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及英译研究

2021-09-05杨海英周密

关键词:概念隐喻翻译方法

杨海英 周密

摘 要:政治语篇的翻译过程中概念隐喻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以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重要讲话中英文两个版本为语料,在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结合映射路径对其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析。所选取的10篇重要讲话中概念隐喻可分为三大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根据使用频率,本文对其中频繁出现的建筑、家庭、旅行、机器、人体和植物六个子类别概念隐喻进行了映射分析和翻译方法解读,发现映射路径的不同直接影响着翻译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概念隐喻;政治语篇;映射分析;翻译方法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相关政治语篇的英译至关重要,其中概念隐喻的翻译更应引起足够重视。如何借助政治语篇的外宣作用促进不同文化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如何准确地将中国声音传递出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本文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重要讲话》)为素材,以权威的译本为参考[1][2][3],对其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及其翻译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总结中西方文化及表达的差异,以期为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一、概念隐喻与政治语篇

美国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并指出,“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4]153。”概念隐喻是指以隐喻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概念,本质就是用一个事物去经历和理解另一个事物,目的在于对隐喻的意义进行推理和评价,最终认识新事物。

政治语篇通常用于表达讲话者的政治立场。为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政治家们常常运用概念隐喻以简化和阐明复杂的概念[5]。Jeffery教授认为“隐喻为政治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方法[6]。”语言学家Thompson所写的一篇论文《没有隐喻的政治就像无水之鱼》(Politics without metaphors is like a fish without water.)题目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概念隐喻在政治领域中的重要作用[7]。

二、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分析

Lakoff & Johnson根据不同的源域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

(一)结构隐喻

胡壮麟在《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指出结构隐喻的重要性。结构隐喻是指通过一个概念来建构另一个概念,通常这两个概念的认知域有所不同,但它们在结构上保持不变,且各自的构成呈现有规律的对应关系[8]。结构隐喻使抽象的政治演讲深入浅出,增强了政治语篇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结构隐喻运用频率较高,借助结构隐喻创造不同的生动形象,引起人们的联想并产生共鸣,从而使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容易被沿线国家民众理解和接受。

结构隐喻可以进一步分为十个子类别:旅途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疾病隐喻,机器隐喻,天气隐喻,歌剧隐喻,体育隐喻和音乐隐喻。习主席《重要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建筑、家庭、旅行和机器四种结构隐喻。

1. 建筑隐喻

语言学家认为建筑隐喻是通过隐喻把建筑物的概念映射到社会或国家的建设中。《重要讲话》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建筑隐喻关键词有:窗口、桥梁、平台、渠道、基石、建立、开创、开辟、架设、架起、搭建等。这些词组激发受众认知结构中“建筑物”概念,从而形成“经济发展是建筑”概念隐喻。

建筑物的概念映射能够使受众感知到实现“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切实利用好合作平台,促进人文交流,打造共赢的“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

2. 家庭隐喻

“家庭”这个词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它意味着和谐、团结、友爱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靠和相互支撑。中西方文化中,家庭均传递着团圆和幸福的信号。因此,家庭隐喻在中西方政治话语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家庭、家园、朋友、伙伴、伙伴关系”等词语激发目标受众认知结构中“家庭”的表层架构,通过家人、朋友、伙伴、团结协作等位素,实现“经济发展是家庭发展”概念隐喻。

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经常使用家庭隐喻,通过“家庭”这个民众熟悉、易懂的概念映射到“发展、合作”这个抽象、难懂的经济和政治术语上,表明中国非常重视与我们合作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和真诚的友谊,我们要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如同一家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3. 旅行隐喻

在源路径目标图像架构中,长期有目的的活动被视为一次旅行。旅行隐喻是一个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或目的地的有目的的空间移动行为。在政治语篇中,政治演讲者的行动目的可以概念化为旅行者的目的,即人们通过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沿着一条小路前往目的地[9]。旅途隐喻意味着为实现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社会努力。其常用喻体包括起点、步伐、道路、脚印、征程、大道等。

