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专利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21-08-30赵娟卫志民

科学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面板数据经济增长创新

赵娟 卫志民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专利制度是激发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以专利数量激增为现实问题出发点,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地区的专利数据进行面板分析,考查专利制度是否对经济增长产生持续推动作用,专利不同类别对经济增长是否形成差异化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专利授权数量激增条件下经济增长效应却呈递减趋势,专利授权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间差别,发明专利的作用效果在滞后期对全国与东中西部地区均呈现递增效应,而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却呈递减效应。基于结论提出应对策略四原则:世界接轨与国情特色相结合、总体统一导向与地区差异发展相结合、政策激励与市场价值相结合、整体布局与重点突出相结合。

关键词:专利数量;面板数据;经济增长;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42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1.0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20年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領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这也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要求。专利制度作为创新能力提升的发动机,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专利制度的创新驱动下,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均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表明了创新行为的活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专利数量呈激增态势。2020年1月,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与科技部联合发文,针对高校专利“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由此看出,对于片面追求数量的增长方式弊端已经引发注意。

事实上,对于专利数量激增态势可能产生的影响已有诸多学者给予关注。其中“温室效应”说认为,急速增长的趋势可能引发“温室效应”,从而阻碍技术创新[1];“专利丛林”说认为,在公有领域授予太多专利,对资源有效开发产生阻滞效应,从而影响技术创新[2]。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专利制度激励了专利数量激增,但是否转化成了与制度创设初衷相匹配的创新绩效?温军等[3]认为单纯专利数量增长是否促进经济增长仍存在争议;叶阿忠等[4]通过对长三角专利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专利数量增长背后潜伏着专利经济效应尚显不足的结论;亦有学者分别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尝试从政府政策的角度分析专利数量激增的缘由,研究结论均表明各类政府资助政策是造成专利“泡沫”的核心因素,因而从市场需求出发,构建起提升专利质量的政策体系是解决专利激增的根本途径[5-7]。现行专利政策的执行效果所引发的问题激发深入分析在创新型国家建立过程中专利制度可能存在的偏差。

本研究基于此宏观政策环境,通过对全国和东中西部专利制度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专利数量激增态势是否如专利制度创立初衷仍旧推动生产力前行,以期为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现实依据。

1中国专利制度作用下专利数量的事实描述与分析

本文借鉴曾昭法等[8]的观点,选用专利授权量作为专利制度的替代指标,因为相较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的数量与质量更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水平,也更受到专利制度的作用影响。本部分从全国专利授权总量和省域专利授权量比较两个方面对中国专利发展情况做事实描述与分析,从中期望获得中国专利制度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价值启示。

1.1 1997—2018年中国专利授权量描述与分析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专利授权量是1997年的50.3倍。透过数量猛增表象,二十多年间政府相关部门对专利授权所提供的日益完善的制度保障,是授权量激增的主要内在因素。除了掌握专利授权总量的变化趋势之外,精准把握三种专利分别变化趋势将更有利于我们理解专利授权总量增长的内部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三种类型专利授权量从1997年至2018年都增长较快,然而增速最显著的是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量自2012年起呈大幅度增长态势,且总量占据绝对优势。发明专利的表现则反差较大,授权量增速相对平稳,并在三种专利类型中总量居后。这一方面说明,作为科技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其创新性不高,从而影响了其授权的获得;另一方面也说明,虽然专利授权总量呈激增态势,但是其内部类型组成结构并不理想,激增只说明了数量的变化并不代表结构的合理优化。

1.2 1997—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专利授权量描述与分析

除了从总体上把握专利量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国国情地域的发展特殊性,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还需要对地域间的专利授权量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接下来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利授权量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分析图2与图3可得:其一,从1997—2018年,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专利授权总量与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呈现递增趋势,这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间跨度内略有波动,但总体增长趋势未改。其二,东部地区专利授权总量与发明专利授权量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中部地区专利授权量与发明专利授权量均较西部地区要高,但优势不明显。其三,三个地区专利授权总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经历2013—2014年的回落调整后,在2015年出现急速增加,其中东部地区的反应尤其明显。

除了进行地域间专利授权量比较分析之外,国际上也使用“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本研究接下来对东中西区域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①分别进行统计。

