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北舍背瓷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加工工艺性能

2021-08-29段振元余牛奔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闪长岩矿物矿石

段振元,余牛奔

(江西省地质局赣西北大队,江西 九江 332000)

赣北九岭地区瓷石矿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安、宜丰、上高、修水和丰城及其周边区域,并以此为辅形成了新的产业布局。前人对江西省瓷石(土)矿从多个层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如黄小年等[1]对省内瓷石、瓷土矿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归纳,并探讨了其成矿规律;李仁泽等[2]和朱黎宽等[3]对宜丰某含锂瓷石矿的成因机制和综合利用进行了探讨;周先军等[4]、李宁等[5]、郑翔等[6]对省内典型瓷石(土)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介绍;宋振东[7]、余祖球[8]、刘发荣等[9]、谭绿贵[10]和曹泽亮[11]对瓷石(土)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工艺性能及开发应用等进行了相关研究。上述研究对瓷石矿的成矿规律及含锂的瓷石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矿物工艺学方面研究居多。舍背瓷石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期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脉中,与区内晋宁期九岭花岗岩基呈侵入接触,经岩浆热液蚀变而成的脉状瓷石矿,有异于以往研究呈岩床状瓷石矿床特征,具有特殊性与典型性。本文通过对舍背瓷石矿区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及加工工艺性能的总结,对在本区周边寻找和评价类似矿床,保障陶瓷原料资源需求有借鉴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扬子板块(Ⅰ)江南地块(Ⅰ2)九岭隆起(Ⅰ21)西部(图1),处于九岭—莲花山隆起(隆褶带)成矿亚带西南部[1]。区域中部广泛出露岩浆岩,南北两侧分布地层为新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岩。浅变质岩厚度巨大,原岩恢复是由泥砂质及火山碎屑物为主组成的一套复理石建造。区内发育花园里—大潭嘴北东向断裂及棋坪—上富东西向韧性剪切带:断裂产状140°∠60°,出露长大于17km,宽10~20m,为正断层,切割双桥山群地层及岩体;韧性剪切带长大于25km,宽50~500m,呈东西向舒缓波状展布,局部被北东向断裂切割破坏,呈不连续展布。岩浆岩有晋宁期和燕山期二期:晋宁期岩浆岩组成九岭巨型复式花岗岩,在区内以岩基状产出,俗称“九岭岩基”[1],主要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细粒含斑黑云母英云闪长岩,为晋宁期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燕山期酸性—中酸性岩浆多次上侵,形成了规模不等的岩株、岩瘤、岩床或岩脉,侵入于九岭岩基或中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中,岩性主要有二云母花岗闪长岩、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等,瓷石矿主要产于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岩脉或白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岩体之中。

图1 区域地质构造略图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构造

矿区位于棋坪—上富韧性剪切带西段,广泛出露岩浆岩,无沉积岩、变质岩分布(图2)。受区域韧性剪切应力作用,岩石呈现弱片麻状定向构造,除石英常呈条带状外,还常见云母类矿物挤压成鱼形云母。中部有一条小断层,沿走向长度约90m,断裂面较平直,倾向南,倾角65~69°,属逆断层,对矿体的完整性无影响。

图2 舍背瓷石矿区地质简图

2.2 岩浆岩

岩浆岩有两期,早期岩体为晋宁期花岗岩,形成于819Ma[12],组成区内九岭花岗岩岩基,岩石类型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γδ);晚期为燕山期侵入的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Nγδ),是瓷石矿原岩,呈不规则脉状或透镜状侵入于岩基中,接触界线清晰(图3a),局部见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捕虏体(图3b)。

图3 矿区花岗闪长岩与二云母花岗闪长岩接触关系

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呈灰白色、浅灰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径介于0.2~3.5mm。主要矿物斜长石47%~50%、石英26%~35%,钾长石10%~20%、黑云母(+白云母)5%~8%。石英近于等粒集合体出现,颗粒大小在0.2~1.2mm,但集合体较大,呈不规则压扁条带状,长径小于3.5mm;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粒径多在0.5~3.5mm,颗粒内常见聚片双晶,少数可见较宽疏的环带构造,边缘有钠长石化蚀变改造,牌号难测,视突起等特征为中—更长石类,晶内常见绢云母化;钾长石含量较低,大小形态与斜长石相似,表面有轻微高岭土化现象;黑云母厚板片状—不规则片状及集合体,片径长约0.1~3mm,条带状分布,可见明显的褐色—浅黄色多色性,部分见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等次生蚀变;白云母部分为黑云母蚀变产物,部分则产于钾长石晶内,是由长石类蚀变而成;副矿物常见有磁铁矿,他形粒状,粒径0.06~0.2mm;磷灰石半自形柱粒状0.05~ 0.15mm;副矿物常分布于云母晶体内,含量低微。

