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2021-08-18王宝栋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7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王宝栋

【关键词】企业需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7-0151-03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开展,旨在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各领域创新发展的需求。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当前很多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成熟,导致所培养人才在创新实践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与当代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偏离,难以充分发挥出创新人才应有的价值。面对这样的现状,探索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无论是对于促进当代企业创新发展,还是提升高校教育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企业需求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1.1 企业需求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指引

高校所培养人才最终要走向社会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才将进入企业,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人才在企业中的价值发挥水平,往往由人才能力素质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契合度决定,因此在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企业需求通常能够指引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通过对企业需求的分析与把握,调整自身人才培养策略,从企业发展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企业为实现长远战略目标而制订的人才计划中,明确什么样的人才更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以此为依据所培养的创新人才,更能够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更易于实现成功就业的目标。

1.2 企业需求是检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依据

企业需求不仅能够指引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也能够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提供依据。高校人才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人才输出,其更重要的是培育优秀、社会需要的人才。企业需求通常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体现社会对新一代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高校所培养创新人才在进入企业后,如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实践成果等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则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将得到认可,相反则表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社会要求的标准,以此为依据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具实践性和客观性。

2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偏离企业需求的表现

2.1 人才创新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实践需求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偏离企业需求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创新需求,关键在于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才能将创新的想法、思路、概念等转变为实际成果,进而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创新竞争力,创造价值和效益。但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由于缺乏经验借鉴,以及受高校传统教育模式限制,因此偏重创新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度不足。同时,高校在实践教育基础条件的配置上,局限于高校现有部分较为侧重实践的专业领域,创新实践的基础条件有限,很多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操作的机会。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实训基地和实训室,更没有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在理论层面开展,实践层面较为薄弱,导致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成长缓慢,毕业后进入企业,达不到企业对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

2.2 知识结构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相脱节

经济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浪潮下,当前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人才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更新,与社会前进的步伐相适应,才能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周期不断缩短,当前阶段的新知识、新思维、新技术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在知识更新中被取代。相对的,高校人才培养要经过一定的周期,课程体系的开发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投入,所涵盖知识内容更新较为缓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使用的课程体系是在开发阶段引入相对较新的知识、理念、技术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就容易跟不上市场环境与技术发展的进程。此外,一些高校并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扩展创新知识,关注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导致学生难以通过自主补充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使人才的知识结构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2.3 创新人才培养中“双师型”师资力量保障存在不足

“双师型”师资力量保障不足,也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偏离企业需求的表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于师资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教师在创新理论教育上有较强的能力,还需要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探索,尤其是结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实践。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授课教师大多是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在创新创业理论上有较为扎实的储备,并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但对于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形势的了解并不深入和充分,对于企业具体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人才、对人才创新能力有哪些具体要求缺少客观且精准的把握,对于未来企业及行业创新发展的趋势也缺少准确的判断。很多现有教师达不到“双师型”标准,“双师型”教师引入受限,加之缺少具备行业背景的师资力量补充,不能为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保障,也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创新人才后备力量供应带来制约。

2.4 高校人才共性教育偏离企业多样化创新需求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越来越多学生通过高校的培育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力量。高校教育面對大量的学生,很多课程的开展都偏重于共性教育,尤其是公共课程,大多采取大课形式。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共性教育的特征十分明显,而对于人才的个性化特征关注不足,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差异化创新思维、求异精神、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局限,导致学生虽然创新理论知识有所提升,但是学生之间创新素质能力的差异性并不明显。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的创新需求是非常多样化的,所需要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批量化人才,而是具有个性、独立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打破固有格局,尝试与他人不同的创新道路的人才。千人一面的创新,不能实现创新目标,会导致企业发展的同质化,制约良性竞争关系的形成。高校的共性教育培养的创新人才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多样化创新需求。

3 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3.1 立足企业需求加强对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对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需要具有强大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高校应通过与企业充分交流,了解企业对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需求特征,明确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制订并完善实践能力教育提升的方案,根据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实践教育条件。增加各专业学生创新实践的场地、设施等资源配置,可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同时,高校应适当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实践操作课程,利用好实践教育基础资源,为学生设置创新实践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开展创新实践探索活动,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邀请企业代表参与学生创新实践教育的评价,从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角度,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成长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综合、精准地提升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企业需求。

3.2 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紧跟市场环境的课程体系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高校要提高创新人才输送的准确度,让人才知识结构满足企业需求,实现供需匹配目标,还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紧跟市场环境变化的课程体系。高校与企业可在充分交流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建立课程知识内容补充优化机制,即通过高校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条件优势,以及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趋势准确判断和把握的优势,合作互补,将更贴近现阶段及未来一定时期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中,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符合实际。同时,企业在客观预测市场环境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人才需求变化的分析,动态向高校提供课程内容补充和优化的建议,帮助高校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或完善原有课程资源,将更多贴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知识内容补充到人才知识结构中。结合对学生自主知识拓展习惯的引导,使人才知识结构与复杂多变市场环境下的企业需求相适应。

3.3 加大力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能够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这也是企业需求视角下,高校培育优秀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加强对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培训,重点强化他们在企业及行业实践方面的了解度,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高校应定期开展专项培训,组织现有教师到企业参观培训或邀请行业专家来校交流讲座。同时,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兼具教育能力和行业实践能力与经验的,符合“双师型”标准的优秀教师,增加“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重。此外,可从企业或行业领域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及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企业导师,与高校教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创新人才素质能力的全面成长。

3.4 注重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个性化创新实现多元突破,企业发展需要个性化创新避免同质化竞争,现代教育理论也强调促进人才的个性化成长。因此,要满足新时代的企业需求,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应将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在关注群体发展的同时,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做好共性教育,还要从学生个性特征、能力优势的差异化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方向,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化想法付诸创新实践。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想法,不盲目跟风,独立思考,敢于另辟蹊径,形成千人千面的创新人才培养格局。當这些具有独特个性的创新人才进入到企业中,将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创新思路,为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创造无限的可能。

4 结语

企业创新发展是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新的历史阶段下,走创新驱动之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新时代企业发展的新需求,高校应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以满足企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自身人才培养策略,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强化人才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向社会各行业输送更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创新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杨佩.基于需求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246-247.

[2]左冬梅.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20(11):189-190.

[3]梁月俏.基于就业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2020(9):17-18.

[4]刘艳娇.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8):48-49.

[5]佟佳潞.基于食品企业需求探究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食品,2020(16):117-118.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