《重要講话》中习主席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视作旅行的目的地,“一带一路”倡议正如旅途中的向导,在走向“康庄大道”的途中,会有“新起点”和“终点”,会有“山峰”和“险滩”,需要我们“步伐”坚定,大胆变革创新,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如上表所示,“新起点”映射“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发展带来的新契机,“山峰”和“险滩”是旅行中会遇到的困难,映射“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过程的困难和潜在风险,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经济社会发展是旅程”概念隐喻,展现出中国作为倡议提出者的大国形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始终起着引领作用,努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通合作,带领各国奔向发展的“康庄大道”。

4. 机器隐喻

机器隐喻是中国政治语篇中所特有的,主要存在于“国家是一台机器”这一隐喻中。习近平主席将抽象的发展问题通过“总钥匙”“重要引擎”和“强大动力”等词汇生动化、形象化。

根据经验,我们都知道运行一台机器钥匙、引擎和动力的重要性。通过使用机器隐喻,习近平主席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国家间的合作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在于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机器隐喻既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又激发起广大民众的认同感,很好的传递了中国的发展观。

(二)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是人类认知概念系统的基础,是指人们将抽象复杂的思想、情感、状态、心理活动等无形的概念看作可以进行推理、量化和范畴化的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将一个概念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的认知过程[4]25-40。本体隐喻包括人体隐喻,植物隐喻,水隐喻,容器隐喻,金属隐喻,圆形隐喻,动物隐喻,图片隐喻,文章隐喻和其他本体隐喻等十个子类别。习主席《重要讲话》中用到了大量的人体隐喻,植物隐喻,水隐喻和动物隐喻。

1. 人体隐喻

古希腊哲学家Protagoras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Lakoff和Johnson于1999年提出“体验哲学”思想,即人类对外界概念的认知是通过对自身身体构造的体验,特别是通过意识、思维和肌肉运动能力而获得的[9]。概念隐喻的使用过程中,人体器官或部位常常被用来认知和感受其他领域的隐喻概念。

这些词组激发受众认知结构中的“人类”表层架构,从而形成“经济发展是人的发展”概念隐喻。“心”是人类生命的核心,心与心的相通是交流的最高境界。“血液”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将“金融”比喻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受众认知和演讲感染力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2. 植物隐喻

植物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事务,植物隐喻过程中,人们通过植物的有机生命体征来理解人类的某些特征和行为。植物隐喻是习近平演讲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他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植物隐喻的常见隐喻关键词是用来表达社会发展的土壤,根,花,果实,种子等。“生根发芽”“根植于土壤”“百花齐放”“开花结果”等词激起“种植”架构,人们在认知框架中将“花,果实,种子”等位素投射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是种植”概念隐喻。

合作的种子需要在人们的心中播下,最终将生根发芽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架构“经济的发展是植物的发展”概念隐喻,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通过合作各国将拥有更多互惠互利的美好未来。

(三)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源于人们的直接身体经验,是指在同一个概念系统内部,各元素彼此相互组织,遵循空间定位如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边缘之类的方位自相组织起来的[10]。Lakoff指出,源域的空间结构即空间映射到目的域,使抽象的目的域具有意象图示的基本逻辑[11],如“多为上,少为下(MORE IS UP./LESS IS DOWN.)”“好为上,坏为下(GOOD IS UP./BAD IS DOWN.)”等。方位隱喻在《重要讲话》中也被广泛使用,可概括为上/下隐喻,前/后隐喻和中心/外围隐喻六个子类别。如讲话中“登高望远”“登高赋新诗”“乘势而上”“上下求索”“高标准”“高质量”“降低关税水平”等上下隐喻体现出“向上是多、向高是好”的空间方位,表达了我们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期待,对项目建设的严格要求。“携手前行”“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等前/后隐喻体现了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毅力和信心。“全方位对外开放”“努力创造正面外溢效应”“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等则体现了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开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决心。

