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08-28马妍婷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马妍婷

摘  要:大庆精神作为我们党的精神财富之一,彰显着共产党人、工人阶级的革命传统和优良品德,同时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大庆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上同根同源、在内容上深度融合、在目标上高度契合。新时代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庆精神铸魂育人,从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和网络平台的不同路径出发,把大庆精神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引领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坚定的创业决心、夯实基础的学科理论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關键词:大庆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党的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1],并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百年党史,是党的奋斗史,也是弘扬爱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素材。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精神,具有“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血脉,继承了党的光荣传统,展现了工人阶级的爱国情怀。新发展阶段,它既是民族精神的瑰宝,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高校要把大庆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在大庆精神的熏陶中,传承党的优良基因,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一、大庆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彰显大庆精神的育人价值,必须深入探析大庆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大庆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上同根同源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讲好“四史”故事,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学生在思政课中对“四史”的学习,强调“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2]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3]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全面动员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指明了党史融入思政课的方向,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石油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正是大庆油田的横空出世,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实现我国石油基本自给,铸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庆精神。大庆精神从产生之日起就携带红色基因,继承着共产党人优秀的革命传统,也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结晶,与承担着“四史”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上同根同源。

(二)大庆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深度融合

大庆精神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作风。它涵盖了为国争光与为民族争气的爱国精神,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与“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与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深度契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高校思政建设的内容要点,“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4]首先,大庆精神蕴含着马列主义中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实践论》和《矛盾论》的精髓,最终形成了“三老四严”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工作制度。这些都与高校思政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其次,大庆精神蕴含着爱国与敬业,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和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深度融合。最后,大庆精神是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磨练出的精神财富,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相契合,显示了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崇高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作风。

(三)大庆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高度契合

2019年8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发布,指出高校思政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立志成才,立德成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之情融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引领。“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5]一个人有了一种精神就会无往不胜,而一个政党有了一种精神就会长盛不衰。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中,领导中华儿女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造就了具有时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从石油大会战中孕育出来的大庆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等一脉相承,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基因,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是引领目标实现的精神动力之一。它最初以维护民族尊严、发展国家石油业为目标,在新时代更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大庆精神自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展现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是民族精神的绚丽瑰宝,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高度契合。

二、发挥大庆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大庆精神是特定时代和历史的产物,然而“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6]在新阶段,大庆精神不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内容和目标上密切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完美诠释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种结合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创新。

(一)用大庆精神引领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是大庆精神的核心内涵。1960年,在国家石油贫乏且西方禁运石油的形势下,几万石油工人脚踏荒原,仅用3年时间就建成世界级的特大油田,为国家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一句“我为祖国献石油”,代表了大庆石油工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国家利益居于首位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遇实现自身的理想目标,但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爱国意识减弱的问题,导致无法对理想信念的情感取向做出恰当的选择。没有爱国作为动力和源泉,理想信念也只是空头支票。有些大学生整日消磨时光,精神空虚,面对侮辱、诋毁国家形象的行为,他们无动于衷,对我国的国情以及国际形势认识不到位甚至毫不关心,国家忧患意识仍然停留在观念上,无法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一个人,空谈崇高的理想信念,却丧失爱国情怀,就如同失去灵魂的躯壳。今天的大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希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大庆精神彰显出来的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精神,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领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把自身的理想信念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励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做有理想且爱国的大学生。

(二)用大庆精神引领大学生培育坚定的创业决心

艰苦创业是大庆精神的精髓所在。在国家一缺资金,二无技术的条件下,大庆石油工人坚定地呐喊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他们迎难而上,创造了“干打垒精神、人拉肩扛精神、修旧利废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缝补厂精神和回收队精神”六个传家宝,用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品质谱写出石油开发史上的新篇章,堪称一部艰难创业史。

在新时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坚定创业决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大学生创业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其次,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就业难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而创业能够带动就业。再者,近些年来,虽然国家相继颁布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依旧薄弱,他们宁愿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也不愿冒险创业。而有些大学生一直是温室里的花朵,从小到大深陷父母包办的怪圈,缺乏独立性和自主创业意识。最后,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抗打击能力弱,面对艰苦的创业过程,部分大学生无法正视挫折,丧失自信心,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坚定的创业决心。对此,思政课教学有必要以大庆精神为载体,增强大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创业和不怕失败的意识,引领大学生培育坚定的创业决心,在创业中持之以恒,保持乐观心态,使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力量,并在崭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用大庆精神引领大学生夯实基础的学科理论

科学求实是大庆精神的重要内涵。大庆石油工人能够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与他们求实的工作态度密不可分。在开采石油中,大庆石油工人不光靠干劲,更靠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从实际出发探索油田开发和建设的客观规律。他们是脚踏实地的耕耘者,他们的工作态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具体表现。

