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综合类大学教师教育发展之路

2021-09-10徐文会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转型

徐文会

摘  要:综合类大学是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具有办学规模大、学术性强,多学科、专业化水平高,设施设备先进,国际交流频繁等优势,但同时在教师培养方面也存在局限。因此,综合类大学发展时要突出自身的办学优势,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综合类大学应明确定位,树立精准的发展目标;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开放发展,在发展中求进步。探讨综合类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对策,提高教师教育的整体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综合类大学开设教师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综合类大学;教师教育;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117-04

我国综合类大学与师范类大学的创办和发展历经了一个由合而分、由分而合的发展过程。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待遇的提升以及综合类大学优势的突显,众多综合类大学趋向于开设师范类专业,致力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教师人才。综合类大学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多样的学科门类促进师范类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从而促进全社会教育事业发展。因此,对综合类大学办师范专业的探索十分必要。

一、综合类大学办师范专业的历史回顾

综合类大学是指学科比较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综合实力强大的高等学府。综合大学一般具有以下四个重要的特征:多学科性、基础性、学科融合化趋势、科研与教学并重[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逐步开始兴办高等教育,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早期的大学形式上是综合的,但实际大都承担着师范教育的职能,其中有一些大学在开办之初,甚至以培养师资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如上海南洋公学[2]。直至1949年,全国共有大学附设师范学院4所,大学及独立学院教育系28个[3]。

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综合大学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综合型大学的优势,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决定》出台后,部分名牌大学开始主动地向师范教育靠拢,或者开办师范教育专业[4]。

二、综合类大学开设师范专业的优势

第一,办学规模大,学术性强。综合类大学所涵盖的学科门类较为全面,对应每门学科也均储备了优越的师资条件和丰富的学术电子资源。我国著名教育家林砺儒把师范教育的公式写成“大学+师范” ,其意就在于强调,师范生首先应该达到大学的学术水平[5]。综合类大学开设的专业十分丰富,招生人数较多,学校的办学规模大,并且理学、工学等专业性强的专业在学校整体布局中所占比例较大,师范教育所具特色不突出。因此开设师范专业可有效结合综合类大学的特征,凸显教育专业所具有的优势,故而综合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和应用。综合类大学聚集大批优秀的学者,汇集着学者们的思想精髓,学术性较强。综合类大学一般都有一批知名学者,是学校学术和地位的象征。首先,大学有较浓厚的学术氛围,带动师范生将学术理论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其次,综合类大学可采用导师制,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鼓励创建更多师生互动的平台,从而营造良好的向学风气。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可开拓师范生的眼界和思维,使其从不同的视角领略到专业的特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最后,综合类大学开展教师教育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学术性,挖掘综合师范院校所具备的教育资源。

第二,多学科性,专业化水平高。综合类大学学科门类多,文理科兼具,利于师范生建构扎实的知识基础,提高社会的适应性和相关学科的理解力,提升学生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多学科、多样化的教师队伍为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综合素养较高的教师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综合类大学教师队伍由大批专业的教师构成,他们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素养更高的师资队伍。

综合类大学的专业性更多体现在教師自身的专业素养上,各个领域的专业老师都可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师范专业的学生。同时教育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这是要求教员通过持续研究获得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6]。综合类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工作,利用已有的专业资源,将学生培养为专业领域的人才,同时开设师范专业,为师范生提供专业化知识与技能。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大学开设教师教育时,要兼顾教师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更好地体现学校发展的专业性和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化。

第三,设施设备先进,国际交流频繁。设施通常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综合类大学硬件设施完备、条件优越,规模大、场地宽敞、教学设备先进,能为教育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学校经费充足,可添置先进的设备,部分实操性强的专业需要借助设备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把握度。综合类学校的软件设施为教师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方便,故综合类大学创办教师教育专业可以借助原有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综合类大学在校际交流方面较为频繁,应充分吸收国际和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最前沿的教育技术,汲取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先进、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发展战略。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实践基地间的互动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综合类大学应搭建起教师教育与实践基础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教师教育也能为综合类大学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经验积累,综合大学开办教师教育是双向互利的过程,利于激发两者的发展潜力。

三、我国综合类大学开设师范专业的局限

(一)综合类大学缺乏开展师范教育的教师和经验

我国综合类大学既有理科专业,也开设了文科性质的学科,短时间内难以汇集一批具有师范教育经验的教师。师范生的培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课程,也包含口语、钢琴、书法和声乐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高。近几年来,对师范生的要求逐渐提高,综合类大学缺少师范生培养模式和个人培养方案,学生只有经过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对师范生培养的重视有待提升

综合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但在教师专业化的培养方面重视程度还需加强,认为师范生的课程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相应学科的教育,就能培养出教师。在综合型高校中,非师范专业和师范专业并存,学校领导及教师在思想上往往容易“厚此薄彼”,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7]。

综合类大学开设师范专业有巨大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困境。综合类大学要把握好自身的优越性,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正确应对存在的问题,挖掘潜力,蓄力发展。优势和劣势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换,综合类大学要正确认识师范专业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建构综合类大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和发展模式。