依图4所示,2018年全国东中西三地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差距明显。东部地区以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20.20件占据绝对优势,位列第一;中部略优于西部地区,但优势不显著。

国家“十三五”规划要实现2020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2018年全国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5件,从整体上看东部地区已经实现了2020年的目标,而中部和西部地区还任重道远。

2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专利授权数量激增的态势已经通过描述性分析清晰认知,但是这种态势是否要持续呢?基于专利促进创新发展的主导作用,本研究接下来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实证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1模型设定

本研究使用实际GDP体现经济增长,其取值是在名义GDP值的基础上,通过以1997年为不变价格换算的方式而得出,与名义GDP相比,其剔除了物价变动的因素,所以更能真实地反映生产总值的变动。

鉴于经济增长受诸多因素所影响,而本文也未能将其全部识别并一一罗列,所以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现实国情,顾及东中西部更可能受到差异化影响的因素,在考虑创新产出对实际GDP影响的同时,选取教育水平(EDU)、产业结构(IND)与劳动力投入(LAB)三个关键控制变量。

通过对全国及东中西部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专利授权总量及不同专利授权类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影响,以发现和分析现行专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2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具体介绍如表1。

表1中,教育水平选取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代理变量。采用曾鹏、赵聪的统计方法,以各阶段受教育年数(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为16年)为权数,并与各文化程度人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各省人均受教育年限。因为《中国统计年鉴》教育年数数据是通过人口抽样所得,所以需要结合当年人口抽样比,得出全国范围的人口数据。

产业结构采用赵彦云、刘思明的方法,以各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体现。

劳动力投入采用张英的方法,选取年龄从15至64岁的人口指标来表示。通过年鉴获取此年龄段的抽样人口数,与相应年份的抽样人口比运算,得出劳动力人数。数据中2000年与2010年的年鉴数据缺失,所以本研究运用插值法进行了数据补充。

3实证研究

3.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先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从中可以解读变量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东部地区的各项变量均值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专利量,无论是专利总量还是各类专利数量都几乎是全国平均量的2倍,并远超于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规律性,但是其专利各项自变量标准差值却遠远超过全国标准差值,其原因通过分析最小值便可以获知,东部各项专利量的最小值均低于中部地区,但最大值却成为全国范围的最大值,这说明东部地区各项专利授权量分布不均等,某些东部地区省份有自身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能够保持地区经济稳定增长。此外,各项专利量的最小值均集中在西部地区,而最大值均集中在东部地区。

3.2稳健性检验

本文的数据稳健性检验通过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的方法来实现。

3.2.1单位根检验

巴尔塔基关于单位根检验的论述为,“对于较大N和较长T的宏观面板数据非平衡性是应该受到重视的”[15]。所以基于本文的N值较大T值较长,所以有必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防止出现“伪回归”,保障序列的平衡性,确保结果真实有效。单位根检验的方法选择上使用IPS、ADF及LLC三种,每种方法的变量只要有一种拒绝原假设,即强烈拒绝面板包含单位根的原假设,认为面板为平稳过程。从表3可以看出,每种方法都至少有一种拒绝原假设,那么可认为面板数据不含有单位根。

3.2.2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目的是决定一组非平稳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分别对模型一和模型二进行Kao和Per检验,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模型均在1%的基础上显著拒绝原假设,也即两个模型均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可以进行回归,且回归结果准确有效。

3.2.3回归分析

选择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形式是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的第一步。通过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分别对模型一和模型二进行检验,以选择最佳的模型拟合效果。从表5可知,模型一和模型二均在1%的强显著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即拒绝建立混合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所以据此判断出两个模型均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因为专利从获得授权到进行生产化应用具有时间上的延迟性,且专利应用到实现价值增值、专利费的支付及收入也是逐年实现的,也即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实现效应具有滞后性。参照赵彦云等[12]的方法,对两种模型分别进行豪斯曼检验、内生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残差自相关和异方差检验③,得出实证结果如下。

