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2021-08-25焦冬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白细胞体温血液

焦冬梅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血库,吉林白城 137000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大部分急危重症患者而言,其是抢救生命的重要环节,临床价值明显。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输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例如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其属于变态反应的一种,发生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荨麻疹、呼吸器官痉挛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患者血压降低,肝肾功能受损,甚至是过敏性休克,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有研究指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与白细胞指标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3]。因此,通过控制输血过程中的白细胞水平,对于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的意义明显。本研究选取80 例输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吉林省白城市医院收治的80 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 例)与对照组(40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4];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传染性疾病患者[5];③合并心脑血管、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④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无菌条件下完成输血治疗,由统一血站提供血袋,静脉采集与抗凝液混合,待血液采集6 h 内离心,离心半径15 cm,离心转速10 0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并存放于-25℃环境下储存备用,每袋血容量为全血400 mL。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血治疗,不经过滤除技术直接浓缩红细胞,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接受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输血治疗,以白细胞过滤器去除全血红细胞中的白细胞,再给予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相关血液指标、相关临床指标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①相关血液指标:包括输血血小板、血红蛋及白细胞指标;②相关临床指标:包括输血过程的体温升值、血浆纤维蛋白原指标(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指标(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指标(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6];③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包括过敏、蛋白尿、发热等[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白细胞滤除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输血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白细胞滤除效果的比较(±s)

表2 两组白细胞滤除效果的比较(±s)

组别例数血小板(×109/L)血红蛋白(g/L)白细胞(×109/L)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40 40 31.78±12.45 69.14±21.08 9.6513 0.0000 128.98±13.74 156.79±18.55 7.6192 0.0000 0.15±0.05 6.78±1.33 31.5054 0.0000

2.2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体温升值、FIB 低于对照组,PT 水平短于对照组,APTT 指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s)

组别体温升值(℃)FIB(g/L)PT(s)APTT(s)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0.64±0.14 1.32±0.13 22.5109 0.0000 2.46±0.31 2.89±0.52 4.4922 0.0000 12.33±0.45 16.20±1.65 14.3112 0.0000 38.32±4.24 30.25±3.28 9.5211 0.0000

2.3 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中一项常见的治疗措施,在狭义方面,输血是全血输注的一种;在广义方面,输血是通过制备成分血液的输注过程。对于成分血制品而言,分离全血的主要成分是血液,包括浓缩的血浆、血小板、红细胞等。受到低温环境的影响,制取的新鲜血液在制备血浆的过程中会出现物质沉淀等现象[8]。在输血后,患者也会出现一定的发热症状,主要是因非溶血性的发热,此外其还会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研究指出,机体体温升值的强弱程度与输入白细胞的水平呈正相关[9]。因此,为降低上述症状的发生率,本研究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输血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体温升值、FIB 低于对照组,PT 短于对照组,APTT 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是一种以滤除全血或成分血中的白细胞达到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的技术[10-11],由于血液在输血前均保存于低温冰柜中,当患者需要大量输血时,体温与血液温度存在着温度差,这使得患者正常体温受到影响,进而产生心室纤颤现象。因此,在输血时,需要先将血液进行升温操作,有效预防低体温情况的发生。此外,对于血液在储存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对血液质量产生影响[11-12]。因此,部分的细胞因子会产生相应的白细胞,并且还会造成免疫血小板的相互影响,进而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13-15]。通过使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预防血液中存在的巨细胞病毒的传播,抑制细胞中抵抗因子的分泌,进而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减轻白细胞的影响作用,使患者的输血过程更加安全,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5-16]。

在段彩红等[16]的研究中,其将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红细胞常规输血技术(对照组),另一组使用超滤白细胞输血技术(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滤除后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升值、FIB、PT、APTT、S 与T 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过敏、蛋白尿、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血治疗患者的输血过程中,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帮助患者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维持输血过程中患者的体温,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可行性价值高。但是,由于患者在输血过程中还易受到环境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临床验证与研究中,还应当围绕超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适用性展开探索,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白细胞体温血液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