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生习作积累之三步曲

2021-09-03滕月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源泉习作

滕月芳

摘 要:“作文难,难作文。”当今的作文教学遇到了瓶颈,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乐于写作,应从丰富学生的习作源泉入手。本文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取生活之源”“搭建平台,情动辞发——激表达之欲”“搜练古今,博采众长——储习作之‘才”三方面,阐述了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丰学生习作之源,促学生在厚积薄发中快乐习作。

关键词:习作; 源泉; 厚积薄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049-0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谈“文”色变,在老师的“威逼”之下才万般无奈地提笔写文。所以在大多数同学的习作中假话、套话、空话泛滥,让人感觉“千人一面,千口一词”。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更是惧“文”,究其原因,他们在习作时头脑空空,“无米下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可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来呢?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心灵的体验,情感的震撼。正所谓“言为心生,心生而言立,情动而辞发。”因此,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丰学生习作之源”为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累、感悟。学生有了“厚积”写起作文来才有心可表,有情可抒,他们的习作才能绽放个性。

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取生活之源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因此,我们教师要打破封闭的模式,给学生松绑减压,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关注生活,观察自然,探索实践,启发他们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把无穷的“源泉”化为不竭的“活水”。

1.撷取生活之花

日常生活中,惊天动地、永载史册的大事不多。但就是那些看来平常的生活,构成了鲜活灵动的生命和绚丽多彩的人世,蕴含着耐人咀嚼的浓厚意蕴。而这些就是习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修炼“火眼”“灵耳”和“慧心”,引导他们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机智去重组生活中的点滴浪花。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有多少人和事令人感动与难忘: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妈妈在饭桌上为自己夹菜的情景;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儿小事产生的磨擦;成功之后的雀跃……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在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也就在身边: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的荒地建成了幢幢洋房;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一次改选、一场游戏、一句话语,只要做了生活的“有心人”,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的素材。

2.观察自然之妙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的确,大自然是人生最美的课堂,它以神奇的笔锋为我们创造了多彩美妙的世界,那婀娜多姿的花草,悦耳动听的虫鸣,千奇百怪的山石,波澜壮阔的大海,绚丽多姿的云霞,细如牛毛的春雨……这些自然之美,四时之景,无不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教师要常带同学们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看绿树、听鸟语、吸芬芳、享甘露,引导他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四季万物的美;用稚嫩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喜怒哀乐;用奇异的情去编织内心五彩多姿的梦。2018年初下了一场大雪,那时正放寒假,透过窗户望着银装素裹的天地间,晶莹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迷人的江南雪景让人沉醉。但此时的我更多的是遗憾,如果能带我的学生一起赏雪就好了。登陆家校路路通,我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欣赏这冬日的雪景,1、2、3,我们一起来到阳台上,享受雪为我们带来的快乐!开学后,我们交流感受。”本是一件遗憾的事,可真没想到,开学第一天,许多同学急着把习作交了上来。翻开他们的习作本,生动清新的语言流于笔端,他们有的着重描写了雪花飘落时的动态之美、有的着力刻画了白雪皑皑的静态之景、还有的写了雪后玩耍的快乐。读完学生的习作,美妙的雪景跃然眼前。

3.瞄准活动之丰

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好几次大型活动,诸如趣味浓厚的“体育节”、丰富多彩的“艺术节”、趣味横生的“非遗文化节”……为此师生洒下了不少汗水,收获了许多精彩,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咀嚼了失败的痛苦。这些活动中产生的大量鲜活的习作素材,我们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去捕捉。就拿本学期我校开展的“体育节”来说,“8字跳长绳”比赛、“磨石子过河”、“男、女男球赛”、“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长跑比赛、“春季田径运动会”……哪一项活动,学生不是浸润其中,运动员拼搏,拉拉队助威,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在比赛中我有意拍下学生活动时的细节,如动作、神情以及围观者的种种表现。利用课余时间播放给学生看,这些画面激起学生热烈的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语言思维的积极性。在生生语言的碰撞中,他们的体验更富情感了。在学生笔下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比赛场面跃然纸上。

二、搭建平台,情动辞发——激表达之欲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语文教师仅仅引导学生学会从现有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努力地给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使他们在体验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感受,再指导他们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和由此产生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情动而辞发”。

1.善捉偶发事件

学校是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如早操时一位同学突然晕倒了;上着课一只小蜜蜂飞进了教室;同学打架把玻璃砸坏了……你可别小看这样的“意外”,这些事给学生的情绪带来很大波动:兴奋、激动、失望、痛苦。它们都可成为宝贵的资源,成为有价值的“真实素材”,如果我们教师能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时机,有效利用,往往会给作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班长急冲冲地走进来告诉我,班中的两个调皮鬼玩水枪,把衣服都弄湿了。我扔下笔就往教室跑,一看两个“肇事者”像两只“落汤鸡”一样坐在位子上,有些同学的书也被他们喷湿了。我顿时火冒三丈,但转念一想,发火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何不抓住这个偶发事件,组织学生讨论对这件事的看法。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大多谈了这件事的后果,特别是几个“受害者”更是滔滔不绝。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午间应该到操场上做一些文明的游戏,适当调节调节自己的神经,危险的、有害的游戏坚决不做。达成共识以后,我让学生以“他们闯祸了”为话题进行即兴作文,发表对此事的看法。