(1)模型一实证分析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同一时期,无论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R2值均在0.9以上,这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专利授权总量对实际GDP的影响系数在当前期和滞后期均在1%的检验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专利制度显著促进了全国和三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也看到,无论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影响系数随滞后期增加均呈现递减趋势,这说明专利本身潜在市场价值较弱。中部、西部的专利创新产出的经济影响效应高于全国水平,而东部地区却低于全国水平,这说明专利制度对中西部的经济促进效应较东部地区明显。这与潘红玉、贺正楚[9]的只有西部地区专利的促进效应高于东中部地区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此外,专利授权总量在当前期与滞后期内对GDP的影响系数均低于三个控制变量EDU、IND及LAB对GDP的影响系数,且与专利授权量在全国范围滞后期递减效应不同的是,三个控制变量在三个滞后期里均呈现递增效应。此也说明,单纯依靠数据暴增来提高影响效应已经不具有可行性,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再依据专利的组成分类展开分析。

(2)模型二实证分析

基于表8和表9显示,同一时期,从全国和东中西部的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R2值均在0.95以上,这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不论全国还是东中西部,发明专利在当前期和滞后三期里均在1%的检验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发明专利显著促进了GDP的增长;但是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却呈现不同的影响效果,其对全国和东西部无论当前期还是滞后三期均在1%的检验水平上显著为正,而中部地区从滞后二期起已经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具体到影响系数,此两项专利变量所呈现的变化趋势却不尽相同:发明专利在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的滞后效应均呈现递增趋势,东部地区当滞后二期时达到高值随后下降,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虽然也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但在滞后期增长效应却呈递减趋势。对比数据发现,发明专利产生的递增效应弱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产生的递减效应,这也可以解释模型一专利授权总量随滞后期呈递减趋势的原因。与东部与西部发明专利影响系数低于全国影响系数不同的是,中部地区发明专利的影响系数却高于全国水平,但是西部地区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系数却与东中部不同,显著高于全国水平,此也说明西部地区在对显著影响经济增长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上尚显不足。这与李晓燕[16]的研究结论,即“专利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呈现区域间差异”相一致。此外,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与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当前期和滞后期的影响系数显著高于两个专利变量的影响系数。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研究以激励创新的重要制度专利制度为研究对象,以现实专利数量激增态势为研究问题出发点,通过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7—2018年专利授权量统计数据进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实证考察专利创新产出总量及不同类型专利创新产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从中所获结论有以下几方面:其一,专利授权量对经济增长呈正向激励作用,但是其影响系数较小,且在滞后期效应递减,这说明现行专利制度虽然与经济发展相契合,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创新驱动力不足,没有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影响效力。其二,专利授权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间差别,对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且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东中部地区。其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虽然都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发明专利的作用效果在滞后期对全国与东中西部地区均呈现递增效应,而实用新型及外觀设计专利在滞后期对全国与东中西部地区却呈反方向递减效应。

4.2建议

基于前文的实证分析与所获结论,本研究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专利制度提出改革举措。

世界接轨与国情特色相结合的原则。专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面向国际,借鉴先进。当前世界诸多发达国家的专利制度都突出了对发明专利的扶持,而实用新型专利因为其创新力不足、授予门槛较低在有些国家甚至被取消授予。而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在现行专利制度下,还获得了较高的授权数量,这也是造成我国专利授权量与实际创新力不相匹配的主要原因。基于此问题,我们要改革现行专利制度与世界接轨但也要保持国情特色,加大对发明专利的支持与保护力量,优化专利结构,以前瞻性、高视角对专利进行合理布局,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专利聚集群。同时,也依据国情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门槛,以尽可能授予具有现实显著创新力的专利,摈弃片面追求数量的授权方式。

总体统一导向与地区差异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是我国改革创新专利制度的初衷。但是基于我国地域的复杂性,“一刀切”式的制度建设并不适用。鉴于此,应结合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化,精细化制定适宜于该地区发展的专利制度。比如,西部地区可以通过提高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标准以提升其授权质量,降低其在专利授权总量中的比重,并大力扶持具有地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发明专利的创新,给予其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以从总体上提高专利授权质量,提升地区创新实力。东部地区的着力点是提升发明专利的授权质量,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提升发明专利的维持年限,形成专利的新市场性,推动专利的市场产业转化率。