四、综合类大学开设师范专业的未来展望

高水平综合类大学开展教师教育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如何“谋求”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和谐统一[8]。学校中的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不能简单相加,而应将二者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教师教育立足于学科专业发展之上,其发展依赖于综合类大学学科专业;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也要建立在教师教育专业基础上,实现高水平的综合类学科专业与高品质的教师教育协同发展。

(一)正确定位,树立精准的发展目标

教师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业,不应仅能完成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修改、考试及课后辅导等基本的教学环节,还应学会观察学生、分析学生身上的问题,帮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综合类大学在开设师范专业的过程中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学科的作用,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

充分认识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能够促进国家繁荣昌盛,同时为国家的富强提供了保障。学校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国家高度重视对师范生培养的同时,综合类大学要认识到师范生对于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价值,加大对师范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给予师范生教育教学的必要保障。综合类大学领导层应转变原有的观念,认识到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师教育融合发展的优势,将教师教育有机地嵌入原有的学科建设之中,建构两者互利共赢的局面。

首先,重视教师的师德和师风建设。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限工具进行教学的人[9]。独特的人格就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的品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方面则需要综合类大学开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师范生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氛围,各类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其次,加强对教师师德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培训标准。综合类大学应定期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活动,在活动中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倡导教师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后,综合类大学应创立师德师风考核监督制度,强化教师对自身师德的自觉性,通过自我评价规范教师的行为。

(二)与时俱进,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

高等综合类学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可根据学科特色和学校的实力开展教师教育,坚持多样化发展的原则,坚持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扩大办学规模和办学模式的多样性。

1. 坚持培养目标的多样化。综合类大学要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各级教育培养所需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推动综合大学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发展;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浓厚学术氛围的价值,鼓励师范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创新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综合类大学在制定学生培养目标时应坚持多样化原则,从长远的视角去看待学生的发展与成长,鼓励学科专业学生与师范生主动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

2. 办学形式的多样性。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提升自己的学历,但学校的招生规模有限,部分有“特殊天赋”的人被拦在学校之外。综合类大学应申报成人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为更多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有的综合类大学通过合并地方师范院校构建教师教育学院,还有的师范大学扩展为综合类大学开办教师教育学院以培养教师[10]。综合类大学应注重学校融合发展要求,探索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推动综合类大学教师教育管理和发展的现代化。抓住发展机遇,将学科专业和教师教育整合起来,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录制线上课程传播教师教育经验,更好地探寻综合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的路径。

(三)开放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与进步

综合类大学教师教育是学校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的发展过程,学校在发展中应始终秉持开放性原则。校际合作将学校的各种资源和要素相互补充、相互交织和相互支援[11]。综合类大学教师教育中应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吸收其他院校的优势,同时推广自己的办学经验以促进综合大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科技促使国与国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教育也在科技浪潮中互相碰撞。开放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项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12]。国际间院校的交流能汲取养分,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推动综合类教师教育稳步发展。综合类大学可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强大实力,结合优秀校友分布广泛的优势,加强和推动与国际一流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技术,创新自身的办学理念。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未来规划中,需要丰富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和机制,增强交流与合作的特色[13],通过与他国互派留学生、进修教师等方式相互学习,促进综合类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密切联系国内师范院校。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如教育部直属的六大师范院校具有创办教师教育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大部分高校在“共建、調整、联合、合并”等发展方针的驱动下加大与其他院校的合作力度,成为高等教育壮大实力的一种重要趋势。综合类大学在开设教师教育初期,会出现缺乏从事师范专业的教师和相关经验等问题,而师范类大学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可为综合类大教师教育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可操作性强的举措。师范大学可向综合性大学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借助综合类大学的先进教育设备;而综合类大学可探析师范大学的办学之道,找到适合综合类大学教师教育的路径,形成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两类院校双向驱动、互利共赢的格局。

五、结语

综合类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是培养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类大学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存在部分局限,如何解决现实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孙莹莹. 综合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D]. 新疆:石河子大学,2011.

[2] 季学军. 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培养体系演变与借鉴[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05):67-68.

[3] 沈美媛. 综合性大学举办师范教育的思考[J]. 江苏高教,1998(06):56-57.

[4] 段艳霞. 综合性高校办理教师教育的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2.

[5] 周川等. 百年之功[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29.

[6] 赵娜,高婧. 高水平综合大学办教师教育的命理、内涵与路径[J]. 教师教育论坛,2019(09):21.

[7] 段艳霞. 综合性高校办理教师教育的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2.

[8] 孙二军,李国庆. 高师院校“学术性”与“师范性”的释义及实现路径[J]. 高教探索,2008(02):31-33.

[9] 章婧. 培养教师良好的自我意识:教室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J]. 现代教育论丛,2010(04):31-33.

[10] 段艳霞. 综合性高校办理教师教育的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2.

[11] 张涛,杨春芳. 从大学职能探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7):70-71.

[12] 高杰欣,张淼,卢悦. 教育信息化建设校际合作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4(03):28-29.

[13] 蒋凯.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挑战与战略选择[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2):28.

(荐稿人:郝明君,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地方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地方高师转型的归因、模式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