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活动需求视角下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优化

2021-08-20张健健欧阳雪珂克里斯托夫特威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21期
关键词:住区棋牌户外活动

张健健,马 卓,欧阳雪珂,克里斯托夫·特威德

(1.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南京 211816;2.卡迪夫大学建筑学院,卡迪夫 CF10 3NB)

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总量增加、加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预测数据,“十四五”期间全国60岁及上以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1]。同时,“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对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中国老龄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未富先老”,老年人患病将面临医疗费用高、医疗资源紧张等一系列困境[2]。城市开放空间可以促进社会交往、体育活动、放松心情和与自然的互动[3],并且能被绝大多数公众所使用,不受时间和经济的限制[4-5]。因此,充分利用户外开放空间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交往、运动健身的机会,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中国老龄化进程的一条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转型,老旧住区的改造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城市老旧住区通常拥有良好的区位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及稳定的邻里网络,因此是老年人主要的居住场所[6]。然而,中国的老旧住区普遍建于20世纪后半期,各小区内部不仅居住面积紧张,而且开放空间稀缺,居民的公共生活往往发生于住区街道的空间中。街道两侧的一些开放空间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是附近居民休憩、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居民的公共生活发挥着最基本的支撑作用。然而,目前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大多集中于建筑立面出新、设施更新等方面,对于住区户外空间如何能更好满足老年人活动的需求缺乏深入关注。现尝试从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需求入手,探索老年人户外活动与住区街道开放空间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老旧住区街道空间的优化建议。

1 现有研究

从196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开放空间的研究逐渐从功能主义角度转向社会人文角度。此后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显现,一些西方研究成果开始将老年人的活动与开放空间设计联系起来,如Sugiyama等[7]认为,开放空间对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维持老年人的生理机有各种好处;伊丽莎白·伯顿和琳内·米切尔[8]分析了开放空间的各种特性是如何影响老年人活动,并且提出了“生活街道”的设计原则;Levy-Storms等[9]专门探讨了老年人体育活动与开放空间之间的联系;Zandieh等[10]、Macintyre等[11]研究了开放空间面积与老年人户外活动之间的联系;Lak等[12]提出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归属感、场所功能以及场所偏好对老年人户外空间需求有显著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内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学者开始针对老年人的特征进行开放空间研究。其中包括,根据老年人心理特征,提出面向老年人需求的开放空间设计原则和分布模型[13-14];结合实证研究,探索促进老年人交往活动的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策略[15];研究开放空间环境特征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16];探索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行为与空间互动的过程与机制[17]。这些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于公园及小区内部环境,对像老旧住区街道这样的特定区域研究较少;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问卷调查,受个体经验影响较大,难以客观反映老年人群体的户外活动需求;同时,既有成果对于街道开放空间特征与老年人户外活动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此,现以南京市典型老旧住区锁金村为例,通过综合使用行为注记、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与老年人活动的关联性,分析空间中的问题及老年人的需求,并由此提出空间优化建议,为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的更新提供依据。

2 调研对象与方法

2.1 调研对象概况

锁金村住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区东北部,西临玄武湖,南靠紫金山,始建于1980年代。住区由锁金一村~锁金六村6个较完整的小区及一些散布的住宅楼组成,其内包含4所幼儿园、2所小学和1所中学,并且紧邻多所高校,居住人口密集、生活气息浓郁。作为改革开放后南京市兴建的首批大规模住宅区之一,锁金村住区具有较完善的生活服务体系,在南京的老旧住区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住区布局如图1所示。区内锁金东路、锁金南路、锁金北路和锁金中路围合的区域,地处住区的中心地带,沿街布置了各种类型的公共设施,形成整个住区的核心区。其中又以锁金南路的公共设施最为丰富,街道空间的人流量和使用率均较高,公共设施分布如图2所示。

