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优化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漆玲玲邱超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路径高校

漆玲玲 邱超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

优化路径探索与实践

漆玲玲,邱超

(武汉大学 本科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教学平台既能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又能为师生提供适合教学活动开展的学习平台,对高校教学活动创新性提升具有很多帮助。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从加强网络教学的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平台建设力度,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加强校内教学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等方面探讨了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05-03

在信息化建设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作为教学创新的载体[1]。网络教学平台既能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又能为师生提供适合教学活动开展的學习平台,对高校教学提供很多帮助。为应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武汉大学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积极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在线教学,推动线上线下教育融通,全力保障教学质量。

一、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现状

教育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教学平台按照顶层设计、有的放矢、整合统一的原则进行建设。高校首先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整体功能设计进行总体规划、再分步骤逐步实施。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学校需求,以应用作为是否建设的标准,以运用促进建设。要对学校的所有软、硬件资源进行统筹和整合,促进资源和信息共享[2]。平台的功能设计包括课程管理、在线学习和教学管理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经历了从单一的学习资源库、一般学习管理平台、相对完善的平台到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这四个阶段,功能日趋完善,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更畅通[3]。

当前,很多高校进行了信息化网络教学的探索,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高校信息化教学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不同类型课程教学中的使用,造成了平台建设与信息化教学的脱节,教师不能为平台建设提供有效经验,导致平台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教学;高校平台维护和管理能力不强,信息化教学平台技术人员缺乏,平台日常建设和维护压力增大,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持续有效运转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教学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各部门之间未能做到高效协作和配合,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4]。

二、武汉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

(一)基本运行情况

武汉大学从2016年开始,以学校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教学管理单位以及各教学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建设武汉大学自有知识产权的“珞珈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旨在推动全校在线教育和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开展和普及。“珞珈在线”平台于2017年投入运行,在第三方公司的技术支持及服务下,已经平稳运行八个学期。平台支持教师(教师团队)自主建课,拥有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的多样化开展,教师教学数据、学生学习数据的智能化管理等多种功能。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台累计教师建设课程数达1648门次(包括教师独立建课、教师团队共建、克隆课程、映射课程),开设教学班级4922个,选课人数达176640人。其中,2019年全年平台访问总量达61,449,854人次。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全国各大高校无法正常开展新学年教学工作,在武汉的高校更是需要面临更加持久的疫情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大学当机立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等措施应对此种特殊情况。武汉大学以“珞珈在线”平台为依托,审慎启动“停课不停学”等一系列网络教学应急预案,在各方面的强大压力下保证今年春季网络开学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从2020年1月1日起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校内建课数量新增5031门(包括教师独立建课、教师团队共建、克隆课程、映射课程),新增教学班4699个,期间学生选课总数达189215人/次,截至2020年2月19日,平台访问量已达5634641人次,有效保障了教学的良好运行。

为应对巨大课程数据冲击,武汉大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积极响应教育部的相关精神,在第三方公司的技术配合下,及时启动任课教师“平台激活课程——虚拟教室开课”的教学模式,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操作流程,服务广大师生,在第三方公司的服务支持下开展了七场“延期开学”直播答疑培训,为线上教学做好全方位保障,网上教学平稳有序。

(二)现阶段建设存在的问题

武汉大学“珞珈在线”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是建设时间较早、影响力较大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之一。近年来,依托“珞珈在线”平台出现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教师(教师团队)建设的课程。武汉大学建设的“珞珈在线”平台已有五年的基础,“珞珈在线”平台中本校资源数量较多,课程建设完整度相对较高,教师基于平台管理、运行网络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基础,在信息化教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有不少可以优化加强的地方,具体体现在:

1. 学校管理信息对接的通畅性有待加强。目前“珞珈在线”平台由信息中心主抓建设,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等部门共同使用,在课程建设和学生管理过程中涉及信息中心、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多个部门,在工作职责、平台管理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沟通,保障教学工作得到及时检测和反馈。

2. 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有待提升。虽然武汉大学从2018年开始在教师中大力推广“一平三端”培训工作(从学校大范围培训到走进学院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但是仍有部分学院和教师没有意识到网络教学的重要性,不积极、不主动甚至抵触网络教学培训,不会使用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 平台功能扩展有待加强。平台课程分为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和其他单位的课程,但在平台里并未分区,进入平台后显得有些混乱;本科生课程分为校级建设的成熟的慕课课程、任课教师自建的较为成熟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和不成熟的测试课程,但是在平台的布局中,所有课程都被放在一起,无法区分。

4. 数据对接和导出、分析功能需要改进。目前“珞珈在线”平台与教务系统暂时无法对接,导致数据导入十分复杂且不太精确;数据导出没有分类别且数据庞大,耗时较长,影响数据的及时使用;数据分析方面,课程分布稍显混乱,尚未能清晰地分析统计每个学院的建课、开课、教学等实时情况,甚至是否为建设完整的课程都无法区分统计。

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网络教学的顶层设计

完善网络教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制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的网络教学推进方案,充分整合信息中心、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加强“珞珈在线”平台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完成各平台之间的自动对接功能,减少人力损耗。

(二)加强网络教学的制度保障

加强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认定标准,明确教学工作量认定,制订合理的激励政策,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学,推动新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三)加大平台建设力度

在满足现有教学功能基础上,逐步开发更先进的教学管理功能,以维护平台稳定为基础,增加“珞珈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扩展广度与内容深度。提升平台运营的稳定性,减少系统崩溃、网络卡顿等不良现象,改善师生的使用体验。提升界面操作的简便性,方便教师、学生、督导、管理人员等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操作。增强平台功能的个性化,提供“因课制宜”“因人而异”的功能,方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定制。

(四)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积极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教师将视频、课件、教案、习题、课外阅读文献等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加强MOOC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設,提升网络教学课程质量。引进国内外优秀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鼓励教师依托校内外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更多选择。

(五)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是推进信息化教学和平台建设的主体[5]。系统化、规模化地开展智慧教室、“一平三端”等相关培训,帮助教师熟练使用智慧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化工具等,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逐渐打造更多课程质量一流、教学效果良好,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教师(教师团队)自建课程。

(六)实现校内教学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

打通信息门户、“珞珈在线”、教务系统、图书馆电子资源等平台之间的信息连接通道,实现“管理-教师-学生”三个端口的功能和数据的共享与整合,实现教、学、管的实时联动与反馈机制,促进教、学、管的质量提升与维度扩展。

参考文献:

[1] 宋振超. “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变革的逻辑理路与出场路径[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06):56.

[2] 吴亚琦.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研究[J]. 品位·经典,2020(07):117.

[3] 卢伟杰,冯宗传.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模式的优化路径[J]. 新校园(上旬),2017(08):47.

[4] 万玛. 高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探究[J]. 教育现代化,2020,7(25):67.

[5] 姚珧,王俊爽. 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19,6(22):139.

(荐稿人:罗儒国,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路径高校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