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界莓茶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上)

2021-09-02湖南农业杂志社410006

湖南农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坡地防护林农家肥

湖南农业杂志社(410006) 毕 敏

张家界是莓茶的发源地,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莓茶的收益高,每667平方米的收入为5000元以上。但是张家界莓茶种植规模不大,近年在“产业脱贫”的支持下,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当地种植依然以零散种植为主,尤其是莓茶的绿色生产方面,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达到规模的生产体系。因此,针对张家界莓茶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不足、推广度不够的现象,本文整理了有关莓茶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有机集成,供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参考。

一、莓茶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

1.基地选择 山高谷深、云雾缭绕、绿植遍布的山地有利于莓茶树生长。基地应尽量选择海拔350~800米的向阳平地,或是坡度不大于30°的坡地,土壤pH为5.5~6.5。基地方圆5千米范围内以及主导风向20千米内无化工企业等污染源。种植基地的土壤、灌溉水质、空气质量应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的要求。

2.品种选择 选择经过当地人工驯化、提纯复壮、无性繁殖、抗性强的显齿蛇葡萄小叶种。

3.种植环境 应满足《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中关于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其中:①地理环境。可种植海拔高度为150~1200米,最适海拔高度为350~800米,种植地形以丘陵、溪谷为宜。②生态气候。以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为宜,年均气温最好在16.5~17℃。最佳种植区域冬季无连续5天低于-5℃的最低温天气、夏季无连续5天高于35℃的最高温天气。③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要求。④土壤条件。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规定。此外,还需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限值

4.茶园规划与开垦 ①茶园规划。道路:主辅兼修,主道、支路、步道相连,在茶园中形成道路网。防护林:尽量不破坏原有的植被,建设防护林所选用的树种,不能与莓茶有共生性的病虫害。水利灌溉设施:建设排灌沟渠,对于低洼地势上建设的茶园,需要有40~50厘米深的排水渠;对于建设在坡地上的1~2公顷的茶园,需要有一个中型蓄水池。②茶园开垦。应该保证连片种植地块的面积在7公顷以上,可利用防护林将种植区分割为3~4公顷的小茶园。茶园开垦的时间宜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进行。依照“等高不等宽”的原则,在坡地上开垦宽1.5米以上的厢垄,走势呈内低外高,厢垄内侧需要挖掘深50厘米左右的内沟,并在厢垄上进行土壤消毒和酸性治理。③整地施肥。在厢垄间开垦宽60厘米、深50厘米的栽植沟。每百米栽植沟施用农家肥100千克、饼肥50千克、磷肥25千克。

5.育苗移栽 ①苗床。选择1.2米宽的厢垄作为苗床,苗床中挖掘宽40厘米、深30厘米的沟渠。每公顷苗床撒施1.6~2吨腐熟农家肥,并覆盖黑色薄膜和防草布。②插穗。应选择长20~25厘米的半木质化莓茶枝条进行插穗,上端修剪成平口,下端为斜口,芽距离上下端各0.5~1厘米。③插杆方法。在秋季落叶后或是立春萌芽前插杆,现剪现插,直插或斜插均可,插杆深度为15~20厘米。行距10~15厘米,株距5~10厘米。苗株发芽后撒施腐熟农家肥。 ④移栽莓茶苗。苗株发芽后1年,进行莓茶苗移栽,秋季落叶后到春季萌芽前起苗,移栽株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种植3500~4000株。实行“品”字形打孔、双行单株移栽的方式种植。(待续)

猜你喜欢

坡地防护林农家肥
黄土区坡地和坝地土壤电阻率分布特征及应用*
如何发酵农家肥
浅谈坡地建筑设计
幸福我一辈子
清明遥寄父亲
火星丁丁当·农家肥
种植药材如何施用农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