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呈浅灰色、灰色,风化色为黄褐色、灰褐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含量:石英33%~35%、斜长石47%~50%、钾长石10%、黑云母(+白云母)7%~8%。

2.3 蚀变与矿化

蚀变种类较多,分带现象不明显。主要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以及绿帘石化、高岭石化、钠长石化及硅化。绢云母化是围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最主要的蚀变,绢云母常呈鳞片状,由长石或暗色矿物被其他矿物或热液交代而成;绿泥石化由暗色矿物主要交代其他矿物而成,沿裂隙面分布。前者分布广泛,后者常与绿帘石化相伴产出。绿帘石化呈小团粒状产出,沿裂面分布,常与绿泥石化相伴生;地表长石(斜长石、钾长石)轻微的高岭石化;钠长石化主要分布于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脉及其接触带附近,在斜长石边缘有钠长石化改造,远离岩脉钠长石化微弱;硅化表现为石英呈不规则细脉状,团块状产出。

金属矿化以黄铁矿化为主,多见于石英脉中,呈星点状、团包状分布。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初步取样测试,金属矿化不明显:Ag l.00×10-6、WO30.008%、Sn 0.0018%~0.026%、Cu 0.0021%~ 0.0084%、Nb2O50.002%~0.0095%、Ta2O50.0003%~0.0006%、Li 0.0003%、Rb 0.0002%、Sr 0.0028%、Cs 0.0009%。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形态、规模

矿区圈定1个瓷石矿体(IK),产于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中,呈不规则脉状产出,形态复杂,沿走向从南东东往北西西方向具有分枝、复合、再分枝现象(图2),出露长350m,宽5~100m不等,赋存标高+621~+800m,埋深0~97m,产状165~216°∠50~63°,自0线往东出现3个分枝,剖面上宽下窄,分枝复合、楔形尖灭(图4)。

图4 1线、4线联合地质剖面图

3.2 矿石物质组分及结构构造

矿石自然类型简单,为蚀变花岗岩型瓷石矿,矿石工业类型属硬质瓷石。矿石岩性为蚀变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沿矿体走向、倾向矿石矿物组分、结构构造都比较稳定。

矿石为蚀变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径介于0.2~3.5mm。主要矿物含量斜长石50%、石英32%~35%、钾长石10%、黑云母(+白云母)5%~8%。石英颗粒大小在0.2~1.5mm,但集合体较大,呈不规则压扁条带状,长径小于3.5mm;斜长石呈半自形板柱粒状,粒径多在0.5~3.5mm间,颗粒内常见聚片双晶,少数可见较宽疏的环带构造,边缘有钠长石化蚀变改造,视突起等特征为中—更长石类,晶内常见绢云母化;钾长石含量较低,大小形态与斜长石相似,表面有轻微高岭土化现象;黑云母厚板片状—不规则片状及集合体,片径长约0.1~3mm,条带状分布。残存者可见明显的褐色—浅黄色多色性;大部分见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等次生蚀变。白云母部分为黑云母蚀变产物,部分则产于钾长石晶内,是由长石类蚀变而成;副矿物常见有磁铁矿,它形粒状,粒径0.06~0.2mm;磷灰石半自形柱粒状0.05~0.15mm;副矿物常分布于云母晶体内,含量低微。

3.3 矿石化学成分

主要有益组分平均含量SiO261.67%、Al2O319.47%、K2O 0.62%、Na2O 6.09%、K2O+Na2O 6.71%。有害杂质组分Fe2O31.29%、TiO20.54%(表1)。SiO2、Al2O3、Fe2O3、TiO2、Na2O、SO3含量变化系数小于40%,成分均匀,MgO、CaO、K2O含量变化系数小于100%,成分较均匀。矿石高铝相对富钠,主要组分稳定,但Fe2O3、TiO2偏高。

