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式框架下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以实操能力培养为核心

2021-08-31何少娴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徒职业教学模式

何少娴

(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

引进“现代学徒制”,是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闽江师专”)从师范教育型高校向高职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尝试,此尝试合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以下简称《刚要》)。《纲要》指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而以“现代学徒制”为突破口,既可创新培养模式,又可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实践环节,强化能力训练,提高教师质量,在转型中全面激活了体制改革。尤其对英语教育专业而言,更是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培养出具备良好教育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的人才,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改革,无疑成为英语教师不得不面临的时代课题。故本课题提出一种为基础教育培养英语师资、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为“英语+教育”双专业性质的英语教育专业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为主推出的新型学徒制教学实践模式,秉承的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创设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的教学环境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在此过程中具备相对稳定的结构方式与运行程序。

一、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赵志群认为,其重点是运用师傅培养徒弟为核心形式,以学习掌握某种职业技术或者技能为核心内容,学徒人员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劳动并可能会获得一定薪酬的职业教学模式。[1]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以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的以德国双元制为典型的现代学徒制为标志,其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在质态和形态变化上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涵盖核心要素为: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支持系统、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

现代“学徒制”的演化与西方职业教育整个发展历程始终是同步的,至今发展得比较成熟。莱夫认为,立足于“实践活动共同体过程中的合法边缘参与”这个视角对学徒制高职培训方式实施理解和定位,通过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身份给予认定和肯定,体现出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是一个系统互动的整体。沃勒克则认为,通过对学徒制度实践案例分析梳理,对学徒制高职培训方式实施了理解和定位,认为其是引导学员或者学生参与某项专业技术学习实践的某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可以获得专业技能,并应用实践情境实现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2]劳耐尔进而将当前全球职业院校所广泛采用从到校再到就业的过渡方式归纳为四种形式:即直接型的过渡、不够规范型的过渡、严格规范型的过渡和推迟类型的过渡模式等,强调实施培训与就业科学对接的严格规范型的过渡方式从目前来看是最有效的。[3]此种种观点表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开始受到学术界以及职业教育实务界的充分认同,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西方职业教育相关研究探索明显归属于对已用学徒制度的研究,不是为了完善学徒制度而实施的研究探索。

二、国内“现代学徒制”的研究

在中国,学徒制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学徒制到非正规学徒制,再到正规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这一过程。关于现代学徒制研究早期主要是对西方相关教育制度的介绍,如翟海魂对21 世纪英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其启示的讨论。[4]目前,国内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对其作为职业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就前者而言,徐国庆探讨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包括定义、意义、目标、关键性制度障碍及所需的支持条件在内的五个关键问题以及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策略的现代性,指出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师徒关系的现代化、面向产业的现代化、指导方式的现代化与培养标准的现代化。[5]关晶等主要对英国和德国现代学徒制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不是制度趋同的过程,而是制度多样化的过程。制度互补性理论为现代学徒制度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解释。[6]颜磊等则认为现代学徒制应具有国际性和可推广性。[7]杨红荃、苏维研究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指出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扎根”于现代学徒制之中,企业作为培养当代“工匠精神”的主要力量,应充分发挥师傅角色的作用,制定学徒实习规范及相关的各类考核标准。[8]就后者而言,贾文胜等通过深入剖析某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案例,提出了五大机制制度,为作为基层创新与实践主体的高职院校指出了在当前制度环境下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路径。[9]

目前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现代学徒制作为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教育模式,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点已被国内职业教育界普遍接受;2.国内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正全面铺开,围绕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以及试点运行开展的各类研究也不断深入;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可以将现代学徒制中的“双导师制”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相结合,将实践环节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势在必行。但是,研究也存在明显局限:1.在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借鉴西方理论较多,结合本国本地本专业实际情况做出发展策略方面顶层设计的较少,未能从政策层面保障试点项目的有效运行并形成长效机制,也未能积极主导推动有关现代学徒制标准建设;2.作为试点单位,结合试点企业、院校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政策框架内重点开展双导师团队培养,围绕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的课程、教师、教学组织等要素开展深入研究的明显较少。

三、现代学徒制与中国英语教育专业的结合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与英语教育专业相结合的讨论开始出现。李辉提出,英语教育学徒制的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明晰英语教育的概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克服英语与教育“两张皮”现象,化相克为相生,促进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10]汪丞等在实践中创立了集“基础技能自主修炼→专项技能模拟训练→综合技能现场实训”的“三S”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这里的“三S”是指“自主修炼(Self-Cultivation)—模拟训练(Simulation training)—现场实训(Scene practice)”。[11]当前,对高职师范教育专业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实践教学中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训方案的单一调整,从现代学徒制框架下对英语教育专业整个教学模式提出改革方案的几无可见。

