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初探
——以厦门工学院武术课为例

2021-08-21王菲王丰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武术思政精神

王菲,王丰彩

(1.厦门工学院,福建厦门 361000;2.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1 高校武术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

1.1 高校武术课程中蕴含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武术最早产生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为了形成与自然对抗的力量以保卫自身,武术逐渐形成为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身体练习。传统武术千百年来不仅起到了强身健体、抵御外敌的作用,而且蕴含丰富的武德精神、侠者精神以及义利观等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着一代又一代习武者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对武德的解释,他提出:“武有七德,禁暴、檝兵、保大、定功、安民、合众、丰财者也。”[1]明末清初,面对列强入侵、政局动荡的国家局面,武德又被注入新的含义,成就了霍元甲、陈真等许多为了民族尊严、国家兴亡,甘洒热血的武林豪杰。孙中山先生把武术精神归纳为“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推而言之。”可见中华武术中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

1.2 高校武术课中蕴含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

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总根源,新时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2]。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攻击技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作为一门通过实践性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包容性的学科,传统武术与各个时代的优秀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以成为传统文化中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传统武术结合了哲学、中医学、伦理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所以在武者的修行中所展现的是宏大且深远的文化基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具有很强的概括与展现作用。当今一提及中国的文化符号,武术当仁不让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1.3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

武术课程作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含有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集体意识与协作精神,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公平公正的竞争观、组织纪律、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健康培养有着巩固根基的重要作用。传统武术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武成人”“由技入道”的武学精神,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提供精神源泉,从而深化大学生的思想与道德观念的建设。除此以外,传统武术格外注重个人武德修养,它将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等作为评价个人武学修为高低的标准,讲究公平正义、和睦团结、互助协作;追求人的自我发展,讲究恪守中道、“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蕴含在武术之中的精神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耳濡目染,从而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 高校武术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在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广泛而深刻的精华荟萃,从哲学到美学,从实践到理论,从感受到认识,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优良代表。所以对武术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发掘与传授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生动鲜活而具有互动性,根基在传统中,而展现在实践上的武术是传授思政教育的优秀载体。因此,厦门工学院体育部教师因地制宜,根据武术课的教学特色,将武术教学化繁为简,分为4 个教学阶段,探究每个教学阶段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2.1 武术理论知识学习阶段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武术理论知识包括: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门类以及武术礼仪。古代战争时期武术得到了发展,并发展出军事技术等门类。纵观历史,武术还靠着其容纳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人民为祖国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学习武术的起源与发展等理论知识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武术抱拳礼中“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学拳先做人”“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文化精神,能够培养学生尊重师长、以礼待人的优秀品质[3]。武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武术历史和高尚的武德精神,而且能够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2 武术基本功学习阶段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武术基本功包括正踢腿、外摆腿、里和腿、弹腿冲拳、柔韧、力量等。通过对基本功的练习,劳其体肤,进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我校教师将把学生分为若干武术研究性学习小组,每组自行选拔出一位组长负责课堂的练习及课下组织组员对武术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学生从被传授武术,转为主动追求武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形成主地对武术精神的追求与思想道德品质进行磨炼的习惯。同时,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相互协助的团队精神,并激励学生严谨而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中各小组将通过课中展示和竞赛来提升平时成绩的分数,扩宽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渠道,让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针对不同学生的条件与学习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与适应,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3 武术基本套路学习阶段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大学武术课基本套路包括少年拳、少年剑、太极拳等内容。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选择上,为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武术基本套路,我校教决定采取小组积分制练习的方法,将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具有领导力与对武术知识良好理解的小组长。教师教授技术动作后,由小组长组织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从而在保证学生在对知识有着精确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每节课将设置展示、比赛环节,由教师依据每组的练习效果进行评分,并在学生的展示状况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改正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矫正具体动作的准确性,并根据学生自身条件与学习状况的不同适当调整教学节奏,以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进而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通过课中展示及比赛,可以塑造学生勇于拼搏、永争第一的意志品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2.4 考核阶段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在考核套路和基本功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我校教师决定增加思政教育内容的考核。教师将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赛,对所学套路进行自主编排与艺术性处理,并且通过武术动作与合理的剧情,及旁白与布景的戏剧要素的结合,对思政教育成果进行艺术化的展现,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体会武术中高尚的武德精神。通过戏剧化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将显著增加思政教育的教育效果,并且将被动的教授模式转换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及知识的接受程度,进而更好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锻炼。教师评分将借鉴“木桶原理”的模式进行,例如,若该组有一名学生不会动作,则整组均被扣分,其中组员-1 分,组长-2 分;反之,若整组表现很好,则组员+1 分,组长+2 分。通过这种有强烈激励作用的奖惩制度与侧重整体练习效果和团队协作水平的评分方法,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得到有效强化,培养学生的担当与责任感[4]。

3 武术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分析

如表1所示,经过访谈及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发现,融入思政教育的武术班级的学生的国家情怀、传统文化认知、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性提升。

表1 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班级与正常教学班级学生对比

融入思政教育武术班的学生普遍表示他们通过对传统文化、武德、武礼知识的学习,对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有了显著性加强。

4 提升武术教学思政教育效果的建议

4.1 成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小组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建议集合武术课现有师资和优势教育资源,成立武术“课程思政”专项研究小组。首先,小组要求成员在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加大对“课程思政”知识的学习。学习具体包括:学习最新政策方针,以及《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重要文件,提高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并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4.2 更新武术课教学目标

在武术教学内容中加入思政元素,应首先更新教学目标。在完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 个目标的基础上,应当加入思政教育目标。可以在武术教学中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模块,思政研究小组成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搜集、交流,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筛选,形成具有连贯性,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同时,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编排,增加生动性与感染力,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通过对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学习,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通过对英雄形象的挖掘与解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武术,并加强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4.3 考试中适当加入思政考核内容

传统的武术考核大多采用的是对学生技能进行评价的方式,增加了思政教育内容的武术课考核不能局限于对个人技术的考核,而应全面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合理有效的考察。在组织学生考核时,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赛,小组成员将自主对所学动作进行编排,并适当加入体现思政教育的故事情节及旁白,同时对编排内容进行一定的艺术化处理。通过这种考核形式,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对传统思想、文化等知识的理解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提高。

猜你喜欢

武术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