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25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通气重症精细化

卢 红

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北洪湖 433200

重症肺炎是临床呼吸内科较常见一种严重的炎症性疾病,在老年人群多发[1]。该病病情重,且进展迅速,易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及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较高的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采取抗感染药物、机械通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方法治疗,且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因老年患者存在对疾病认知不足、易出现心理问题及自我护理能力低等情况,需在治疗时对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2]。全方位精细化护理模式是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细致的、全面的护理措施,以全方面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位需求[3]。本研究探讨全方位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实践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4 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常规组(47 例)与精细组(47 例)。常规组中,男26 例,女21 例;年龄62~84岁,平均(71.59±6.17)岁;病程1~6 d,平均(3.45±0.63)d;社区获得性肺炎45 例,医院获得性肺炎2 例;细菌感染29 例,病毒感染18 例。精细组中,男28 例,女19例;年龄60~83 岁,平均(70.38±5.92)岁;病程1~7 d,平均(3.64±0.71)d;社区获得性肺炎43 例,医院获得性肺炎4 例;细菌感染26 例,病毒感染21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4];②年龄≥60 岁;③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肺癌、肺结核、肺栓塞等疾病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者;④精神障碍者;⑤入院时多脏器衰竭、并发休克者。

1.2 方法

两组从入院当天护理至出院。

1.2.1 常规组 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其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常规指导等。

1.2.2 精细组 采取全方位精细化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方面:通过语言、画图形式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耐心倾听患者心声,予以肢体安抚,满足患者需求;患者闭上双眼,采用耳麦播放舒缓音乐,结束后深呼吸;实施各项操作时保持动作轻柔;病情许可情况下,家属多探视陪伴,给予其精神支持。②认知方面:对患者讲解疾病、治疗措施及预防方面的相关知识,对行机械通气治疗者告知其机械通气操作方法、必要性及可能出现情况;对家属开展知识讲座,告知其照顾患者注意事项及协助患者翻身及拍背促排痰。③呼吸道方面:指导其咳嗽,深呼吸同时拍击其背部协助排痰;对具备吸痰指征患者予以吸痰处理,且吸痰前对其吸氧操作,吸痰间隔时间>3 min,连续吸痰次数≤3 次;另鼓励患者早晚刷牙、漱口,对生活不能自立者则采用浸润棉球擦洗牙间缝(棉球不过湿,动作轻柔)。④管道方面:对各种插管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定期消毒,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医生建议及时拔除管道。⑤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食物,流质饮食,控制每日鼻饲量(每2小时1 次,每次不超过200 mL),另对严重营养缺乏者静脉注射氨基酸等。⑥预防感染及压疮:各项护理措施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医疗器械及病区物品严格消毒,病房每日消毒2 次,随时更换呼吸机接头等,另对多重耐药菌者予以隔离;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及床上用品;定期帮助患者更换体位等。⑦出院指导:坚持适当有氧运动锻炼,纠正不健康生活行为习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的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心理状态包括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当天的焦虑、抑郁情况,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5],SAS 与SDS 量表均有20 个项目,各项目分值均为1、2、3、4分,将各项目得分相加后得出总粗分,再乘以1.25 取整数部分为总标准分,分数越高,情况越严重;住院期常见并发症有感染性休克、呼吸道堵塞、压疮及新发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死情况的比较

住院期,常规组病死7 例,常规组病死率为14.89%;精细组病死3 例,精细组病死率为6.38%。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7,P=0.316)。

2.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精细组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的比较(d,±s)

表1 两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的比较(d,±s)

组别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精细组常规组t 值P 值44 40 7.58±1.52 10.69±2.26 7.461 0.000 21.35±3.14 27.95±4.06 8.376 0.000

2.3 两组心理状态的比较

两组出院当天的SAS、SDS 评分低于入院时,精细组出院当天的SAS、SDS 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心理状态的比较(分,±s)

组别SAS 评分入院时出院当天t 值P 值SDS 评分入院时出院当天t 值P 值精细组(n=44)常规组(n=40)t 值P 值60.38±5.42 61.09±5.83 0.578 0.565 45.62±4.91 50.84±4.72 4.957 0.000 13.387 8.642 0.000 0.000 61.47±5.61 62.35±6.04 0.692 0.491 46.89±5.03 52.07±5.36 4.569 0.000 12.836 8.051 0.000 0.000

2.4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精细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的比较[n(%)]

3 讨论

重症肺炎属于呼吸系统危重症疾病,其发生在终末气道、肺间质及肺泡,多由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等引发。因老年人免疫力降低、器官功能减退及机体反应性差,其更易发生重症肺炎。该病常累及多个系统,使多器官衰竭,是老年患者致死性疾病之一。临床除给予此类患者积极对症治疗外,尚需辅以优质护理服务,以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虽两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接近,但精细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SAS、SDS 评分与并发症发总生率均降低(P<0.05)。全方位精细化护理模式不仅强化关注患者自身,且综合考虑其心理状态、当前所处环境及物理因素等,可有效避免盲目护理及护理遗漏等问题[6]。本研究对老年重症患者采取全方位精细化护理模式,侧重细节护理,将护理措施细化到各个方面,如心理、认知、呼吸道、管道、营养、并发症预防等。通过与患者交流,可增进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感,另指导其放松及家属陪伴,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可提高患者认知,有利于减轻其对治疗操作恐惧,配合医务人员工作,从而有利于加快恢复速度[7-8]。加强对呼吸道护理,积极协助患者排出痰液,维持呼吸道通畅,可减少呼吸道痰液淤积及细菌滋生,有利于避免感染性休克及呼吸道堵塞等[9];保持口腔清洁,可避免口腔细菌误入呼吸道内而导致吸入性肺炎[10];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可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11];以上可使恢复加快,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12-13]。此外,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重视对医疗器械、病区物品及病房消毒,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另保持个人皮肤干燥清洁及定期帮助患者变换体位等,有利于血液循环,可避免压疮[14-15]。开展全方位精细化护理模式,不仅着重于疾病本身,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可能为满足患者身心、认知等需求而提供合适护理措施,从护理实践本身出发,综合考虑可能影响患者恢复的各方面因素,从而能使护理对策实施具有目的性、针对性,进而规避各不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利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取全方位精细化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但此种护理模式是否增加医院负担及临床获益等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通气重症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不惑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不通气的鼻孔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