三、概念隐喻的翻译方法

主体、喻体和喻义是隐喻的三个必备条件。通常情况下,喻体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事物。隐喻是在喻体和主体之间存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将喻体的特征映射到主体上,从而实现意义转移[12],也就是激发受众从始源域转移到目标域。隐喻映射的方向不可逆转,因而具有不可逆性。概念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译者用目标语重构源语文化模式,将源语篇章中所表现的文化认知方式用目标语传递到目标语篇章中去的文化移植过程。译者在重构源语文化模式过程中,通常会有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喻义,要么重塑其主体形象,要么修改其喻义,要么将喻义和主体进行结合[13]。基于以上选择,概念隐喻的翻译方法概括起来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直译,传递其喻义;(2)意译,不保留隐喻,以忠实原文意义;(3)直译与意译兼用。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直译与意译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两种翻译方法。

(一)直译

简单地说,直译就是保留源语喻体,将源语中的隐喻完整地翻译过来。当隐喻在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中语言形式一致、内涵统一时,采用直译法,可直接移植源语的喻体形象,传递给译文读者,既可以达意,又保留了比喻的生动性,做到“神形兼备”。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重要讲话中经常用“窗口”“桥梁”“平台”“基石”等建筑隐喻表达合作的良好机遇、广泛空间和坚实基础,其目标域英译基本和始源域意思相近,可以直译成windows,bridge,platform和bedrock等,而其动词“架设”“打开”“打造”等根据搭配需要相应直译为open,establish,build,create,develop等;如:

例句1. 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

We need to build bridges for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different cultures.

例句2. 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These ancient silk routes opened windows of friendly engagement among nations, adding a new chapter to the history of human progress.

例句3.我们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

We must develop an open platform for cooperation.

另外,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步伐、脚印、征程”三个旅程隐喻词组使用的频率也较高,形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改革发展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可直译为step和journey。如:

例句1.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A firm first step has already been taken in pursu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例句2. 雁栖湖是一个有历史沉淀的地方,是一个启迪思想的地方,也是一个开启合作征程的地方。

Yanqi lake is an inspiring place with a rich history. It is a good place to start our journey of cooperation.

例句3. 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大道上。

It will be a journey full of hope.

习近平主席在他的外交演讲中经常使用家庭隐喻,表明他非常重视与我们合作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和真诚的友谊,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伙伴”“伙伴关系”,直译为“partner”和“partnership”,其次是“朋友”和“家园,家庭”,直译为“friends”,“home或family”。

从以上分析可见,建筑隐喻、旅程隐喻和家庭隐喻三种隐喻主体和喻体在中西方文化中,人们的认知基本相符,内涵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经过隐喻映射得到的认知也是相同的,因此比较适合采取直译法。

(二)意译

所谓意译就是翻译原始文本的思想,而不是原话的翻译方法,只保留原文内容,不保留原文形式。当目标语与源语无法用同样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这种情况下,一般应采取意译。正如世界著名口译理论家塞莱斯科维奇所说: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意义。翻译的功能是转达意义,而语言只是理解意义必不可少的条件[14]。想要真正做到“意译”,必须在正确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对原文结构进行调整,用规范目标语加以表达。如:

例句1. “一带一路”建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

We are at a fresh starting point, ready to embark on a new journey together.

例句2. “一带一路”建设将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让人类文明更加绚丽多彩。

As a vehicle that facilitates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the Initiative will promote mutual learning and add splendor to human civilization.

例句3. 中國倡议主办这次高峰论坛,目的就是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China has proposed and is hosting the Forum precisely for the purpose of extensive consultation on cooperation, joint contribution to the cooperation platform and shared benefits of cooperation by all parties involved, to make sure that our peoples become better-off as a resul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例句4. 规则和信用是国际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石。

Rules and credibility underpin the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例句5. 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许多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

Infrastructure is the bedrock of connectivity, while the lack of infrastructure has held up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countries.

例句6. 我们将努力营造多元参与、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局面。

We commit ourselves to people-to-peopl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hat feature diverse forms and wide participation.