图1 锁金村住区布局

图2 锁金村住区公共设施分布

锁金东路、锁金南路、锁金北路和锁金中路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并且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开放空间。尽管这些开放空间面积不大,但却是住区居民日常户外活动的主要载体。其中,锁金东路的开放空间是利用道路两侧较为充裕的人行空间,加设亭廊、座椅建造而成;锁金南路的开放空间则是利用道路与附近公共建筑之间围合的空间建造而成;锁金北路利用绿化分隔带分段设置了6个坐憩空间;锁金中路只在路边设置少量座椅,并未形成可供活动的开放空间。本文调研选择分布于锁金东路、锁金南路和锁金北路上的10处开放空间作为研究区域。这10处开放空间有的是经设计建造而成,具有明确范围,有的则是居民自发形成,没有明确范围,它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

图3 锁金村住区街道开放空间位置

2.2 调研方法

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优化需要从两个层面思考:一是要满足使用人群现有的活动习惯;二是要充分了解使用者内心对空间的需求。因此,此次调研综合采用行为注记和问卷访谈两种调查方法。运用行为注记法进行实地观测,可以客观地记录人在开放空间中的行为选择,获取的数据直观、全面且准确性较高,但不能直接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主观意愿[18],因此需要结合问卷访谈,以便深入了解使用者对街道开放空间的心理需求。将主观需求调查和客观行为观察两方面相结合,从空间环境、活动行为和心理需求3个方面进行数据收集。

2.2.1 行为注记法

采用行为注记法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调研阶段,预调研阶段对场地进行了初步观测,采集老年人在街道空间中的基本活动类型,确定观测区域和观测时间,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特征和活动类型编制注记图表。第二阶段为正式调研阶段,在2020年9月连续3 d(包含两个工作日、一个休息日)对场地进行观测,这一时间段天气晴朗、温度适宜,适合户外活动;在每个观测点安排一名观测人员,以60岁以上老人为观测对象,观测时间为7:00—20:00,10个观测点同时开始观测,每30 min记录一次(12:00和18:00两个时点为午餐和晚餐时间,不做记录),总共记录各种老年人活动3 250人次。后文分析中的活动人数除特别注明外,均采用3 d各时点瞬时观测人数之和。

2.2.2 问卷访谈法

在实地观测之后,紧接着对在街道开放空间中活动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此次问卷主要针对居民的户外活动时间、活动类型、设施需求以及对街道开放空间的优化建议等方面采集信息,旨在掌握居民在街道开放空间中的活动特点和对空间的需求特征,与实地观测的结果相互补充。总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回收109份,问卷有效率为90.83%。在109份有效问卷中,有53份发放给60岁以上老年人,后文分析中通过问卷采集的信息均来自这部分问卷。

3 研究分析

3.1 老年人户外活动分析

根据实地观测记录(表1),锁金村住区街道开放空间中的老年人活动总共有12种,其中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依次为棋牌、坐憩、交谈、广场舞和看小孩,这5种活动也构成了锁金村住区街道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体内容。在这5种活动中,棋牌、广场舞和看小孩3种活动的性别倾向性较为明显,在棋牌活动中男性占主导,在看小孩和广场舞活动中女性占主导。从图4的问卷调查来看,最受老年人喜爱的5种户外活动依次为散步、运动锻炼、交谈、棋牌和坐憩,可见除了实地观测到的5种主要活动,老年人内心对于散步和运动锻炼也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在实地观测中,虽然散步因场所不固定未列入观测范畴,但据日常观察,调研区域内适宜散步的空间较为有限,尤其是公共设施密集的核心路段,人行道狭窄且被花坛、停车挤占,时常出现行动不便的老人、幼儿与机动车、电动车共用道路空间的现象。同时,实地观测到的锻炼行为也不多,这和问卷情况并不匹配。

表1 活动类型及参与人数

图4 问卷调查中最受老年人喜爱的户外活动

3.2 街道开放空间的环境特征

在10处被调研的空间中,有8处是经过设计建造而成的,空间4和空间9则是由附近居民出于棋牌活动需要自发占据人行道形成的,其具体特征如表2所示。

表2 各空间环境特征

3.3 老年人对街道开放空间的使用分析

3.3.1 空间使用的时间特征

老年人在锁金村街道开放空间中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图5显示了各个空间各观测时点3 d的平均活动人数的变化情况。总体来说,上午9:00—11:00、下午15:30—17:30是锁金村住区老年人在街道开放空间中活动的两个高峰。但是,各空间活动的时间分布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空间1和空间4,由于从13:00开始参与棋牌活动的人数逐渐增多,所以这两个空间的下午活动人数的高峰比其他空间出现得更早,而空间4的活动仅出现在下午13:00以后。空间8则因为广场舞活动从晚上19:00以后才开始出现,因此晚间活动人数比其他空间要多,空间5全天使用人数都很少。

