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农村小学开展主题班会的策略

2021-08-16高国春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农村学校德育工作

【摘要】本文论述在农村小学开展主题班会的策略:设定恰切的班会活动主题、结合班会活动主题选定具体素材、根据师生实际采取适合的活动形式。

【关键词】农村学校 德育工作 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80-02

小学是培养学生“三观”的启蒙阶段,要求学校将学生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设备的普及,学生更易通过各种渠道接触来自网络的各方面信息,这给学校开展“立德树人”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他们的知识面、视野相对狭小,思考能力、甄别能力、判断能力等均较薄弱,更加容易受各方面信息的影响,不利于其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

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中,笔者发现主题班会是师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德育工作形式,开好主题班会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但是,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仍有不少学校不重视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或有开展但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学校应如何利用主题班会推进学生德育工作的落实?以下,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设定恰切的班会活动主题

明确主题,是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的第一步,也是确保主题班会活动育人效果的必要条件。社会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的主题也应该多元化,但多元化不等于全部,尤其是面对农村小学生,更要考虑主题的适宜性。因此,学校在制订班会活动的主题时,要充分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学校要结合国家的发展、时代的需求以及社会的热点设定主题。学校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国家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让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更好地为民族振兴事业做贡献。因此,学校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时要从大处着眼,着力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理想。例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编排有《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其授课目标是带领学生认识我国的领土辽阔、理解国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为了配合这节课的授课,我校针对五年級学生开展了“你知道爱国是什么?”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讨论爱国的表现有哪些、作为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算爱国等话题,收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结合现行教材设定主题。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教师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促使主题班会活动取得应有效果的重要保证。通常教师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向学生讲解相关内容,然后再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将这一内容进行延伸和充实,以此不断加深学生对某一道德品质的理解,并将之内化为自觉行为。例如,在教师完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课的授课后,我校进一步设定了“你觉得日常生活中我们拥有哪些权利?又要履行哪些义务?”这一班会活动主题,然后让六年级各班学生进行社会调研、班级讨论、校级答辩,深化学生对权利和责任的认识。

再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设定主题。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也有其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教师不能忽视这些特点和规律,在设计班会主题时盲目求大、求高、求全,否则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针对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德育目标,我校设定了校级主题“这个学期我学会了   ”,然后要求一年级各班级在一个学年内,开展与培养学生早睡早起习惯、卫生习惯、穿衣习惯等有关的主题班会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想要班会活动能够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学校还要构建完善的活动组织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要按月份制订当月的学校层面的班会活动总主题,然后要求各班级根据总主题具体拟定班级的分主题。这种做法不仅能够确保班会活动实现常态化、规范化,还能保证各班级都能寻找到恰切的班会活动主题,充分发挥班会活动的育人功能。

二、结合班会活动主题选定具体素材

明确主题之后,第二步是根据主题选定具体素材。这里所说的素材,就是班会活动中使用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但是,教师应秉持什么选择标准,才能选出适用的班会素材呢?

首先,无论采取何种获得方式,教师最后所选的素材都应与主题密切相关,并且要符合学生学情。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节课——《坚持才会有收获》,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坚持的品质。然而好动、爱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要培养他们这种品质,单靠教师机械地、反复地要求是无法奏效的。这时,便可以利用班会活动落实这项德育工作。我校在教师完成《坚持才会有收获》授课后,设定了针对二年级学生的活动主题“今天你坚持做什么了吗”,然后要求二年级各班级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具体拟定本班的班会活动主题。如我校二年级某个班级拟定“今天你坚持练习写字了吗”的主题,让学生从早读后开始练写生字,到下午放学离校前,班主任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如约完成练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该班级的班主任不做任何检查、督促、监管,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最后有98%的学生如约完成了坚持练习写字的任务。这样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坚持的品质,而且能进一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一举两得。

其次,小学各学段学生都有其显著的特点,教师应该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素材。例如,在开展“今天你坚持做什么了吗”主题活动期间,我校二年级的另一个班级设定了相对长期的班会主题“今天你坚持照顾你的植物小宝贝了吗”。在活动开始的第一天,让学生在一次性杯子中播下一粒蔬菜种子,然后要求学生每天管理自己的“植物小宝贝”,记录其每天的变化,再写下观察日记。为期两周的活动,该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认真负责地照顾自己的“植物小宝贝”,并能坚持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从该班学生写的一篇篇稚嫩简短的日记中,笔者看到了有的学生为“植物小宝贝”的健康生长而欣喜,有的学生因期盼“植物小宝贝”的发芽而焦急,更有的学生因“植物小宝贝”未能发芽或者是中途坏死而伤心落泪。可见,选择符合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并且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活动素材,更易激发其关注的兴趣及情感的共鸣,进而取得丰厚而扎实的教育效果,顺利达成活动目标。

最后,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喜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只有选择学生喜欢的素材,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得班会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再进行班会活动主题的制订。例如,我校对全校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也在每个班级进行过抽样访谈,还利用征文的形式,了解学生感兴趣或近期关注的话题,由此提炼了许多适合全校开展的班会主题。

三、根据师生实际采取适合的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作为一种有效的德育方式,并非近年来才备受关注。长期以来各学校、各班级都尝试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班会活动。但在多年的观察中,笔者发现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往往存在形式过于单一而且长期不变的问题。这样的班会活动既没有新鲜感,又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久而久之,学生反感、教师生厌,最终导致主题班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只有根据每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社会发展的新动态,采取适合的活动形式,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适度创新活动形式,才能让师生长期保有饱满的热情,才能促使主题班会持续发挥应有的育人价值。在我校多年的实践中,笔者认为有效的班会形式创新,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坚持以活动为主线,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班会活动体系。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最常用,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因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爱国、爱护环境、遵守规则、责任和贡献等,这些对小学生而言都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如果将这些内容有效渗透到游戏、阅读、户外拓展等活动中,学生就能通过具体的形式、真实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学到相关知识,养成相关习惯。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校开展了“阅读主题月”活动,并要求各班级设计不同主题的班会活动。近年来,我校研发了不少关于阅读的校级活动,如“名著故事我来讲”“身边故事写一写”“我和爸爸妈妈读读书”等。在这些校级活动的基础上,各班级教师团队也充分发挥智慧,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班级阅读活动,如情景剧表演、亲子朗诵、悦读沙龙、阅读体会贴一贴等。这些校级活动、班级活动共同构成了我校的阅读活动体系,营造了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坚持遵循从学生生活出发的原则。新知识对学生而言总是陌生的,将陌生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熟知的内容,能够有效缩短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组织主题班会也是如此,采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形式,能有效地将抽象的德育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节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课中“贡献”“责任”对四年级学生來说是两个非常抽象的词汇,应该如何将它们很好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呢?笔者与本班教师团队几经思考后,设定了“洗碗的快乐”“我学会了一道菜”“如何把衣服洗干净”等5个主题活动,采取体验式教育的形式,让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学会做一项家务,同时要求其每天记录做家务心得体会,并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课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设计的5个主题活动,是学生生活中都会碰到的,是最常见、最平凡的事情,而且采用的是体验式形式,学生能够亲身体会何为家庭责任、家庭贡献,最后出来的活动效果非常显著。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应有之意,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不能逃避的责任。农村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的优势,结合小学生的学情与特点,制订适切的主题、选择适宜的材料、采取多样的形式,切实推进主题班会的开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作者简介】高国春(1970— ),男,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农村学校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