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发展概况

2021-08-31崔腾宇刘文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出版社人体运动

崔腾宇 刘文娟

(1.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100876;2.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北京 100084)

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有关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课程被明确称为“运动生物科学基础理论”,那么今后有关运动生物力学的教材将更多可能采用这一名称,即它将可能成为通用名称。而最早的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出现于1959年,到如今已经历经了近60年。在这些年中,又陆续出现了将近50本(包括非正式出版和正式出版)运动生物力学教学教材。不论是从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出发,还是从该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和发展来看,抑或是从今后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编写工作来审视,都有必要对过去的教材进行梳理。

1 运动生物力学教材概况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最早使用的教材出现于1959年,由当时北京体育学院(今北京体育大学)的解剖教研组编写。后来在1960年和1962年,北京体育学院又相继编写了2本有关运动生物力学的教材,但这些教材都不是通用版本的,是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为了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要而自行组织编写的。第一本有关运动生物力学的体育系通用教材编写工作是在1980年启动的,即受国家体委科教司委托,在全国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领导下编写。该书中列出了教学大纲及教学时数(需要76个学时左右),供专业教师教学时参考使用,以保证教学质量。该书1982年6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而第二本有关生物力学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经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后,于1990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经过统计发现,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出版数量排在前3名的机构分别是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学院)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见表1)。人民体育出版社成立于 1954年,是我国唯一一家国家级的体育专业出版机构。北京体育(学院)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专业体育出版社之一,由于其所属院校——北京体育大学,是体育类高校中唯一的“211工程”院校,使其相对于其他体育类高校的出版社显得更具有影响力。而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就此来看,这3家出版机构在高等教材出版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的质量整体上是有保障的。

表1 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出版数量机构前3名统计表

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的编写,既有以机构为单位的编组,也有以个人为主的编者,但是编者也有所属单位。因此,从运动生物力学编写者和编写机构来看,以编写机构角度出发,其中北京体育(学院)大学单位(包括编组和个人)编写的教材最多。这无疑与其在体育类高校中的“龙头”角色息息相关,也体现了北京体育大学在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创新改革中的领导性地位。而师范类的院校则基本采用高等师范版本。

2 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发展历程

2.1 院校各立体系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在第一本通用教材出版之前的一段时间,即1959年至1980年。当时,运动生物力学还只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开设该课程的院校并不是很多。

这一阶段,可供选择的运动生物力学教材比较少。大部分的运动生物力学教材是以讲义的形式出现,即基本没有正式出版。而开设这一课程的院校基本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发展,来选择教学内容,于是呈现出各立体系的状况。其中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编制的讲义较多,共有5本,分别于1959年、1960年、1962年、1975年和1979年编制。该5本教材全都是手刻油印而成,带有浓厚的时代印记。以1979年版讲义为例,其参考了一些国外有关的运动生物力学专著、论文及国内的有关书刊和论文,并选取了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的部分内容,充实到基础知识中。该讲义也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绪论、运动生物力学的生物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力学知识3章,下册包括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及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2章。

2.2 通用教材出版阶段

我国运动生物力学通用教材,从一开始就约定俗成地沿用体育学院和高等师范两个版本[1]。体育学院第1版通用教材于1982年出版,1990年出修订版,至1998年陆续印刷9次。这本书是根据国家体委下达的“体育学院体育系、运动系本科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3]。全书共5章,包括运动生物力学概论、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骨和肌肉的力学特性及人体基本活动形式、人体运动数据采集及处理、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高等师范第1版通用教材于1985年出版,之后未作修订,至1998年陆续印刷8次[2]。这本教材共10章,包括绪论、人体运动动作的构成与组合、人体运动的静力学、人体运动的运动学、人体运动的动力学、体育运动的转动力学、体育运动中的流体力学、人体运动的能量及功率和动作效率、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与测试手段、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与动作分析[4]。

2.3 不断改革创新阶段

2000年出版的《运动生物力学》,首次配套出版了《运动生物力学学习指导》。这本书是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精神,在总结之前教材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10章,包括绪论、运动器系的生物力学特性、人体惯性参数、人体平衡的生物力学、人体运动的运动学、人体运动的动力学、体育运动中的流体力学、人体基本体育动作的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运动生物学教学实验及参考文献。该教材的学科界定有所创新,既突破了竞技运动的研究领域,又突破了机械运动的研究任务[5,6]。配套教材则突出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方法、技术与手段、学习与能力的关系,是对教材的重要补充。除了这本教材之外,后续还出版了若干本教材,尽管教材内容上大同小异,但是教材的形式更多样,风格也呈现出多元化。

3 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编写建议

3.1 倡导学术自由和流派争鸣

运动生物力学通用教材经过多次的修订已经相当完善,将其作为各院校的教学用书的确也已经足够。但是通用教材毕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个学科的基础和参照。如果运动生物力学的教材只是止步于通用教材,那么该学科很有可能就在所谓的“权威”中固步自封而失去活力。因此,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和专著的编写,应该倡导学术自由,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提倡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唯有此,才可能编写和翻译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流派的教材和专著出来,进而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3.2 吸收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理论、新设备不断推陈出新,新技术、新思想不断融入,为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今后的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编写时,要勇于创新,不断吸纳国内乃至国际上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使教材的内容更为丰富,与实践更为贴切。一些重点研究领域的成果,包括各种实验条件下对损伤机制的研究、对实验设备或仪器的误差范围进行评价等,还有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如ACL损伤风险等,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新材料技术等,都为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测度手段。

3.3 编制专门的线上教学课件

当前,线上教学手段的日益多样化和普及化,使线上教学形式逐步成为高校教学中的构成部分,如慕课、短视频、直播、翻转课堂等,无疑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和内容,也表现出了相较于传统课堂的诸多优势。但是由于其教学资源混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于是呈现出信息碎片化的现象,这反而不利于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因此,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的编写,一方面要避免当前网络课程的各种弊端,另一方面要按照现代技术教育的特点,编制适合当代学生的线上教学课件,尤其是多媒体教育模拟实验的课件。

4 结语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颁布是运动生物力学教材体系改革的契机,给运动生物力学的教材编写指明了新的改革方向和发展目标。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学科体系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这就要求了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的多样化,不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未来的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将朝着完整性、严谨性、新颖性、艺术性和通俗性的方向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出版社人体运动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我等待……
人体可笑堂
不正经运动范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
人体运动小知识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