如上例所示,习主席演讲中所用的人体隐喻如“站在新的起点”“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造福各国人民”等动作短语的目标域基本和始源域不相似,翻译过程中宜采取意译和省译结合策略,分别译为at a fresh starting point,facilitates communication as a vehicle,become better-off等。而“百花”“瓶颈”“基石”等名词短语则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进行词性的转换,灵活处理,用动词“underpin”来表达其原文基石所起的“支撑、加固”作用,“瓶颈”用hold up表达其原文阻碍,妨碍的意思,“百花”则译为diverse forms而不是numberless flowers,因为此处“花”非花,“百花”实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局面。可以看出,由于不同语言文化隐喻映射的不对等性,当隐喻形象难以被目标语受众理解时,选择直译法只会令读者不知所以,此时宜舍弃原文喻义,改用意译、省译等方法,以忠实原文意义。

(三)直译与意译兼用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语境、文化等,但通常情况下,翻译时到底应该使用直译还是意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选题,而是要在理解原文内容、语境和风格的基础上,结合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最终达到准确呈现原作的目的。如:

例句1. 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These pioneers won their place in history not as conquerors with warships, guns, or swords. Rather, they are remembered as friendly emissaries leading caravans and sailing treasure-laden ships.

例句2. 這段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Th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silk routes teaches us that geographical distance is not insurmountable, and that we need only take the first courageous step and follow the path leading towards one another to embark on a journey for friendship, shared development, peace, harmony, and a better future.

例句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As the old saying goes,“Peaches and plums do not speak, but they are so attractive that a path is formed below the trees.”

例句4. 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

For a country, opening up is like the struggle of a chrysalis breaking free from its cocoon.

例1中,“战马”“长矛”“坚船”“利炮”“驼队”“宝船”这些词组如果对等译出,势必造成译文啰嗦冗长,有伤政治演讲抑扬顿挫、简洁有力的节奏和风格,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将上述代表战争的词组用几个代表性的词warships,guns,和swords概括出来,将“驼队”“宝船”糅合到一个完整的句子they are remembered as friendly emissaries leading caravans and sailing treasure-laden ships。后面三个例句中主要涉及成语的翻译,成语是不懂中文的人的理解难点,如果完全直译,只会让人对译文莫名其妙,如果全部意译,又会失去原文的精炼性、形象性。翻译时,直译法译出源语和目标语对等的部分,意译法处理目标语的理解难点,“相遇相知之路”译为a journey for friendship,“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英译保留其中西方人熟悉的植物隐喻“桃李”,其他部分意译为they are so attractive that a path is formed below the trees.“破茧成蝶”的翻译中“茧”和“蝶”采用直译法,将成语的意思意译为struggle,形成译文the struggle of a chrysalis breaking free from its cocoon,既保持原文成语简洁精炼的风格,又形象生动,意思也清楚明了,从而使译文通顺、地道。

综上所述,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翻译受到映射路径的影响,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翻译目的、文本性质、读者类型和作者意图等,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正确传达其喻义,使抽象晦涩的政治语言生动化、形象化,更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译文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功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重要讲话[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中国日报官网http://language.chinadaily.com.cn/a/201904/28/WS5cc4fc9ca3104842260b8d0b.html.

[3] 岑玥.变译理论下汉英外事同传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4]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 霍明杰.翻译过程中的概念隐喻[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20(4):66-72.

[6] Jeffery,M,&Albert,N.K.Metaphor: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M].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Publishers,1996.

[7] Thompson,S.Politics without Metaphor Is Like a Fish without Water[C],1996.

[8]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 Lakoff G,Johnson M.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M].New York: Basic Books,1999.

[10] 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y Reveal about the Mind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69.

[11] 朱红英,吴唯.英汉社会话语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跨文化翻译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7:61-62.

[12] 丰丽荣.试从认知的角度论隐喻和翻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1):118-119.

[13] Newmark,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13.

[14] Charteris-Black J.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93.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翻译方法
民俗旅游资料日译方法探讨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