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消炎溶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25谢玉娘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消炎胆囊炎胆结石

谢玉娘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西赣州 341100

胆囊结石发病迅猛,病情变化较快。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恶性、呕吐等,其患者大多易并发慢性胆囊炎[1]。慢性胆囊炎是消化道内科疾病常见类型之一,发病率较高。患者临床症状为上腹疼痛、右季肋部位不适等,且患者餐后伴有消化不良和上腹饱胀等症状[2]。随着病情发展,如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有可能出现胆囊穿孔、肝肾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临床治疗期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3]。但既往常规护理由于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辅助治疗效果的提升[3]。针对性护理主要根据患者病情和特点施予相应干预,避免护理的盲目性,进而提升护理质量。大量实践证实,针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临床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作以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施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8~79 岁,平均(57.42±19.48)岁;其中慢性胆囊炎合并胆道结石8 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肝内结石者11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者21 例。实施组中,男25例,女15 例;年龄34~77 岁,平均(57.14±18.35)岁;其中慢性胆囊炎合并胆道结石7 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肝内结石者12 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者2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参与者自愿参与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以参考文献中胆管疾病[5]及胆胀诊断标准[6]为依据,患者存在肝胆区或季肋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多数患者伴有阵发性并向腰背部放射痛,部分患者伴有腹胀痛、恶心、食欲缺乏、右上腹压痛及肝胆区叩击痛等症状。②辅助B 超检查,部分环形辅助CT/MRI、X 线等影像学诊断技术确诊。排除标准:①肝肾、心脑等器官经检查严重异常者;②对治疗用药物禁忌者;③不自愿配合本研究者。

1.2 方法

1.2.1 治疗 两组均予服用消炎溶石汤治疗14 d。基本方:大黄、柴胡、黄芪、龙胆草、乌梅各10 g;虎杖、山栀子各12 g;郁金、山楂各15 g;茵陈25 g;金钱草30 g;对于炎症高者在基础方上加用金银花、田基黄各12 g;蒲公英20 g;剧痛者在基础方上加用川楝子12 g,后加木香6 g;纳呆腹胀满甚者予以加用鸡内金12 g;气虚者予以加用党参15 g、黄芪20 g。1剂/d。以温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

1.2.2 护理干预 两组从入组开始护理干预10 d,对照组在消炎溶石汤治疗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出院护理、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营养支持等。实施组在消炎溶石汤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7]。①针对性情志护理:肝主疏泄,其作用机制在于调畅气机和精神情志。本研究病例均为肝胆气郁证患者,导致肝脏丧失情志调节作用。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部分合并胆结石者可能引发胰腺炎,死亡率较高,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实施组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和依赖感,提高其对疾病治愈信心,促使患者心情舒畅。②针对性饮食:肝、脾分别属于木、土,五行中木克土。因此肝病是脾病的主要因素,对脾的运化造成极大影响。实施组选择食物需对每日脂肪摄入量严格控制。可食用一些鸡肉、羊肉、茄子、菠菜、西红柿等胆固醇、脂肪含量较低食物,三餐中适当分配含有脂肪类药物,注意不可过于集中。如发现胆管有阻塞现象,对其胆固醇摄入量适当控制。尽量少食用一些蛋黄、猪肝等高胆固醇含量较高食物。过多的蛋白质步入对胆汁分泌起到一定刺激作用,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在观察研究期控制蛋白质摄入。一般摄入量1 g/kg;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无过多的下肢,但对合并有高血脂、冠心病者适当加以限制;通过使用胡萝卜、猪肝、豆类食物、西红柿、鸡肉、鱼肉类补充维生素。③服药护理:根据中医理论,心腹以下即为肝胆。病在心腹以下者,采取先服药后进食治疗原则。应在餐前30 min 服用中药。肝喜条达,肝胆气郁易化火。应根据中医学“热则寒之”理论,药物放凉后服用;实施组研究期观察患者用药反应情况,对应处理;在患者服药期间,叮嘱患者不可饮酒,不可进食油腻、辛辣类食物。坚持易消化、清淡类饮食原则[8]。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主要症状(肝胆区叩击痛、肩背胀、右肋胀痛、恶心呕吐及大便结)缓解率;不同部位(胆管结石、肝内结石及胆囊结石)结石排出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心理量表评分情况。①临床疗效[9]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为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影像学检查胆囊或胆管壁增厚、毛糙、透声三项恢复正常;显效为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大部分消失,影像学检查胆囊或胆管壁的增厚、毛糙、透声三项中2 项或2 项以上改善;有效为症状、体征大部分或部分消失,影像学检查胆囊或胆管壁的增厚、毛糙、透声三项中1 项或1 项以上改善;无效为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无改善。②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主要症状(肝胆区叩击痛、肩背胀、右肋胀痛、恶心呕吐及大便结)改善分为消失、减轻、无变化。消失为症状、体征消失;减轻为症状、体征改善;无变化为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缓解率=(消失+减轻)例数/总例数×100%。不同部位结石排出率主要观察胆管结石、肝内结石及胆囊结石全溶排净、部分溶石排出及无变化等情况,结石排出率=(全部排净+部分溶石排出)例数/总例数×100%。两组生活质量及心理量表[3](采用SF-36 量表评估,项目设计社会、生理、躯体等功能及情感职能,各项100 分,分值越高越好)及护理满意度[3](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值100 分)。调查回收率为100%,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0.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干预后,实施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实施组干预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肝胆区叩击痛、肩背胀、右肋胀痛、恶心呕吐及大便结)缓解率的比较

