保护、民生改善以及旅游开发共赢的路子,研究必须朝着科学化、全民化、产业化、集群化和可持续化发展5个方向推进。笔者立足于普洱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实际现状,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旅游的优势资源,融入茶马古道文化长廊,在传承中利用优势平台,将民族体育文化与古道文化相结合,展现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表演,扩大民族体育文化和茶马古道文旅市场影响力,打造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综合化、集群化的产业价值链,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文化传承和产业振兴,同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富民兴边、乡村振兴[1-6]。

(一)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现状

少数民族体育来源于农耕文明,作为一种社会文化逐渐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但其发展既有机遇,也存在多种挑战。近年来,普洱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民族体育资源开发不足、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传播力度不够等问题,虽然旅游产业逐渐兴起,但茶马古道周边民族体育仍存在古道资源闲置浪费、古道资源表面开发不当等问题[7]。整体来看,普洱市民族体育资源还未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只停留在传统的体育活动上,其经济价值还未得到体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也应该由单纯的娱乐向着益智健身等方面发展[8]。

2.影响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因素

影响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传承过程中自身文化内涵的缺失;外部原因则是受现代体育文明的冲击,传承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而传承者因为缺少对本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致使其不愿传承或拒绝传承,导致传承出现断层。基于此,少数民族体育逐渐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根基,逐渐远离当地人民的生活,大部分只存在于政府举办的少数民族体育赛事和当地的民俗节庆活动中,且参与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的人也越来越少。再者,随着新媒体以及新型娱乐活动的出现,以前少数民族喜闻乐见、愉悦身心的传统体育项目也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9]。目前,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逐渐淡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逐渐匮乏,文化自信心也逐渐丧失[10]。在开发过程中,忽略了对其精神文化内涵的挖掘研究,不能系统、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体育以及其生长的文化环境。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年轻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渐渐改变,无心去认识、了解本民族的体育文化,更谈不上自觉传承本民族的体育文化的意识,他们和本民族的体育文化的关系逐渐疏离,渐行渐远。例如,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采取口传身授的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物质的保障,现代年轻人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已经很少有年轻人具有文化传承的意识,自觉地承当起本民族体育的传承任务,这就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流失与断层的危险[11]。

(二)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应用于茶马古道文旅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1.深厚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底蕴

普洱市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资源,民族体育多以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在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开展。普洱市共有26个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普洱市有5个主体民族,分别是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大多以大杂居、小聚居的结构分布。在民族体育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体育也就具有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在普洱市,各民族的体育文化通过民族音乐、服饰、舞蹈、“互动式”体育活动等展现出来,如佤族木鼓舞、拉祜族打陀螺、傣族跳竹竿等。这既能满足游客欣赏民族美的外在需求,又能满足游客探索、了解民族体育文化的内在需求。

2.茶马古道文旅开发的优势

茶马古道是古代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叶和马匹交易的路线,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穿越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沿途是中国西南地区自然风光最秀丽的地方。古往今来,世界各地人士不远千里、纷至沓来,目的只为一览茶马古道深邃秀丽的自然风光,探索神秘的茶马古道文化。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百里茶道是茶马古道南北走向中的重要一段,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在普洱市,要想促进体育文化与经济的双向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地将少数民族体育应用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中,以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古道旅游彰显民族文化。

(一)加大茶马古道景区少数民族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少数民族体育场地可以依托茶马古道景区旅游资源,结合当地政府、各民族的具体情况开发设置,对体育场地进行统一规划,将其设置在景区的某一区域,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进行“路线式”集中展示。利用茶马古道长廊景区打造特有少数民族村落,将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集中到一起,融合本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形成原生态少数民族村。满足游客只游一地,便可感受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的心理诉求。

(二)开发相关人力资源

首先,少数民族传承者是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少数民族体育传承的情况而言,民族体育传承者对本民族的体育文化缺乏一定的认知,缺乏自觉传承文化的意识,致使传承下来的文化也缺少原本应该有的韵味。其次,相关部门对传承人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给予的保障较少,不足以支撑其进行民族体育传承。而民族体育旅游的工作人员也缺乏专业的培训,对少数民族体育的认识和了解不深入。而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演员表演的艺术性和专业性,以及导游与讲解员的表达、讲解能力对于茶马古道文旅产业都至关重要。为此,要充分利用当地高校文化传承的功能,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走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对于少数民族体育的新时代传承者,相关部门要给予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涉及民族语言、文化、历史和体育等方面的内容,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了解民族文化和旅游业务,掌握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相关内容,创新参与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讲解、表演、服务等培训。此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传男不传女”、家族内部传承的落后观念,也要正确认识,加强引导,使其放弃传统落后观念,增强创新意识,融入现代旅游开发项目中。