2.巧创习作情境

俗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表”。自然,学生作文也同理,有所见、所闻就会有所感,才能“情动辞发”。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之中,点击学生情感兴奋点,引发情感倾吐与交流的欲望,让学生在生生、师生情感自由交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习作“老师不在时”,但我班学生从来都没有老师不在时的体验,为此我做了这样的决定,故意晚进教室10分钟。透过教室敞开的后门,我远远地关注着教室里的动静,一开始,学生们很安静,2分钟后见我还没进教室,他们就按耐不住地开始交流起来,不一会儿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捣蛋鬼小朱跳起了猴子舞、调皮鬼小韩主动当起了“侦察兵”,离开位置跑到讲台桌东张西望……10分钟后,我故意让“侦察兵”发现了我,一声“老师来了!”把学生们吓得丑态百出。当我站到讲台前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是不是经常和我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能不能把刚才的精彩‘表演讲给我听听?”同学们没有受到批评,胆子放大了,把他们刚才的种种“精彩”一一供出,一篇篇精美的习作在笔尖流淌。

3.紧抓教材资源

我们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给学生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我们教师可以在这些言虽尽,意更浓处寻找写作契机,为学生寻找更为广阔的写作源泉。课前,我会让同学们认真研读每篇课文的特点,不拘于形式、篇幅,或扩写、或改写、或续写、或评论,坚持3—5分钟的练笔活动。如赏完古诗《山居秋暝》,学生仿佛看到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仿佛听到了石上清泉淙淙的声音、浣女归来喧闹的笑声。学生的“情”完全融入了诗境中,我趁势我对学生说:“《山居秋暝》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这一幅幅的画面已在同学们的脑中,你们把这些画面写出来吗?”。丰子恺先生的《手指》是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散文,语言风趣幽默。全文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五根手指各有不同。在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总结2~5自然段的相同之处,学生很快發现,这些自然段都是先写姿态,再写作用,都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由此铺垫,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出来,七八分钟后,一段段风趣幽默的语言出炉了,鼻子、眼睛、耳朵在学生的笔下有了个性。

三、搜练古今,博采众长——储习作之“才”

古人说:“词源笔下三千牍,武库胸中十万兵。”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有了深厚的语言积淀,下笔时才能文思泉涌,妙笔连珠,才能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理想境界。

1.广采“花蜜”,垒仓储

鲁迅有句名言“读书如蜜蜂采蜜,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更多的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不论是教科书,还是课外书;不论是意境优美的散文,含蓄隽永的诗歌,还是引人入胜的故事,寓理于事的寓言,均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在课内阅读中,我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让他们在读背中培养语感,在读背中熏陶情感,在读背中积累妙语佳句;每节语文课前,我都会要求学生背诵五首唐诗宋词,以此扎实学生的文学素养。课外阅读更是学生积累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对文章精彩的词句圈圈画画,特别精彩的就让他们摘抄在“采蜜本”,对感受较深的文章,鼓励他们写“读后感”。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班中定期评比“阅读博士”“采蜜之星”。我还在班中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书源。每周二的最后一节课,是我班集体读书的时间,我会选择一些名篇佳作让学生读后评议,在师生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不仅能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更能掌握一些写作的技法。

2.日记“长跑”,共评议

日记是重要的生活记录,是自由表达的一种方式。对学生而言,日记更是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是他们记录灵感的宝库。“日记长跑”是我班一直坚持的一项语文活动。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好两本日记本,一本是私密的写好后自己保管,一本是参加班中“日记长跑”的。我让学生按前后座位每四人组合成若干个长跑接力小组,学生写好日记后,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顺序交换传阅,在读完日记后,要求合小组之力,在所读日记后写上评语,如有兴趣还可以对其他学生写的评语进行评价。我规定日记得了“A”可以得一颗“星”,评语得了“A”可以得2颗“星”,每一个月评比一次,获“日记长跑”冠军的小组,我奖励给他们一本书。“日记长跑”活动逐渐成了我班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学生都表示,比较一个人单独写日记来说,他们更喜欢这样的方式。通过这项活动,加深了学生间情感的交融,更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素材的捕捉,对语言的积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好文章的关键就是善于积累,积累是“语言表达”的仓库,是创新的基础,厚积薄发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实践证明,我们教师只有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语言积累,丰了他们习作的源头活水,学生笔下,才会自然流淌出闪烁着“秋实”光彩的文字。

参考文献:

[1]熊生贵.新课标:做行动研究者[G]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P46~69

[2]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P116~128

猜你喜欢

源泉习作
轻型无人机起落架摆振问题简析
你永远不知道身边有多少快乐源泉
超市也是快乐的源泉
欢喜冤家放大招
千奇百怪的气体
习作展示
习作展示
动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