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刺激呼吸训练在肺癌术后患者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25刘吉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步行肺癌差异

刘吉梅

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胸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

肺癌主要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其作为一种恶性肿瘤,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与家族聚集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痰中带血、咯血、胸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放射性治疗、化疗等方式缓解患者病痛,但手术操作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2]。常规的护理方式一定程度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对其肺功能的恢复效果欠佳。电刺激呼吸训练主要通过使用仪器对膈肌产生一定刺激使呼吸肌收缩增强,呼气增加,进而可改善吸入气体的分布,增加有效通气量,可起到增加呼吸肌耐力、减轻呼吸肌疲劳作用[3]。本研究探讨电刺激呼吸训练在肺癌术后患者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0 例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4~69 岁,平均(51.36±2.49)岁。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35~70 岁,平均(51.74±2.31)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2007 中国肺癌临床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者;②预计生存时间≥6 个月者;③本研究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等。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②依从性较差不愿配合者;③严重器官损伤者等。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给予基础健康教育,同时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缓慢深吸气并屏气至8 s,腹部隆起后缓慢呼气,15 min/次,3次/d。试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电刺激呼吸训练。患者保持坐位并于脐部固定腹带压力感受器连接电脑,通过膈神经透射点的电极对膈神经及腹直肌产生刺激,15~20 min/次,3 次/周[5-6]。两组均护理12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肺功能。使用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护理前、护理8、12 周后1 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②6 min 步行距离。平坦路面用直线记录患者护理前、护理8、12 周后6 min 所走距离。③肺康复情况。使用呼吸困难量表[7]评定两组护理前、护理8、12 周后的呼吸困难指数,分值为0~3 分,分数越高,呼吸越困难。

1.4 统计学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多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任意两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FVC、FEV1与6 min 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8、12 周后两组的FVC、FEV1水平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的FVC、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与6 min 步行距离的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与6 min 步行距离的比较(±s)

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护理8 周后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组别FVC(L)FEV1(%)6 min 步行距离(m)对照组(n=30)护理前护理8 周后护理12 周后F 值P 值试验组(n=30)护理前护理8 周后护理12 周后F 值P 值2.14±0.26 2.33±0.34a 2.62±0.56ab 10.586<0.05 1.48±0.17 1.75±0.24a 2.61±0.47ab 101.955<0.05 322.01±23.38 375.62±24.49a 407.45±25.13ab 94.385<0.05 t 护理前两组比较值P 护理前两组比较值t 护理8 周后两组比较值P 护理8 周两后比较值t 护理12 周两组比较值P 护理12 周两组比较值2.13±0.29 2.55±0.42ac 2.99±0.72abc 21.389<0.05 0.141>0.05 2.230<0.05 2.222<0.05 1.52±0.15 2.19±0.30ac 2.96±0.68abc 81.285<0.05 0.966>0.05 6.273<0.05 2.319<0.05 323.30±24.39 409.20±25.75ac 425.18±26.07abc 139.455<0.05 1.668>0.05 5.282<0.05 2.682<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肺康复情况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呼吸困难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8、12 周后两组的呼吸困难指数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肺康复情况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肺康复情况的比较(分,±s)

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护理8 周后比较,bP<0.05

组别护理前护理8 周后护理12 周后对照组(n=30)试验组(n=30)t 值P 值2.48±0.18 2.50±0.20 0.407>0.05 2.05±0.33a 1.70±0.17a 5.164<0.05 1.69±0.14ab 1.30±0.09ab 12.835<0.05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吸烟、空气污染、电离辐射等因素均可诱发病症[8]。术后多数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对肺功能造成影响,进而严重影响预后。常规术后护理可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但对患者出现的气道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缺乏有效手段[9]。

电刺激呼吸训练是一种将腹式呼吸与电刺激训练相结合的一种呼吸训练方式,其主要对神经肌肉进行电刺激并指示患者完成呼吸训练,使患者的胸腔容积有所增大,改善肺泡通气量,进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10-11]。另外,电刺激呼吸训练有固定的呼吸节律,其可促使患者形成正确的呼吸模式[12-13]。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前两组的FVC、FEV1与6 min 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8、12 周后两组的FVC、FEV1水平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刺激呼吸训练可有效增强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水平,与刘霜纯等[14]的研究结果相符。通过电刺激呼吸训练对患者的膈肌形成刺激,促使患者进行重复深度呼吸,而对其呼吸功能有所改善,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1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的呼吸困难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8、12 周后两组的呼吸困难指数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刺激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与刘吉梅等[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电刺激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水平,进而促进术后肺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步行肺癌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魔方小区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步行回家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