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6-12-12王洪艳

中国经贸 2016年19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企业需求创新能力

【摘 要】社会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动力,产业需求决定了专业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随着当前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不断提升,物流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本文从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结果入手,综合企业、学校以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代表三方观点,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企业需求; 物流人才;创新能力

一、引言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是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成为目前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推动,物流业飞速发展,社会也会物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高校物流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适应和推动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二、物流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物流业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类本科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但是,纵观物流类本科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多数高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管理方法的高级创新型人才,但是,从校企交流和行业反馈来看,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距离,比较典型的表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凸显出高级专业人才的优势,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物流实践的能力都显得比较欠缺。这些表现从本质上来看,都是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由于学生创新意识较弱,对所学知识只是被动吸收,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专业工作上缺乏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对实际问题解决的创新和开拓。因此,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物流类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提升未来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

三、物流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分析

创新能力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在不同行业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物流行业中,物流人才的创新能力应包括思维创新、知识创新、实践创新3个方面。思维创新是物流人才创新能力的基础与前提,知识创新是完成物流创新的载体与路径,实践创新是创新型物流人才的应用与目的。

社会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决定了专业人才的目标和方向。为了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创新能力的潜在需求,笔者对多家物流企业进行了走访和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企业对物流类本科生能力的主要要求,按照重要顺序依次为: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吃苦耐劳精神,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专业学习能力。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沟通协作能力在物流企业中是最为重要的素质,这与物流活动和环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关;其次,便是对开拓创新意识的强烈需求,这是物流企业管理人才需要拥有的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物流行业管理人才求贤若渴,为什么大量物流人才不能从基层锻炼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中流砥柱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思维创新能力的不足,大大限制了物流类本科生对其潜在能力的激发和挖掘,也是很多企业对物流从业人员专业背景不特别重视的原因之一。知识创新本质上是在物流实际环境中对物流知识综合应用,这也为高校物流专业情景式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思维创新与知识创新提升到一定程度,学生在物流实践中才能做到物流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作为高校在对物流类本科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时,要着重创新意识培养,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并为实践创新创造环境和条件。

四、物流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解析

为探析物流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文献整理与归纳,笔者将创新能力培养的手段归纳出7个指标,这7个指标分别是:教学改革、科研实践、社团活动、第二课堂、企业实习实训、学科竞赛以及自主创业。为研究这七个指标在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强弱以及主要内容,笔者针对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以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代表三类人员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综合各类人员意见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到,对以上7个指标的在物流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程度如下图1所示。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在物理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手段中,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研实践、企业实习实践活动以及第二课堂,这类指标被认为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最重要手段;第二类指标是教学改革和学科竞赛;最后一类指标包括社团活动和自主创业。这三类指标的划分,体现了在物流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三条主要路径:(1)校企深入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倡导以赛促学;(3)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1.校企深入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公认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有效途经。企业作为生产运作的真实场所,不但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更使其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发挥。但是,从校企合作的实践来看, 无论是合作形式、 合作内容和成效都处于比较零散的、浅层次的合作,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难以打开。要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首先,学校和企业都要认清该项措施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把该项工作重视起来,从行动上尽量配合协作。目前,企业虽然认同企业实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但对接纳学生实习环节的意向偏低。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企业接纳学生实习,把这当作评价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让企业成为受益方。其次,合作内容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需要与学生能力培养和企业实践结合起来,校内课程体系要根据校企合作的蓝图进行优化和调整,同时对学生在企业内的实习实训进行进阶式、递进式的学习方式,逐步推进、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另外,对于学生企业实习的结果,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评定,企业需设置专门的企业导师岗位,负责对学生实习的指导与成绩评定。第三,校企合作不但是对学生的培养形式,更是打通行业与企业交流障碍的桥梁。针对行业企业发展和学生培养问题,校企双方要进行定期交流、反馈与合作。作为教师要走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规划实施,不断强化和提升业务水平;作为企业,也应走进学校,利用学校科研资源和知识资源为企业服务,同时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中,传播企业文化,解读行业前沿或者通过参与校内设计大赛等形式从早期对企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进行布局。

科研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知识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科学实践,本质上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处理和综合应用的过程。长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积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的培养都有直接影响,是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主要在校内展开。一方面,学校可以在低年级开设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与分析等科学研究基础方面的选修课,在高年级吸纳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和科研项目组,参与科研实践;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术论文等形式,激发学生科研兴趣,鼓励学生立足当下,对身边的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从科研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2.改革教学方法,倡导以赛促学

教学方法改革和以赛促学的目的都是对学生理论学习的主体和主动作用,培强化对理论知的理解运用和培养其思维创新和知识创新的过程。由于物流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单一理论讲授的方式,虽然其过程中也采用了一些教学手段,比如案例教学法,但是,由于案例缺乏现实性和操作性,多数案例分析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有限,难以起到调动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浅尝则止,而要扎实深入,真正使多元化教学方法深入课堂当中。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不但要根据课程特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设计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更要注重为学生构建工作情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启发和培养,从而使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转换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另外,对于教学环节种的案例和项目设计,最好来自于企业实际,由学校派驻企业挂职的专任教师和企业人员、 行业专家共同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案例和项目的典型性和现实性,使枯燥的专业理论变得生动鲜活,从而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思维创新和知识创新创造环境。

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提高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除开学校的实习实训,物流类大学生可参加“物流模拟经营沙盘大赛”、“采购营销实践大赛”、“全国物流仿真设计大赛” 、“管理系统模拟采购谈判大赛”、“互联网+”等大赛,这些大赛一般是对社会热点问题或者企业实际问题的模拟,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迎难而上的良好品质以及有计划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不管是参加学生社团工作还是学生创业,都是学生了解社会的一种手段,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是其实践创新的重要基础。目前,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多由学生自发组织和管理,学校对其支持主要是总体上的引导和政策上的支持,因此,经验的缺乏和内容的创新都是其比较薄弱的环节。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学生创业,学校在管理上还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和系统的指导。美国大学在鼓励学生创业上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马里兰大学为例,为支持学生创业项目,该校成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以支持学生全程创业,创业导师负责对学生创业项目的筛选、评估以及创业培训,同时对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咨询和指导,从而避免学生因管理运营经验不足而造成其创业项目的迅速破产。另外,学生创业计划申请成功后,学校在政策上给予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和启动资金,之后,则由创业学生自主进行公司的创建和市场化运营。如果其创业公司不能盈利,则无法继续维持运营。虽然,美国学生创业成功的项目也是大部分以失败告终,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学校提供的政策支持、导师指导以及市场化运营的方式,一方面保证了创业项目的系统性;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去经营其创业公司。在创业项目中,创业公司运营时间越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越强,学生更有可能将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实践创新。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外部市场需求的更新变化,物流人才的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形势下,针对应用型大学物流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以及学生课外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了和探讨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和途径。通过提升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当前物流类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缺口,进一步推动物流服务优化与创新,为我国物流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红.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科教导刊,2015.1.

[2]陈建华,庞燕.培养物流专业学生核心竞争能力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 2007.7.

[3]潘文军.我国创新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模式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2.

[4]李洋.一带一路战略下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8.

[5] 郭卉,刘琳等.参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6]李颖,邓偊.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作者简介:

王洪艳(1980.9—),女,武汉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企业需求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新常态经济下外贸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专本衔接的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