总体来说,学界对英语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关注度不够。事实上,英语教育的现代学徒制研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校“企”合作,特别是私立中小学及校外英语培训机构作为教育行业的一部分对于学校及学生提出的要求与一般的企业差异较大,这使得对该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当前研究薄弱环节来看,英语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相对偏低。现代学徒制承袭了传统学徒制核心要素—师徒关系,基于稳固的师徒关系来进行。由于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和技能性的要求,师徒关系决定了职前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是否能够达到教育企业的要求。与传统的师徒不同,英语教育专业师徒关系锻造的环境不在车间,而在教室,其生产的“产品”不是物质,而是学生语言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对于如何创造培养师徒关系有效条件、如何检验和测评师徒关系有效性等问题的解答显得颇为重要。

因而,从现代学徒制教学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如何贯彻英语教育专业学徒制思想,将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起来,并运用到教学全过程,突出校内、校外共同指导和实践,加大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采用符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实践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实践课程核心化、技能具体化、方法多样化、训练全程化,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现代学徒式框架下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在现代学徒式框架下,设计出一种“以实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说,对现有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进行细化和改革,改变当前师范教育体系中,因实践课程比重偏低导致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缺乏有效沟通与整合、实践教学时间不足、开展渠道不多、教学内容陈旧、方法模式单一、管理不规范、学生参加实践训练的自主性不强等弊端,提升高职英语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夯实专业技能,缩短入职适应期,也为其职后专业成长奠定基础。据此,“以实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设计如下(见图1):

图1 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以实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此框架设计,着重考虑从理论、内容、方法、实践等诸方面便于实施。在理论上,将传统意义上主要面向理工科,实践场所为企业甚至车间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引入英语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让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堂,进行实地指导;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实地观摩和指导。通过加大实践环节、延长校内外教育实习期限等,实现“双导师制”背景下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在内容上,以小学教育用人需求与岗位职业标准为服务目标,以学生(学徒)的实操能力培养为核心,理实一体、三维合一,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校地合作、工学结合为形式,以高校与小学教育一线学校的深度融合,校内外双导师制度保证了校内教师与校外师傅的实践指导,校外师傅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实践对象,一步步手把手、传帮带,将自身经验传授给学生,以此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区域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推进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最后,对试点班级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成效与不足,形成系统的策略与建设。在方法上,以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利用观摩、访谈、问卷、实践等形式,将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上,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英语教育专业以小学教育用人需求与岗位职业标准为服务目标,以学生(学徒)的实操能力培养为核心,理实一体、三维合一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校地合作、工学结合为形式,以高校与小学教育一线学校的深度融合,全面深化英语师范生教育改革。在特色化师徒教学模式的框架下,制定适应新时代英语教师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开发一批核心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精品课程教材,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创设新的空间。

五、基于实践的英语教育人才培养设想

在具体操作中,研究以本校英语教育专业为实践对象,将设计的培养模运用于实践中,对其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不断的探索。

为此,闽江师专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现代学徒制的理念推进专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联合招生招工方式、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过程安排、标准和制度建设、证书获取等。在学徒制框架下制订教学方案,进行行业调研、课程体系建设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设计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开展专业相关制度建设,提升专业招生工作及入学教育效果。制定相关标准和制度,通过三年的英语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改善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建设严谨有效的培养体系。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根据专家建议及社会调研,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并据此框架,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主,提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吻合度。

从实施举措上,首先,对文献进行梳理,针对各类中小英语教育企业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同时利用我校教育研究院特殊优势,让教研究员及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研究人员对英语教育专业学徒制这一特殊学徒制形式进行研讨,对其进行界定,对实施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进行探索。

其次,对英语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进行实证研究,该教学体系的重点是由师傅(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在实践岗位上对学徒进行言传身教,师范英语教育专业学徒制的重点或特征是“双师”(基础教育一线导师与职业院校导师)协同培养英语教育“学徒”。寻求合作教育企业。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筛选具有人才培养资质和发展潜力良好的教育企业,提出合作意向,与企业进行洽谈,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制定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培养目标。根据福建省各地市英语教育人才市场及各教育机构的需求,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版)》要求和省内若干小学英语教学一线实际,从培养目标入手对应毕业要求,做到与市场无缝衔接。深入教学改革。高校、合作教育企业、教育研究院/名师工作室三方合作,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外导师共同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助力;对于英语教育专业最为关键的教学实践暨实训模式的改革,从实训场所到实训对象、实训内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设定,做到三方共同管理;对于英语师范生“学徒”的学习成果三方共同制定考核测评方案,做到三方共评。

再次,联合三方力量对试点班和常规班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对比分析,从语言能力、教学技能、教师情怀等方面进行数据对比,得出有效数据。

最后,对“现代学徒制”框架下小学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与实践中获取的经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建设与对策以供相关部门或其他院校参考。

六、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学校教育,本研究在现代学徒式框架下设计的“以实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前师范英语专业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根据这一框架及本校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方案的设想和举措,以期有助于推进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层面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与提升。

猜你喜欢

学徒职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魔术师的学徒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写作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我爱的职业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