今天,培养求实态度有助于大学生夯实基础的学科理论。根据现状,有些大学生空谈积极学习,对学习有较高的期望值,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却拖延懒散,存在手机依赖症的现象,缺乏踏实学习的心态。较之更甚,少数大学生经常逃课,到考试才临时抱佛脚,根本没有认真汲取学科理论知识,在毕业后方才后悔没有夯实专业基础,导致难以胜任工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讲好大庆精神的历史故事,以求实的态度从情感上感染学生,继而引领大学生以脚踏实地、端正求实的态度学习文化知识,夯实学科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所寄予的期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7]

(四)用大庆精神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无私奉献是大庆精神的灵魂所在。几万石油职工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献美德,为国家解决了石油贫乏的困境。在住房上,他们宁可就地取材盖土房子也要为国家省下半个多亿的资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叫忘我劳动。这种不計较个人利益,只愿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小我的奉献品质,是大庆精神的灵魂,也是中华儿女的千年美德。

新时代中国建设正是需要甘为国家前途、人民幸福而奉献的人。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的风向标,理应奉献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带动更多的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出力。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阵地,要重点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通过思政课传承好大庆精神所蕴含的无私奉献精神,帮助学生塑造奉献品质,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出合理的价值选择。对于部分大学生存在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社会责任感淡薄的问题,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摒弃狭隘的利己主义,形成良好的大局意识,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大庆精神的丰富内涵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党、对国的忠诚与热爱,加强民族责任感,塑造君子人格。为此,高校要重视优秀历史文化,借助“四史”故事,传承好优秀品德,积极探索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路径,使其绽放时代光芒。

(一)立足思政课主渠道,讲好大庆精神的历史故事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立足于具有思想性和理论性的思政课。这一路径离不开必要的灌输,然而纯理论灌输又容易导致大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所以,为了避免思政课的效果变差,高校要做好课程改革。“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讲好历史故事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最佳路径。高校思政课应从理论教学的角度,讲好大庆精神的历史故事,将大庆精神所继承的党的优良传统融入课堂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用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事迹,增强课堂感染力,既为今天的大学生树立标杆,也可以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高校要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将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融入课堂,使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中收获不同的感受。此外,高校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在植入过程中突出故事的重点,提升“第一课堂”的育人价值。这不仅能够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能够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针对性。比如在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关辩证法和认识论时,可以融入大庆精神所体现的“两论”和“二分法”。在讲思想道德培育有关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将爱党爱国的情怀融入其中,通过小故事讲大道理,提高大学生对大庆精神的认同,肩负起新时代的社会责任。

(二)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践行大庆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8]把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就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开辟好“第二课堂”。大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大庆精神的理论内涵,更要依托一系列科学严谨的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对此,高校可以开展以弘扬大庆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演讲、讲历史故事等具体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爱国、创业、求实和奉献”的优良品德。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关“弘扬中国精神”等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观看《铁人王进喜》的电影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地理位置近,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参观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大庆精神的精神魅力和时空穿透力。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政课的补充,是对民族精神的挖掘与整合,在结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内化于心的新途径模式,让大学生亲身体会为新中国建设不断奋斗、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宝贵精神。因此,高校要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并且挖掘实践中的教育资源。思政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弘扬大庆精神的重要路径,能够使大学生了解党领导人民创造出的精神结晶,传承共产党人的优良品德,体验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自觉做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承担者。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

当今世界是互联网的时代,现今的大学生也已然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所以,要把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扩展网络课堂,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作用。首先,高校要认识到互联网是教育资源的数据库,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等互联网平台,做好“四史”的宣传教育工作,将大庆精神融入高校网络在线课程,有目的地展示红色博物馆、影视片和文本资料等资源,突出大庆精神的价值引领。其次,高校也可以将大庆精神之爱国、创业、求实和奉献等革命作风融入微信公众号和学校官网、微博中,为大学生了解大庆精神以及其它富有红色基因的历史提供丰富生动的网络资源,以此加强当代大学生对党史、国史的学习。最后,如果各大高校能将这些資料发布在公开的网络平台,高校之间就可以共享到五花八门的资源并汲取源源不断的新材料,从而在多样化的资源和时代性的网络话语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体而言,大庆精神作为党的宝贵精神之一,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直接体现,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终将记载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上。它作为全党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把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定会引领和激励当代大学生立志成才、立德成人,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01).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4]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01).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

[7]张晓松、朱基钗.习近平勉励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国家的骨干和栋梁[EB/OL].http://news.cctv.com/2019/07/17/ARTIOhI5iwBdw16olb6iO6oh190717.shtml(2019-07-17)[2021-11-15].

[8]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责任编辑  韩  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