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阿笎有关的记忆碎片

2021-09-02禾雨

中学生博览 2021年14期
关键词:舍友宿舍高三

禾雨

我和阿笎初识于一场让我尴尬到想当场蒸发的乌龙。

那是我们升上初中的第一天。早上班主任做了自我介绍后匆匆安排了座位,吩咐我们下午从家里带大扫除要用到的工具,大家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9月的太阳经过了一个暑假依然热力不减。我顶着烈日走到学校,进了教室依然汗如雨下。班级里的人到的不多,但我的同桌已经未了。热到发蒙,我一屁股坐在座位上,顾不上和同桌友好地打个招呼,就掏出纸巾开始擦汗。等我冷静下来,才发现同桌不停地转过头看我,似乎在伺机搭话。

“嗨,今儿这天可真热哈。”我抛出一句标准的话引子。

同桌缓缓地点了点头,眨了两下眼睛:“是哦

“你怎么带了水桶呢?”我瞥见她脚下有一只小红桶,“早上老师明明让我们这一排的带抹布呀?”

她露出一个复杂的表情:“我们这一排是要带水桶的……”

我马上反驳道:“不可能l我听得清清楚楚的,就是抹布啦绝对是你搞错了”

她又点了点头,接着怪不好意思地小声说道:“同学,你看看你是不是坐错位置了?”

这个“同桌”就是阿笎。那天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脸盲症已经达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而后的三年里,我与阿笎的座位一直保持着远程距离,也并没有什么契机让我们成为朋友。直到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得知我们上了同一所高中,才互加了好友,相见恨晚似的开始哔哩吧啦聊个不停,好像要把整个初中没聊的天都给补上。

到了新学校,我和阿筅虽不在同一个班,却顿有“相依为命”的感觉。我们都第一次远离家人在外求学,学习与生活各方面的不适都是相通的。于是我们一起想家,一起谈心,也一起散步,一起吃饭。

说到一起吃饭,刚开始我和阿笎吃的根本就不是正常的饭,是面包。我们在家吃干饭都习惯配汤,而学校食堂只有寡淡如水的免费紫菜蛋花汤,食之无味,弃之又吃不下干巴巴的米饭。于是我们连着吃了一个礼拜的面包,颗米未进,水也喝得少之又少。然而胃始终是中国胃,最终导致的后果我就不细说了,懂自懂,反正也就是平平无奇地狂吃了三四斤的香蕉和雪莲果罢了。而后饭菜再不合胃口,我们也只能往肚子里咽了。唉,大概这就是成长吧。

因为离家实在太远,我们就连周末都住在学校里。周五放学后,看着舍友们一窝蜂回了家,宿舍空荡荡,却总是让我觉得房间里不止有我一个人——这就是恐怖片看多了的下场。征得舍友同意后,我便让阿笎周末来我宿舍睡觉。吃过晚饭,在人影渐稀的街头压马路压到腿酸,我们就进超市买油炸菜丸子当第二天的早饭。不过,从来也没有哪一份菜丸子真的能见到次日的太阳。回到宿舍,裹在被子里吃吃喝喝谈天说地,开两个人的茶话会。聊以前同班同学的绯闻八卦,聊现在各自班级里的新鲜趣事,聊人生的理想志向,聊要一起去的诗和远方,聊要一起完成的冒险清单,聊着聊着,便慢慢地沉入了梦乡。

那时我们拥有完整且自由的周六周日。但是我们几乎不学习,尽是用来做一些疯疯癫癫奇奇怪怪的事情。

比如从学校骑自行车到市区去逛街。究竟多少公里我不清楚,只知道来回光是坐车都要3个小时左右。向班里的同学借了两辆单车,我们在一个周六起了大早出发。现在想想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时候我们甚至不懂手机導航,全凭平时坐车的印象摸索着前行。很多路段还没有铺设自行车道,与大货车比肩而行的时候却也怕得要命。四个轮的车卷起路面的沙土扬长而去,留下一场又一场的超小型沙尘暴令我们泪眼婆娑。到了市中心那座标志性的大楼前,我和阿笎已累得无心闲逛,稍作休整又打道回府了。回程的路似乎更加漫长,我们都开始担心可怜的裤子能不能撑到最后。终于是在天黑之前灰头土脸地回到宿舍,然后直到周日晚自习前都尽心尽力地扮演着两具“尸体”的角色。但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隔了两周再提起骑单车勇闯市区的事迹,我与阿笎都不觉疲惫辛劳,却只道乐趣横生。

又比如在下着倾盆大雨的午后出门去散步。雨势大有欲将地面砸出坑的劲头,我们却夹着人字拖各撑一把伞,尖叫着冲出宿舍楼。路上一个人影也没有,经过保卫室时,保安大叔惊诧无比地往玻璃窗外探了探头,好像要看看是谁失了智这么大的雨还外出。我们朝着学校附近的一个小村落踱步而去。那个村落的巷子狭长逼兀,房屋墙面剥落黄土外露,在雨中并没有江南雨巷的那种灵气,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粗犷美。密密匝匝的雨滴冲刷掉空气里的浑浊,扑鼻的清新气息仿佛能激活沉睡的快乐细胞。铺天盖地袭击而来的雨幕砸得人在伞下都快无处可躲,沙土路上的雨水已积成小溪流,将要漫过脚踝。阿笎努力地侧着头把伞夹在脖颈处,空出双手弯下腰去把裤腿高高挽起,然后直起身朝我发出灵魂的拷问:“哎你为什么总是拉我做一些疯子才会做的事情呢?”

“嗬,这话我还想问你呢!”我马上回道。然后我们就莫名其妙地仰头大笑起来,像电视剧里突然发疯的人一样。

后来高三如期而至。我与阿笎也加入备考的洪流中,像大多数高三学生一样,昼夜不停地学习着,无所事事的周末成了奢侈品。为了节省相互等待的时间,我们也不再一起去吃饭,于是整个高三我们都很少碰面。

高考结束后,我们去了两座不同的城市,从此再也没见过面。我们约定好的那些美好旅程和那张冒险清单,自此便失去了完成的可能性。然而巧合的是,当年我们曾相约要去上海旅行,大学的时候,我们还真的就在同一天去了那儿——只不过是与各自的朋友。那天我们在彼此p0出的动态里留言要碰个面,但谁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时间地点,便又各自招呼也不打地离开了上海——这倒是默契得很。

那次“差点儿”的见面会夭折,好像有点荒诞可笑却又在情理之中。那时我与阿笎已经太久没有聊天了,对于彼此现在的生活,我们都一点儿也不了解。我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又回到了初中时代,处在两个互不打扰的平行世界里,没有任何交集。我怕见面时发现我们已经没有共同的语言了——我想阿笎也是。

人海里沉浮,我们遇见一个又一个新的面孔,交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朋友。也不知从哪个节点开始,我与阿笎便不可逆转地疏远了。

偶尔我也会想,现在的阿笎,又会和谁一道去冒险呢?

编辑/围子

猜你喜欢

舍友宿舍高三
生活的快乐源泉——“奇葩”舍友
热得快炸了
无债一身轻
学校到底是谁的
高三·共鸣篇
吃货的世界
热得快炸了
我把高三写成诗
新技能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