(三)开展少数民族体育体验式、观赏式旅游项目

目前,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享受,而“聚集式”的組织少数民族特有的体育项目表演活动,可以有效地吸引大量游人观赏、参与,精美的服饰加上纯手工制作的体育设施器材,会给游客带来感官以及精神上的愉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用假期和民俗节日进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基于此,将观光旅游与民族体育活动融合在一起,必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而要想吸引、留住游客,就需要丰富旅游地区的内容,满足人们的需求。

民族体育项目是民族风情的一个重要补充内容,且其多为参与和互动项目,游人在观看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项目中,获取参与的快乐。从实地调查了解,60%以上旅游者更愿意亲身体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目前,普洱市世居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可以开发为观赏式和体验式两类。其中,跳竹竿、高跷、陀螺、打歌、板鞋、鸡毛球(球用鸡毛扎制而成)、射弩、独绳秋千、跳芦笙等可开发为体验式项目;彝族摔跤、佤族的甩发舞、傣族舞蹈、瑶拳、伞舞、木鼓舞、象脚鼓等可以开发为观赏式项目。

(四)推动民族传统特色手工艺品的传承开发

要继承需要物质载体,最直接的物质载体就是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中所需要的器材,如陀螺、蹴鞠等,这些手工艺品不只是器材,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表现。当然,物质载体还包括少数民族服饰。比如,哈尼族人们穿的一种竹板制作的木屐,就是哈尼族服饰的独特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很多少数民族真正的手艺人多已进入老年人行列,他们多数在家含饴弄孙,致使人力资源严重浪费。若充分调动这些老年人的积极性,在景区制作并销售手工艺品,不但能够丰富地区旅游的民族特色,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还可以吸引游客,扩大消费,为少数民族体育融入文旅产业提供动力。

(一)经济叠加效应

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融入茶马古道文旅产业能够很好地带动古道全域经济发展。比如,把观赏及体验的文化项目纳入收益性项目,依旧有将近60%的游客选择付费体验,23%的游客会视费用高低进行体验。这就很好的说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融入茶马古道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政治叠加效应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是我国推进富民兴边、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实现有序性和持久性脱贫攻坚的保证,将民族体育文化融入茶马古道文旅产业,对政府推进富民兴边及实现乡村振兴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文化叠加效应

新时期,国家提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全域文化旅游新理念,其已成为研究热点。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融入茶马古道文旅产业,不但能够利用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以文促旅”;还可以将旅游产业作为载体来传承和彰显民族体育文化,实现“以旅彰文”。

要运用民族部落式的古道线路集群化等创新模式,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融入茶马古道文旅产业这个优势平台,不但可以打造出少数民族体育综合化、集群化的产业价值链,还可与古道文旅平台共赢,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区域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实现共赢。在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要依托茶马古道文化资本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巨大号召力,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融入茶马古道文旅产业,在景区内真实还原少数民族体育,着力打造原生态少数民族村落,让游客感受真正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气息。走出一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茶马古道文化长廊保护+全域文旅产业发展+民族文化振兴”等叠加式创新发展途径,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走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巩固少数民族脱贫攻坚成果,保护和发展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张斌,黄传兵.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1):119-121.

[2] 万宇,唐波,梁健.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4):87-91.

[3] 刘璐.茶马古道的历史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8, 40(4):401.

[4] 凌文锋,罗招武,木霁弘.茶马古道研究综述[J].云南社会科学,2018(3):97-106.

[5] 袁晓文,陈东.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及开发中的民族问题研究[J].思想战线,2015,41(3):65-68.

[6] 周瑞旎.以茶马古道申遗为例浅析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J].汉字文化,2019(6):159-160.

[7] 张锦,薛建新.文化交融视域下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40-41.

[8] 李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8):148-152.

[9] 杨福泉.茶马古道研究和文化保护的几个问题[J].新西部,2018(16):37-41.

[10] 屈植斌,高会军,李延超.裂变与重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路径演变与重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6):533-539.

[11] 邱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6,38(6):100-103.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婺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
全域旅游视角下荣成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浅谈摄影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助推作用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建议
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