图5 各个空间各观测时点3 d的平均活动人数

3.3.2 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从表3、表4的观测结果来看,活动人数最多的空间依次为空间1、4和9,均由棋牌活动者构成主体,活动人数最少的是空间5。其次,各个空间包含的活动类型分布不均。其中,包含活动类型最多的空间依次是空间1、10和7,空间5和4只包含1种活动类型,数量最少,功能最为单一。

表3 各空间活动人数及类型

表4 各项活动空间分布

在活动人数最多的空间1、4和9中,空间4和9均是由于棋牌活动自发形成的空间,空间1包含的活动中,棋牌的人数也占活动人数的主体。这3个空间之所以能吸引棋牌活动,主要因为空间4和9都有附近的店主或修车摊主提供活动所需的桌椅,而空间1亭内的坐凳较宽,可以被当作棋牌桌。结合其他空间来看,活动人数较多的空间7和空间8都包含了较为多样的设施。因此,设施可以说是影响老年人使用街道开放空间的主要因素之一。

除去空间4和空间9这两处自发性空间,在人工设计的开放空间中,空间1、7、8是活动人数最多的3个空间,同时这3个空间也是面积最大的3个空间,它们所包含的活动类型也较多。而面积较小的空间6和空间2,活动人数也较少。由此可见,面积也是影响老年人使用街道开放空间的一个主要因素。

同时,空间1、7、8的设计也优于其他空间,空间1和空间7均设有亭廊且空间层次较为丰富,空间8具有较强的形式感且布置了景观小品。以空间7和空间8自身的设计比较,空间7的遮阴树既营造了林下空间,又丰富了空间层次;而空间8中相当一部分区域被设计成不可进入的种植区,可进入的空间较为单一,遮阴效果一般,如图6、图7所示。因此,空间7虽然面积比空间8小,但是活动人数比空间8多。可见,空间设计的优劣也影响着老年人对街道开放空间的使用。

图6 空间7实景

图7 空间8实景

除此以外,空间7和空间8之所以活动人数较多,还在于这两个空间位于公共设施密集的锁金南路。尤其是空间7,不仅附近的公共设施最为密集,人流量相当大,而且它附近的小区缺乏内部活动空间,小区内的居民将空间7作为首要的户外活动场所。在同期对锁金村街道开放空间的全年龄段研究中,空间7的活动总人数最多、活动类型也最丰富。因此,区位也是影响老年人使用空间的一个重要因素。空间5正是由于区位不理想,周边缺乏公共设施,使用者与活动类型都很少。

综上所述,设施、面积、设计和区位4个方面对于老年人使用街道开放空间具有主要影响,而空间的平面形式与老年人对空间的使用尚未发现有明显联系。

3.3.3 行为-空间要素关联性分析

如前所述,棋牌、坐憩、交谈、广场舞和看小孩是锁金村住区街道开放空间中的主要行为,因此将这5种行为与街道开放空间要素进行关联性分析,研究每种行为与各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先根据表5的统计比较某种行为的参与人数,筛选出该行为人数最多的3个空间,再参照表2比较这3个空间的空间要素,分析出与该行为具有关联性的空间要素。

表5 各空间主要活动人数

坐憩行为占据的空间数量最多,说明该行为最为普遍、发生的区域最为广泛。坐憩人数最多的3个空间依次为空间7、3和1,这3个空间都配备了座椅、遮阴树和亭廊。可见这3种要素与老年人坐憩行为存在关联性。

