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科学作业生本化设计

2021-08-29胡竹飞

科教导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双减

胡竹飞

摘要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双减”背景下,既要保质保量,又要减少作业量和作业时间,那只有教师设计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作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生的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应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研究新型作业内容和作业方式,让作业更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自主性、创造性与贴切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作业;生本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6.037

Student-oriented Design of Scientific Home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Subtraction"

HU Zhufei

(LanxiZhenxing Primary School,Jinhua,Zhejiang 321000)

Abstract:Homework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tudents to master knowled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we should not only ensure quality and quantity,but also reduce the amount and time of homework. Only teachers design scientific,reasonable and targeted homework can better serve students and develop students,ability.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should study new homework contents an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so as to make homework more practical,hierarchical,autonomous,creative and appropriat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efficient homework;student-oriented design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文件中开篇就提出“双减”政策的战略目标: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一线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文件精神,严格把控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但又必须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那就只有设计适合学生的作业,才能有的放矢,发挥作业的功能。

1阶段同步作业育高阶思维

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而设置的,按照布置作业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课前、课中和课后。

1.1课前作业作好铺垫

课前作业,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完成的,这样的作业肯定是有助于学生在课上学习的作业,一般是预习、课前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做实验等作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对有些知识早已经耳熟能详。如果教师不多加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和集中存在的迷思概念,是不能很好提高课堂效率的。科学课前作业的设计由于学科特点,有别于一般学科的预习作业,应立足课程标准,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铺垫,使之成为提高课堂教学和实验探究效率的重要保障。

科学课常常需要准备很多实验器材,除了教师精心准备以外,还可以请学生自备。学生在准备实验材料时肯定要到生活中寻找,这无形中告诉学生,科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实验,让科学探究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如五年级《蚯蚓的选择》一课,课前我布置学生到小区、中洲公园、菜地寻找蚯蚓。这是有意引导学生去探寻蚯蚓的生活环境。课上问学生:你的蚯蚓来自哪里?那里的土壤怎么样?哪里有些什么?这就是为上好“蚯蚓的选择”一课作好铺垫。学生找到蚯蚓的地方就是蚯蚓喜欢的环境。课前准备蚯蚓就是悄悄为探知蚯蚓生活的环境埋下伏笔。

1.2课中作业做好巩固

科学的课中作业一般是实验记录单与课堂作业本,适当时候还可以来点同步练习,这些作业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通过作业自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步作业一定要量少而质精,在设计时要以体现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为准则,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三年级《压缩空气》一课上完之后,可以布置一些关于课堂知识的巩固作业:

一、知识链接

1.下列物品中,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A.瓶子B.风扇C.轮胎

2.充足气的足球踢的远的原因是()。

A.足球质量比较好

B.压缩空气产生的弹力大

C.踢的力比较大

二、实践探究

提供足球、气球等物体,说说身边哪些物体运用了空气能被压缩的例子。

1.3课后作业做好延伸

课堂40分钟毕竟不能面面俱到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基于一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以对课堂教学的提升为准则,让每一位学生通過课后作业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科学学习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知识才有生命力,能力才能得以培养,才华才能得以施展。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关注新闻,关注科技,从模仿到创新,让他们学会在观察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四年级《营养要均衡》一课上完后,让学生根据营养学家给的膳食宝塔给家人配一天、配两天、配一周的菜谱;之后用所学知识给学校食堂配一周的菜谱。

2个性自主作业助个性发展

学生的发展,不应也不可能都按照统一规格进行,而应该是有个性、有差异性。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利用差异去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每个班级中总有发展不同步的学生,所以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供给学生:不仅让后进生跳一跳能摘到“葡萄”,还要保证优生个性发展;可以将作业按照难中易程度分成三类,设置作业超市,学生可以自选作业;作业的完成形式可以设置成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

2.1拓展阅读开眼界

科学的学习如果只是局限于课堂,那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要加大科学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负担过重、学业成绩越来越差的学生往往都是智力生活背景极其贫乏,他们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科书,课外不阅读,不参加各项活动。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信息日益更新、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汲取身边的信息,加大阅读量。科学有非常多的阅读内容,可以推荐科普书籍、科普视频,在周末和闲暇期间阅读或观看。

2.2小实验、小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问为什么,善于发现,善于观察,有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基于此,教师可以布置小实验,让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出发,通过观察、发现、探索、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究并总结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对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作出假设,并对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推理,进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如三年级《观察动物的卵》一课上完之后,让学生在家观察生、熟鸡蛋的不同并及时记录。

2.3勤种植、乐饲养

小学科学中有一大版块就是生命科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植物,鼓励学生独自种植或饲养,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动植物,也可以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生命的成长,同时也培养孩子们的养殖(种植)能力,培养孩子关爱生命的情感。

春季播种凤仙花、养殖蚕宝宝,随时随地观察蚂蚁的活动,调查蜗牛、蚯蚓出没的时期和地点,闲时在阳台或者院子里播种各类植物,在阳台上养鱼或者乌龟,写写观察日记,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帮学生建立起与其他生物的情感。

2.4小制作、小发明

课堂上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课外可以做小制作、做小发明。

如四年级“声音”单元上完之后,让学生设计制作属于自己的乐器,能够弹奏曲子,展示课上就请学生用自制的乐器弹奏《欢乐颂》,从而评价自己的乐器的优缺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5做专题、勤研究

常说教育就是将教师知道的知识教给未知的孩子们,但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直接将知识给予孩子们。对小学生来说,不管教师知道多少,前人有多少经验,他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像科学家一样学习,只有经历研究的过程,才有更多更好的收获,所以课外让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是一项长期又能有效培养他们科学精神的活动。

如三年级“天气”单元,可以请学生记录一年中不同季节中多个月的天气,总结本地一个月的天气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季節天气有一定的规律,从而理解气候。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分块进行研究,如设置气温组、云量组、降水量组、风组,从而更好指导学生观察本地一年中气温、风向等天气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将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写成报告。

3分层弹性作业促能力发展

3.1基础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设计主要作用是巩固知识,作业量少、难度低,完成作业的方法以模仿性为主。

如五年级“地球表面的地形”内容,为了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地形表示方法,可用不同色彩的方式区别各种地形,用文字、图画的方式描述各种地形的特点,同时自制地球模型研究地球。

3.2拓展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设计主要是知识的拓展、迁移、运用,作业的难度中等,既有对科学概念的巩固,也有对科学知识的运用。

如五年级“地球表面的地形”内容,不仅仅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地形表示方法,总结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还要阅读地形图并尝试画地形图。

3.3实践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内容为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练习题、提高题,是灵活性比较大的作业题,以拓展性、综合性为主。

如学习五年级“地球表面的地形”内容,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地形,留意身边不同的地形,区别各种地形,思考我国地形形成的原因,用思维导图形式总结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即使是同一课内容,都可以设置不同的作业来引导学生完成。每课设计不同的作业,学生自主挑选。教师采用作业自选单的形式进行总结、汇总,记录每一位学生作业完成的类型以及情况。

4结语

一位优秀的老师,可以通过一项项作业,让学生变成小发明家、小科学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作业的乐趣实践的好处,享受成功的喜悦。不能仅仅为了作业而写作业,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巩固知识的功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实践等能力,让他们爱上科学学习与探究,这也是作业的使命之一。

参考文献

[1]郑青岳等.科学学习中的100个疑难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

[2]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3]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4]罗生全,孟宪云.新时代中小学作业问题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21,3-4:15.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