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

2021-08-25张述娟潘小滨石松长林兴盛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优良率通气重症

张述娟 潘小滨 石松长 林兴盛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重症医学科,福建福州 350001

重症心力衰竭是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是ICU 收治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1],患者可接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措施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延缓心力衰蝎的发生发展[2]。但单独采用常规措施医治,大部分患者通气状况不佳,易影响整体疗效。近年来,一些研究报告显示,有创机械通气疗法可用于重症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改善患者的通气水平,改善心脏负荷状况的作用[3-4]。本研究旨在采取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的治疗措施。基于此,本研究选取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88 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治疗策略为对照,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及HR、RR、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影响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88 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 例)和观察组(44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22 例;年龄58~78 岁,平均(66.15±6.15)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56~76 岁,平均(66.26±6.1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接收病例,入住ICU,确诊为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②符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适应症;③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即开展利尿剂、ACEI、ARB、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措施治疗。连续治疗7 d。

观察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疗法辅助常规疗法治疗策略。①常规治疗策略同对照组;②有创机械通气疗法:协助患者经口气管插管,镇痛、镇静药物选用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将通气模式设置为A-C,待氧合情况稳定后,将通气模式调整为SIMV+PSV 模式。设置通气参数,呼吸频率为12~20 次/min,给氧浓度≤30%~60%,潮气量为6~10 mL/kg。若呼吸平稳,无缺氧等表现,则可拔管。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具体如下:①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若相关临床表现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呼吸功能指标值改善≥75%,可判定为优;若相关临床表现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呼吸功能指标值改善30%~<75%,可判定为良;若相关临床表现症状未改善,心功能、呼吸功能指标值改善<30%,可判定为差。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②记录HR、RR 数值;③记录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后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RR 水平值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HR、RR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HR、R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R、RR 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RR 的比较(次/min,±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RR 的比较(次/min,±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HR治疗前治疗7 d 后RR治疗前治疗7 d 后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 值P 值144.24±9.15 143.59±9.22 0.3319 0.7408 121.57±8.33a 93.58±7.11a 16.9530 0.0000 47.19±7.23 47.26±7.19 0.0455 0.9638 33.26±6.14a 21.56±5.29a 9.5760 0.0000

2.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目前,针对ICU重症心力衰竭,临床常采用利尿剂、ACEI、ARB、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措施治疗,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5-10],患者的心功能、通气功能改善欠佳,整体疗效仍不能令临床满意。有创机械通气疗法是ICU 中常用且不可替代的呼吸治疗技术。基于此,本研究以常规治疗策略为对照,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及其HR、RR、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影响价值进行探寻,其目的在于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CU重症心力衰竭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更有助于病情好转。治疗后,观察组的HR、RR、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CU重症心力衰竭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更有利于提升心功能和通气功能,临床安全性更高。分析原因为,一方面,有创机械通气疗法能够提高患者肺泡内压,改善氧气弥散状况,改善通气血流比率,调节患者呼吸频率,提高通气水平;另一方面,有创机械通气疗法能够提高胸内压,缓解心脏前负荷,更有效改善心率水平;其三,有创机械通气疗法能够增加血氧饱和度,控制心衰相关临床表现,加快临床症状消退,减少二尖瓣返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10-17]。包红珠等[17]的研究表明,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时,通过有创机械通气方案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心率和呼吸频率,综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对于提升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结论与其具有一致性,充分证明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更佳,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综上所述,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更好,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HR、RR,降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值得推荐。但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加大对样本量的观察,以评估最佳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优良率通气重症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不惑
不通气的鼻孔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