政策激励与市场价值相结合的原则。当前专利制度下的各项激励政策是造成专利数量激增的主因,但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更需要的是创新成果的质量。因而,相关激励政策应把握好其作用价值的边界,政策导向从追求数量逐渐向提升质量转变,而专利成果只有与市场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其创新价值。要从制度层面改革相应的政策激励举措,紧紧以市场为导向,将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市场价值高低作为核心标准进行资助、奖励、审查与评估,精准激励方向,严把授权质量关,对于市场价值不高、转化率低的发明创造坚决不予授权。作为创新方,在政策激励的引导下,要紧贴市场需求,做好创新前的实况调研与评估,同时要紧把产业发展脉搏,以前瞻性的眼光对创新做出精准判断与合理布局。此外,重视第三方专利评估机构的中介与桥梁作用,将科学化评估方法、专业化应用人才引入专利价值认定中,以提升其精准性。

整體布局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提升专利授权质量需要在关系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行业、重点领域进行总体把控,以期提升行业或领域的整体竞争力,但是整体中必然要有所侧重,对核心创新技术进行重点研发,并通过获取专利授权以成为行业技术翘楚。东中西部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地域特色,选取本地域优势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专利挖掘,形成自身专利优势。华为公司一直在专利申请中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其围绕5G技术的前瞻性开发与专利申请使公司获得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优势,尤其是相关核心技术专利的获得给国际社会以震动。所以,无论是差异化地域还是不同类企业,专利开发与申请都尽量避免分散式、孤立性,而要紧紧围绕核心技术做好总体把握与重点聚焦,以此才能提升专利的核心竞争力,以更高效应、更优质量提升经济增长。

综上,目前专利数量的激增并不意味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还有待提升,因而应该将制度发展导向从形式化的追求数量转向内涵上的质量提升,以此促进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注释:

①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年末总人口。"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

②在实证分析中,通过两个模型设定,既可以判断专利授权总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也可以测定组成专利的类别各自的作用效果。模型二将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合并,是因为在尝试将它们分别纳入模型时,VIF>10,说明变量间存在着较大的共线性,而将两者之和纳入模型后的检验显示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所以本文在模型二中将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共同设定为解释变量之一.

③在对专利滞后经济效应的考察方面,本文侧重比较相同年份中不同类型专利的影响系数。此外,本文通过检测发现专利的影响效应在滞后期大于3时即表现为不显著,所以也遵照Ernst(2001)的做法将滞后期设定为3.

参考文献:

[1]STRAUS S J. Is there a global warming of patents? [J]. The Journal of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08(11): 58-62.

[2]HELLER M A, EISENBERG R S. Can patents deter innovation? The anticommon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J]. Science , 1998, 280(5364): 698-701.

[3]温军,张森.专利,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一个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 2019(8): 152-160.

[4]叶阿忠,陈丛波.长三角专利数量增长的动因及经济效应[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8): 103-112.

[5]张杰,高德步,夏胤磊.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 2016(1): 83-98.

[6]张杰.中国专利增长之"谜"——来自地方政府政策激励视角的微观经济证据[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 85-103.

[7]赫英淇.唐恒.构建提升专利质量的政策体系研究——从市场需求出发[J].知识产权, 2017(2): 99-103.

[8]曾昭法,聂亚菲.专利与我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8(7): 406-407,414.

[9]潘红玉,贺正楚.专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系统工程, 2017(10): 95-104.

[10]吴轩.中国专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7.

[11]殷青伟,翁磊.江苏省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技术经济学的时间序列分析[J].科学进步与对策, 2011(15): 36-39.

[12]赵彦云,刘思明.中国专利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4): 34-48.

[13]曾鹏,赵聪.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专利和版权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4): 58-66.

[14]张英.专利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4.

[15]巴蒂.H.巴尔塔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16]李晓燕.专利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9(20): 117-120.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Patent System on Economic Growth: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7 to 2018

ZHAO Juan,WEI Zhimin

(School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and the pat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aking the explosion in the number of patents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practical problems, using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 and panel analysis of patent data in 30 regions across the country, to examine whether the patent system has a continuous role in boosting productivity, and whether different types of patents have differentiated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is decreas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sudde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tents, and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growth by the number of patent grants varies from region to region. Basically, all regions showed an increasing effect, while utility models and design patents showed a decreasing effec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the four principles of cop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he combination of world integration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overall unified orien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combination of institutional property rights grants and market value conversion, and the overall layout and emphasis.

Keywords: the number of patent ;panel data;economic growth;innovation

猜你喜欢

面板数据经济增长创新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