干预后,实施组主要症状(肝胆区叩击痛、肩背胀、右肋胀痛、恶心呕吐及大便结)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不同部位(胆管结石、肝内结石及胆囊结石)结石排出率的比较

干预后,实施组不同部位(胆管结石、肝内结石及胆囊结石)结石排出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不同部位溶石排石情况的比较[n(%)]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心理量表评分的比较

干预后,实施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心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心理量表评分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心理量表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例数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心理量表评分实施组对照组t 值P 值40 40 86.491±3.450 75.363±4.191 19.139 0.000 85.614±4.362 68.623±5.631 15.872 0.000 80.251±14.584 63.453±5.963 6.746 0.000

3 讨论

肝与胆两者间为表里关系,肝胆同病,胆为中精之腑,内藏精汁,“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9]。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患者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进而对肝气疏泄稻城影响,并使胆汁通降功能减弱[10],导致胆汁瘀积情况发生,瘀久可致使湿热内生,湿热可致使煎熬日久,胆汁沉积,继而结为砂石;湿热熏蒸及砂石均对导致胆囊、胆管部位受损,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11-13]。

近年来,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术后结石福大和消化功能紊乱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非手术溶石排石治疗受到广泛关注[14]。如体外碎石法选择性较强,但在各种患者中不能广泛应用,因此中药溶石排石在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治疗的应用前景较广。

依照孙胜男等[15]的研究表明,采用清肝利胆逐石汤对慢性胆囊炎疾病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与本研究患者疗效提升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实施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消炎溶石汤治疗及针对性护理用以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因为根据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患者的病因病机,在采用中医方案治疗时要疏肝理气、消炎利胆、通腑利肠、溶石排石[13]。本研究的消炎溶石汤,根据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患者病因病机,注重降与通,其治疗原则在于疏肝理气、消炎利胆、通腑利肠、溶石排石[6]。其中金钱草、龙胆草、茵陈可起到清热利胆的功效作用[16];大黄、虎杖等药物具有泻热解毒、通下排石的功效作用[17];柴胡、白芍、乌梅等药物可发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的作用,可进行机体肝胆气血的有效调节[18];山楂、山栀子、郁金、黄芪等药物具有理气解郁、活血散结、消积化滞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胆汁分泌、扩张胆管[19]。以上药物配伍治疗可促进胆道平滑肌选择性松弛,进而可减少胆总管末端通透性,促使胆囊炎症快速消除,有利于促进胆囊收缩,最终实现溶石排石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肝胆区叩击痛、肩背胀、右肋胀痛、恶心呕吐及大便结主要症状缓解率均有改善,但实施组的消失、减轻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消炎溶石汤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可更好的改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疾病恢复。实施组治疗后的不同部位结石排出率高于对照组,实施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心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消炎溶石汤治疗及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显著,不仅可提升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且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进一步提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予以中医药消炎溶石汤治疗期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排石效果更佳。可见在治疗结合针对性护理对疗效提升有积极影响,临床予以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中医药消炎融石汤治疗,积极配合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主要症状及临床疗效,可提升不同部位结石排出率,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其原因分析如下。首先针对性饮食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体质,加快药物吸收。患者体质差异及致病原因的不同会对药物作用产生不良影响,结合日常饮食习惯与脾胃能力给予不同饮食建议,可提高患者营养摄入均衡程度,并减少药剂中凉性药物对于脾胃组织的刺激,提高治疗舒适度与治疗辅助能力[12]。其次在治疗中采用服药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患者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在煎药、服药中很容易被以往生活经验影响,出现错误用药问题。不仅会降低疗效还易增加用药不适,治疗期及时给予患者用药指导,有利于提高其疾病了解程度,而提高医嘱配合度,提升治疗效率。再次在前两项护理基础上,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排解烦忧情绪,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质量[4],建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治疗。

综上所述,应用消炎溶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主要症状及临床疗效,提升不同部位溶石排石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较高,生活质量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更优,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愈。

猜你喜欢

消炎胆囊炎胆结石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6类食物给身体消炎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