交谈人数最多的空间依次为空间8、7、10和1,空间10和空间1交谈人数相同。这4个空间都配备了座椅和遮阴树,可见座椅和遮阴树是老年人交谈行为的主要关联要素。就座椅的设计而言,空间8的座椅采用凹凸式设计,空间10的座椅采用对向式布置,都比较适合交谈行为的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空间8和空间10活动总人数不靠前而交谈人数靠前的原因。此外,空间8、7和10设有照明设施,从图8可见,这3个空间的交谈行为均延续到晚间,而没有照明设施的空间1,晚间则没有交谈行为。因此,照明设施也与老年人交谈行为存在关联性。

图8 空间8、7、10、1各观测时点交谈人数

看小孩行为人数最多的空间依次为空间7、8和3,这3个空间的共同要素是座椅和遮阴树,可见座椅和遮阴树依然是老年人看小孩行为的主要关联要素。同时,空间7和空间8配有照明设施,从图9可见,这两个空间的看小孩行为均持续到晚间,而没有照明设施的空间3在晚间则没有看小孩行为,这说明照明设施也与老年人交谈行为具有关联性。此外,空间7和空间3都设有亭廊。根据实地观测发现,空间7中的廊架经常成为小孩子攀爬、嬉戏的活动器具,可见富有趣味性的亭廊与看小孩行为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图9 空间7、8、3各观测时点看小孩人数

棋牌活动仅发生于空间4、1和9,空间4和空间9均是居民利用人行道空间形成。其中,空间4和空间9中仅有遮阴树,无任何其他设施,桌椅板凳均由路边的店主或修车摊摊主提供。空间1的棋牌活动主要利用亭廊内的座椅,同时结合居民自带的桌椅板凳。这说明棋牌活动对空间环境的要求不高,但是对空间的独立性、专属性要求较高。棋牌活动人群并不希望与其他活动人群混杂,也不希望受到其他活动人群的干扰。同时,3处棋牌活动空间均选在遮阴树下或亭廊中,说明棋牌活动需要有较好的遮阴条件,并且对桌椅设施有较强的要求。

广场舞仅出现在空间8和空间1,并且主要发生于晚间。这两个空间都有较大面积的硬质地面,但空间8设置了电子显示屏增加晚间的照明亮度,而空间1仅能借助街边路灯照明,亮度有限,所以空间1的广场舞活动通常在19:00结束,而空间8的广场舞活动则从19:00以后开始。因此,广场舞活动与一定面积的硬质地面、照明设施具有关联性。同时,根据实地观测,当广场舞活动持续时间较长时,活动者需要座椅休息。因此,广场舞活动与座椅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3.4 分析总结

综合上述对实地观测的分析和问卷访谈结果,将老年人对街道开放空间的使用特征和需求总结如下。

(1)从总体上说,设施、面积、设计和区位4个方面对于老年人对街道开放空间的使用具有主要影响。在微观层面,通过“行为-空间要素”关联性分析发现,座椅与各项主要活动都具有关联性,因而是街道开放空间中需要配备的最基本要素。遮阴树和照明设施与大多数活动具有关联性,因此也是街道开放空间中需要配备的基本要素。此外,亭廊、桌、硬质地面等要素与部分活动具有关联性,尤其是与棋牌、广场舞等特定活动有密切关联,因此在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的更新中同样要予以考虑。

(2)开放空间供给未能满足老年人需求。一方面,锁金村住区现有街道开放空间的供给不足。在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中,3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街道开放空间偏小,希望增加活动空间。同时,有62%的受访者将散步作为喜爱的户外活动,但是在街道的核心路段,可散步的空间极为有限。另一方面,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开放空间与符合居民活动意愿的空间位置或功能不完全匹配[19]。根据实地观测,锁金村街道开放空间中的居民对棋牌活动具有较强需求,然而街道中缺乏相应的空间及设施与之相配套,导致居民占据人行道形成了两处棋牌活动空间;而空间5虽然设置了休憩设施,但基本没有人使用。

(3)设施供给未能满足老年人需求。首先,健身设施缺乏。在问卷调查中有40%的受访者将运动锻炼作为喜爱的户外活动,在实地观测中却只有极少数老年人进行锻炼活动,可见目前健身设施未能满足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其次,部分空间缺乏照明设施,影响了老年人晚间活动的开展。第三,儿童活动设施缺乏。儿童活动设施的增加能创造老幼同乐的场所,增加老人与儿童及老人之间的交流强度和交流愉悦程度[20]。但在调研的区域内没有配备儿童活动设施,以致许多儿童将廊架、树木作为攀爬、游戏的对象,在问卷调查中也有10%的受访者反映缺少儿童活动设施。