表1 矿石化学成分一览表 (单位:%)

3.4 矿体围岩、夹石及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主要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局部为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夹石在矿体中呈透镜状,零星分布,岩性有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细粒闪长岩及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

围岩蚀变种类较多,主要有绢云母化、钠长石化及硅化等。绢云母化是围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最主要的蚀变,绢云母常呈鳞片状;钠长石化主要分布于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脉及其接触带附近,在斜长石边缘有钠长石化改造,远离岩脉钠长石化微弱;硅化表现为石英呈不规则细脉状,团块状产出。

3.5 矿床成因

瓷石矿体原岩为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呈不规则的脉状或透镜状侵入于九岭岩基中,矿石为蚀变的中细粒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在燕山期中晚期,富含钠和挥发组分的酸性—中酸性岩浆沿棋坪—上富韧性剪切带裂隙上侵,在岩浆侵位和冷凝过程中,在岩浆汽水热液作用下,岩石中的斜长石边缘产生交代作用,发生钠长石化蚀变,岩浆中的挥发组分也参与交代作用,使二云母花岗闪长岩体发生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瓷石矿体,矿床属热液蚀变型矿床。

4 矿石加工工艺性能

4.1 矿石物理性能

依据制作陶瓷要求,采集了2件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工艺性能测试(表2),矿石烧成白度为26.8、26.3,1 200℃烧成温度收缩率10.36%、11.36%。

表2 样品化学成分表 (单位:%)

4.2 矿石加工工艺

试验2吨原矿,工艺流程为原矿—粗碎—中碎—球磨—瓷石粉。采用湿法粉碎,一级破碎采用PE-600×900鄂式破碎机,最大进料粒度控制在500mm,排料口粒度65~160mm;二级破碎采用PF-B-1214Ⅱ反击破,最大进料粒度在350mm以内,加工成直径1cm以下的颗粒物;再入卧式瓷土球磨机,出料粒度0.075~0.89mm,接着进行泥浆干燥,最后成半成品瓷砖原料进库存。矿石加工工艺简单,利用性能良好,矿石综合回收率达到90%。

4.3 产品成分配比

瓷砖(片)的主要原料是瓷石、长石、石英三大类矿石原料合并辅以一些化工原料制造而成。瓷石30%~35%,主要成分Al2O3使陶瓷颇具可塑性,即可在加热前将瓷坯制成理想的形状;长石粉35%~45%,长石主要起熔剂作用,一般为陶瓷主体增加强度;粉状石英20%~30%,作为一种填料添加到瓷砖中;其余成分3%~7%,使用一些其它的天然矿物和人工合成的化工原料滑石、密陀僧(AlO)、白垩粉(CaCO3)、氧化锡、氧化锌、钛酸钡等。通过上述工艺制作而成的瓷砖具有可塑性优良、粘结度好、强度高等特性。

经对配比后的成品瓷砖粉碎加工进行化学分析,主要成分SiO278.35%、Al2O311.90%、K2O 3.85%、Na2O 3.86%、CaO 0.38%、MgO 0.29%、Fe2O30.84%、TiO20.41%、SO30.02%,其有益、有害组分含量符合质量要求。

5 结论

(1)舍背瓷石矿床是热液蚀变型矿床,由二云母花岗闪长岩侵位和冷凝过程中发生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瓷石矿床。矿体呈不规则的脉状产出,主要矿物组分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矿石化学成分以高铝相对富钠为特征。

(2)经试验证明矿石加工工艺性能良好,经过适当的配料配比调整,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新型建筑陶瓷产品重要原料,应用前景广阔,并对评价同类矿床的加工工艺性能具有借鉴作用。

(3)矿区周边燕山期中晚期酸性—中酸性岩脉发育,该瓷石矿床的发现对九岭地区寻找同类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闪长岩矿物矿石
金石可食,金石有声
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高镁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认识矿物的性质(部级优课)
安徽铜陵舒家店地区铜(金)矿找矿远景探讨
两块矿石
矿kuànɡ石矿石多美丽
浅谈地质岩石检测中矿物分析测试技术要点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点石成金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中性复式岩体的同化混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