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2021-08-25梁金峰刘来兵何浩江刘武鹏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心动图组间心功能

梁金峰 董 琦 刘来兵 何浩江 刘武鹏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心内科,贵州贵阳 550004

急性心力衰竭指因急性心脏病变造成的以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急性淤血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心律失常是本病最常见并发症[2],当两种疾病合并发生,将会大大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和风险,若治疗不及时有效,甚至还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3]。目前,药物是临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方式[4],常规用药主要包括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以及利尿剂等,虽然能够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整体疗效有待提升,因此,不断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是临床重点工作,于患者而言意义重大[5]。本研究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心内科收治70 例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病例样本作为观察对象,予以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0 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 例。对比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45~73 岁,平均(59.2±11.4)岁。研究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46~73 岁,平均(59.5±11.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正式展开。纳入标准:①入组对象同时符合急性心力衰竭、快速心律失常诊断指南与标准[6];②对研究选择用药无既往过敏史、禁忌证;③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真实;④事先对研究内容、目的知情,配合有效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②伴有听力、语言以及精神等功能障碍者;③中途脱落或者退出观察者。

1.2 方法

对比组接受常规治疗。当患者入院,根据其实际情况,予以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以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取150 mg 胺碘酮注射液(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907)与20 mg 5%葡萄糖溶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835)充分混匀后进行静脉推注,起效后将静脉推注更改为静脉滴注,速度为0.5~1.0 mg/min,24 h 内用药剂量不能超过1800 mg。

两组均在治疗7 d 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服务,加强饮食干预,确保摄入充足营养成分,重视患者日常管理,定期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另外,若患者同时使用呼吸机,还需全面评估呼吸机并发症发生风险,采取一系列针对性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胃肠胀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为临床治疗、预后康复提供良好保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体征指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动态心动图指标[校正后QT 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imension,LVDS)、左室舒张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心室功能(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LVEF)、心指数(cardiac index,CI)、6 min 步行距离]数据。①综合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显效:各项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超过2 级;有效:各项症状改善明显,心功能改善超过1 级;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7-8]。②体征指标包括血压、心率等,动态心动图指标包括QTc、QTd,心功能指标包括LVDS、LVDD、LVEF、CI、6 min 步行距离,均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综合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BP、MAP、HR 均低于对比组,DBP 高于对比组,且两组治疗后的SBP、MAP、HR 均低于治疗前,DBP 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指标比较(±s)

组别SBP(mmHg)DBP(mmHg)MAP(mmHg)HR(次/min)对比组(n=35)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n=35)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136.37±10.25 130.24±8.75 2.6910 0.0090 65.24±5.33 72.09±7.66 4.3426 0.0000 130.96±12.63 121.71±7.48 3.7281 0.0004 147.05±12.72 88.01±7.44 23.7027 0.0000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136.41±10.18 123.16±5.83 6.6820 0.0000 0.0164 0.9870 3.9837 0.0002 65.25±5.35 78.04±8.79 7.3533 0.0000 0.0078 0.9938 3.0191 0.0036 130.91±12.61 113.85±5.66 7.3020 0.0000 0.0166 0.9868 4.9573 0.0000 147.06±12.74 79.05±6.58 28.0602 0.0000 0.0033 0.9974 5.3370 0.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心动图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动态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QTd 低于对比组,QTc 高于对比组,且两组治疗后的QTd 低于治疗前,QTc 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心动图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心动图指标比较(±s)

组别QTc(ms)QTd(ms)对比组(n=35)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n=35)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423.69±38.64 460.42±45.51 3.6398 0.0000 67.58±9.87 51.45±8.68 7.2602 0.0000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425.71±37.63 497.96±51.42 6.7082 0.0000 0.2216 0.8253 3.2343 0.0019 67.62±9.85 40.63±6.35 13.6248 0.0000 0.0170 0.9865 5.9520 0.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LVDS、LVDD 低于对比组,LVEF、CI、6 min 步行距离值高于对比组,6 min 步行距离值大于对比组,且两组治疗后的LVDS、LVDD低于治疗前,LVEF、CI 高于治疗前,6 min 步行距离值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LVDS(mm)LVDD(mm)LVEF(%)CI[L/(min·m2)]6 min 步行距离(m)对比组(n=35)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n=35)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48.66±2.51 40.32±2.33 14.4069 0.0000 57.48±3.39 50.63±2.14 10.1234 0.0000 48.55±3.23 54.19±3.36 7.1591 0.0000 2.71±0.54 2.98±0.58 2.0157 0.0478 271.42±33.51 298.65±35.68 3.2911 0.0016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48.71±2.49 36.18±2.17 22.4436 0.0000 0.0837 0.9336 7.6914 0.0000 57.51±3.37 46.43±2.11 16.4862 0.0000 0.0371 0.9705 8.2680 0.0000 48.49±3.25 59.24±3.52 13.2747 0.0000 0.0775 0.9385 6.1395 0.0000 2.72±0.55 3.31±0.61 4.2497 0.0001 0.0768 0.9390 2.3194 0.0234 271.19±33.23 327.55±40.78 6.3384 0.0000 0.0288 0.9771 3.1554 0.0024

3 讨论

心力衰竭病因、发病机制均比较复杂,尚处于研究阶段,并未给出确切定论。研究发现,有基础性心脏疾病患者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脏负荷过度等也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主要病因[9-10]。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力衰竭发生率在0.9%左右,同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比[11]。近年来,受基础性心脏疾病患者数量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致使心力衰竭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心力衰竭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心律失常作为急性心力衰竭常见并发症,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数量随之增加[12]。由于急性心力衰竭具有起病急、进程快、危害重的特点,患者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在进展过程中,可造成心脏结构、电活动出现异常,诱发快速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快速心律失常是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以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为主,若反复多次出现心动过速,可导致心脏放大、心功能不断降低,还会诱发其他严重心脏疾病。另外,当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同时发生,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有效性是提高患者生存率、预后结局的关键所在。

目前,药物疗法是临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方式,其中,血管扩张剂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14],利尿剂有助减轻体液潴留,缓解充血状态[15],但是受患者个体差异性影响,常规用药在改善心律失常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16]。多项研究证实,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可提高临床疗效[1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综合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体征指标、动态心动图指标以及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DBP、QTc、LVEF、CI 高于对比组,研究组的6 min 步行距离大于对比组,研究组的MAP、HR、QTd、LVDS、LVD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用胺碘酮整体治疗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在于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具备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当进入机体,可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18],同时,其也能够抑制快钠离子内流,使其传导速度减慢[19],此外,胺碘酮在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等方面也具有一定效果,因此,加用胺碘酮可从根本改善心律失常、传导过快等情况,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提升心功能[14,20]。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加用胺碘酮注射液,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改善体征指标、动态心动图指标以及心功能,整体治疗效果可观。因此,胺碘酮注射液可作为推荐用药在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

猜你喜欢

心动图组间心功能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