(4)老年人对于街道开放空间的使用具有稳定性。街道的开放空间一旦被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群占据,便会产生磁场效应,吸引更多从事同类活动的人,从而在不同空间之间形成功能区分。正如扬·盖尔所说,城市生活是一个潜在的自我加强的过程,人们自发地受到活动和他人存在的鼓舞、驱使和吸引[21]。锁金村住区的街道开放空间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自然地形成若干功能性空间。比如,空间1、4和9每天都会吸引大量的棋牌爱好者,而空间7则成为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空间8在晚间成为广场舞的固定场所。这说明这些空间已经得到老年人的心理认同,每天都拥有稳定的使用人群。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南京市锁金村住区街道空间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掌握了12种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内容以及5种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通过将老年人活动特征和街道空间特征联系起来分析发现,设施、区位、面积和设计4个方面对于老年人选择开放空间具有主要影响;座椅、遮阴树和照明设施则是满足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基本要素,而一些特定的活动在空间要素上也有各自的需求。本项研究的不足在于,由于调研活动发生于秋季且调研范围局限于南京市锁金村住区,因此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季节性和地域范围的影响。

基于前文分析,从老年人活动需求角度对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的优化提出以下建议。

(1)增加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供给。从实地调研看,街道开放空间缺乏是城市老旧住区的普遍现象,很多老旧住区街道仅能作为交通路线,根本没有活动空间。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老旧住区街道附近存在没有被利用的“边角空间”和“废弃空间”,还有一些空间被小区围墙、栏杆人为分割,难以发挥效用。因此,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老旧住区街道附近的闲置空间,将其转化为公共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如果能引入“开放社区”的理念,拆除人为分隔,将小区内外的空间连成一体,将能开辟出更多的可供老年人步行和休闲活动的空间。

(2)优化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布局。区位及周边环境对街道开放空间的利用率有直接影响,在公共设施密集、周边小区缺少内部活动空间、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应该尽可能增加开放空间,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同时,应当注意为一些老年人的专类活动提供相应的配套空间,比如棋牌、广场舞等。这类活动有自己的空间要求,有的不喜欢受外界干扰,有的则容易干扰外界活动,在空间布局时需要慎重考虑。

(3)改善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设计。老旧住区街道的开放空间在设计上无须刻意追求美观的形式,首先要满足老年人各种活动的需求。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减少不可进人的种植区,增加更适于活动的林下空间。由于许多老年人是与儿童相伴在户外活动,所以空间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活动特点。早先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多样化的景观元素、自由灵活的空间结构对儿童更具有吸引力[22-23],这是空间7看小孩人数最多的重要原因。因此,除了为广场舞等集体活动配备开阔的硬质场地,还应当注意营造空间层次丰富、具有趣味性的活动空间。

(4)合理配备功能性设施。对于健身、休息、照明等功能性设施应合理布置,尤其在缺乏小区内部活动空间的区域,应该多布置一些户外健身、休息设施,满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求。同时,还要为对设施有特殊要求的活动配备相应的设施,比如设置一定数量的桌椅供棋牌活动。为了节约空间,可以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设计可折叠、可移动的桌椅,在棋牌活动结束后可以作为环境的装饰物。此外,应充分利用店招、灯箱来辅助路灯照明,为晚间活动创造条件。

(5)对已形成的功能区域进行强化。老旧住区街道空间经过多年使用,往往已经形成一些特定的功能区域。对于不喜欢轻易改变生活习惯的老年人而言,一旦习惯于使用这些空间,活动和空间的联系便被固定下来。在空间优化中,应该设法强化这种联系,这将有助于增强老年人对于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猜你喜欢

住区棋牌户外活动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腾讯棋牌天天象棋2019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竞赛日程安排表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基于CPTED视角下的住区场地空间安全性研究
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浅析
聚互联网之力 让智慧传承
中国棋坛正在“年轻化”
用棋牌开启世界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